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春节假期结束,家里的茶几上堆满了各种礼品,其中茶叶礼盒格外显眼。 走亲访友时,茶叶总是最受欢迎的礼物之一。 亲朋好友们围坐在一起,泡上一壶茶,唠唠家常,这浓浓的年味仿佛还在眼前。 不过,热闹过后,剩下的茶叶礼盒该如何处理呢? 绿茶、红茶、白茶、岩茶……各种茶叶摆满了柜子,每一种都有自己的风味和特点。 但如果不注意保存,这些茶叶很容易变质,不仅浪费了珍贵的好茶,也辜负了送礼人的心意。 尤其是春节期间收到的茶叶,种类繁多,保质期各不相同,稍不留意就可能错过最佳饮用期。 相信不少人有这样的困扰,春节收到的茶叶,种类多、来源杂,很难一一分辨是否过期。 别着急,接下来就为大家奉上一份六大茶类保质期明细表。 帮你快速判断家里的茶叶还能不能放心入口 。 《2》 绿茶和黄茶保质期,通常在18个月左右。 如果你常喝绿茶,一定听过这句“绿茶要喝新”。 绿茶属于不发酵茶,关键制作工艺是杀青。 在高温的快速作用下,茶叶中的氧化酶迅速失去活性,大量的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等营养物质得以留存。 不仅形成了绿茶“清汤绿叶”的独特风格,还赋予了它清新鲜爽的独特风味。 喝绿茶,讲究的就是一个“鲜”字。 新茶一下来,赶忙泡上一杯,嫩绿的汤色、鲜醇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别提多惬意了。 但这份鲜爽是有“保质期”的,即便储存条件良好,也不适合长期存放。 这是因为杀青后的绿茶,失去了氧化转化的能力,就像被按下了时间的暂停键,“保鲜期”有限。 而且,绿茶对温度十分敏感,高温会加速其氧化,叶绿素分解,原本鲜爽的物质大量流失。 要是把绿茶放在常温环境,没过多久,茶叶颜色就会暗沉,香气消散,喝起来全是陈味。 所以,为了留住这份鲜,最好把绿茶放进冰箱低温冷藏,并且当年的新茶当年就喝完。 和绿茶一样“保鲜期”短暂的,还有黄茶。 黄茶的制作工艺和绿茶极为相似,仅仅多了一道“闷黄”工序。 不过,这并没有改变它不宜久存的特性,黄茶的保质期通常也在18个月左右。 所以,收到黄茶后,别舍不得喝,一定要尽快在保质期内享用。 《3》 武夷岩茶和红茶保质期,一般在2-3年。 武夷岩茶的保质期,可不是个固定数值,得综合焙火程度、储存条件等因素判断。 不过总体而言,都不适合长时间存放。 焙火是制作武夷岩茶的关键环节,一方面能让岩茶形状稳定,达到制茶师期待的香气和滋味; 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去除茶叶里多余的水分,维持干燥状态。 岩茶的焙火程度分为轻火、中火、足火等。 不同的吃火程度,决定了它能存放的时长。 像一次性焙到高火的岩茶,要是没开封,大致能存两年左右。 而轻火、中火、足火的岩茶,保质期会随着火工高度降低而缩短。 从最佳适饮期来说,岩茶褪火后就该及时品尝。 要是存茶时没控制好条件,茶叶水分增多返青了,还得重新复焙。 为了让岩茶的香气、滋味、汤感都保持最佳,最省心的办法就是尽早喝掉。 再说红茶。 它的保存时间通常在2-3年,但这得是在符合标准储存条件的前提下。 随着时间流逝,红茶里的花香、果香、蜜香、薯香等香气都会渐渐变浅变淡。 即便过了最佳期限还没变质,可风味已经大打折扣。 与其花时间和精力去储存红茶,倒不如早点品尝,尽情享受它的香甜浓郁。 《4》 白茶和黑茶,可以长期储存。 在茶叶的世界里,白茶和黑茶就像是两个特别的存在,它们有着能长期储存的独特本领。 白茶向来就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 它为什么能长时间存放呢? 这还得从它的制作工艺说起。 白茶制作的时候既不炒也不揉,更没有杀青这一步,主要就两个步骤,萎凋和烘干。 就靠着这么简单质朴的工艺,白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叶原本的风味,也让它有了长期存放的价值。 在长期储存的过程中,白茶内部的物质会和微量的氧分子慢慢发生反应,产生新的物质,这就使得老白茶拥有了独特的韵味。 不过,想要把白茶存好可不容易,得花不少时间和精力。 它的储存要点是密封、干燥、避光、阴凉并且环境不能有异味。 因为白茶的陈化是一个漫长又稳定的过程,不需要过多的空气和水分来干扰。 再看看黑茶,它同样可以长期存放。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工艺以杀青、揉捻、渥堆等为主。 黑茶的陈化之路很特别,这都多亏了渥堆工艺。 按照黑茶国标里的说法,渥堆是在特定的温、湿度条件下,让茶叶堆积起来,促使内部物质缓慢变化。 也就是说,黑茶是通过渥堆时的微生物来实现转化,生成新物质,从而改变滋味。 当然,要想长期存放,黑茶的储存也得符合相应规定。 总的来说,只要品质过关,储存条件也符合标准,黑茶和白茶都能长期储存,越陈越香。 《5》 六大茶类,各有各的魅力,也各有各的最佳赏味期。 除了白茶和黑茶可以越陈越香,其他茶类大多不适合久存。 强扭的瓜不甜,茶也一样。 盲目追老、存老茶,只会错过茶叶最鲜爽、最醇厚的时刻。 科学存茶,按时品饮,才能真正享受每一种茶的独特风味。 春节收到的茶叶是否还在最佳饮用期? 不妨对照一下六大茶类保质期,合理安排,让每一杯茶都发挥出它的最佳风味。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