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有言:“静胜躁,寒胜热,清净为天下正。” 意在告诫世人,安静胜过躁动,寒冷胜过炎热,清净方为天下正道。 然,尘世繁杂,多数人内心深处,常为急躁与不安所充斥,难寻人生之方向。 《礼记》亦云:“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意为镇静不躁,方可心安,心安方可深思,深思方可处事合宜。 人若有静气,则易于寻得真我,生活方可安然美好,越怀静气,则愈发强大,此为一生之福。 01 人有静气,则坦荡洒脱 《太极宗师》云:“人生,就是一个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 人生一世,常于荆棘中寻路,于风雨中翻滚,唯有静气,方可淡看俗事。 无静气者,则急躁不堪,行事冲动,甚至为戾气缠身。 有富商,家财万贯,日啖山珍海味,夜宿豪宅巨厦,却难得快乐,反以为财富不足。 逐利之时,不择手段,心无善念,惶惶不可终日,食不甘味,寝不安眠。 此类不知满足者,世间比比皆是,纵拥有财富无数,仍感钱财不足,生活不幸福,此皆因内心不够“静”所致。 身藏静气者,则活得坦荡洒脱,襟怀坦荡,不因小事而大惊小怪,总能冷静分析,接纳包容他人之不同。 即便身处困境,亦可心怀远方,皆因此等静气,支撑其浮躁之心。 人生于世,若能以宁静姿态,面对坎坷,则已于心态之上,胜人一筹,不为外物所困,活出自我之真性情。 《周易》亦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君子当效法天地之运行,自强不息, 02 人有静气,则淡泊明志 诸葛亮于诫子书中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乃其一生之感悟。 “静气”二字,虽易说,却难为,实乃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亦为一种境界,一种智慧。 伶人咏梅,出道数载,不温不火,自拍摄《牧云的男人》至今,历时二十载,终以电影《地久天长》获柏林影后桂冠。 已至知天命之年,却仍可不疾不徐,于演员之路稳步前行。 “把生活的舵掌在自己手中”,乃其常言,亦为其对待工作与生活之态度。 咏梅并非无爆红之机,亦曾有综艺与合作邀约,然其不为所动,屏蔽外界干扰; 定时回复信息,坚守本心,不为欲望驱使,专心演戏,终绽放无法遮挡之光芒。 安静,实乃砥砺前行之态,亦为绝处逢生之机,更是人生之惊喜。 唯有集静气于一身者,方能不忘初心,守护内心善良,方可于沉默中爆发,于孤独中寻得真我。 俗语云:“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 有静气者,方可挣脱繁华虚妄之羁绊,拥抱简单幸福之生活。 《道德经》中亦有言:“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世间万物,皆归于简单,返璞归真,方为正道。 03 人有静气,必有福至 《小窗幽记》载:“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关门静坐,可使心灵不受尘世污染,如居深山之中,饱读诗书,可使心灵纯洁,世间处处皆可为净土。 心怀静气者,如大树之根,内心坚定,紧抓土地,纵风雨侵袭,亦可傲然挺立。 人生于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那一二幸事,往往皆为静气所吸引而来。 有一职员,初入职场,欲早日成大事,得晋升加薪,故每日急躁不安,做事不肯静心,常因疏忽,导致错误频出。 后,于任务中,因疏忽造成损失,终被解雇。 失业之日,方顿悟:虽比旁人多做诸多事,然错误与损失亦倍增,终为急躁所累,于错处反复,毫无寸进。 孔子亦言:“欲速则不达。” 欲速成事,则愈发难成,因急躁易使人误入歧途,反失方向。 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唯有遵循规律,方可实现目标。 心怀静气者,凡事不急不躁,从容应对,福气必将不请自来。 晚清帝师翁同龢曾言:“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古今圣贤,皆心怀静气,于重大之事,皆能沉着应对,举重若轻。 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如何发展,凡理政治国,或立身处世,皆须力戒浮躁,培育静气,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俗事所扰。 人生于世,当明晓,静气几何,则福气几何。 人贵有静气,万物静观皆自得,人生宁静方致远,浮躁尘世间,唯有养一点静气,方可拥有一片晴空。 福,源于内心,心若平静,则福气自深。 愿你我余生,皆可心怀静气,福泽绵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