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9—深入唯识开主讲

 启书有益 2025-02-07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启书有益,给你好看

图片

回顾往事,请点击下面链接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前言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1—龟山新秀出王家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2—赴京求学入北大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3—身陷囹圄悟思想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4—工读互助挤闲暇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5—幸得梁师近佛理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6—因遇窘境转南下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7—辗转南京拜欧阳

启书有益|高士鸿儒王恩洋|08—内院真味多宏发

此时的南充教育界,可谓人才极盛。张澜先生担任校长,秦树风先生担任教务主任,庞一儒先生担任教育局长。另有任乃强先生、张秀熟先生、袁诗尧先生等,都在南充县立中学担任教师。何新一师长驻南充,赞助地方事业。盛克勤先生为县自治筹备处主任……

此时的新思潮也是十分浓厚,王恩洋宣传讲解儒佛之义,不少人听后深为感动、心生敬佩。这些师友对待王恩洋也是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给予了十分丰厚的回报。

王恩洋利用此行所获得的资金,用以返回南京支那内学院。同行者一共三人。其中一人是僧悟一,王恩洋送其前往武昌佛学院,拜见太虚、大觉两位大法师。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八月下旬,王恩洋抵达南京支那内学院。此时的欧阳竟无先生,精神状态极佳,健康状况良好,正在讲解唯识之八识”“八段”“十义。院中新同学有陈真如、李石岑,此时邱晞运、周少猷先生均已返院。院外听讲者,有梁启超、蒋竹庄等先生。这次活动,由广东陈炯明省长担任负责提供相关物资的檀越(施主),其规格规模,可谓十分盛大。

差不多两个月时间,欧阳竟无先生讲完。熊子真、李石岑同出内学院,继续与师友过其平静生活。欧阳竟无先生安排王恩洋校刊《唯识述记》《枢要》《学记》《了义灯》《能显慧日中边论》《仁王般若测疏》《顺正理论》等书,一年中完成一百余卷。王恩洋得以细致研究唯识学,就是在这一段时间。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王恩洋撰写《起信论料简》《大乘非佛说辩》《佛法根据》等论文。

此前,欧阳竟无先生写有论文《唯识抉择谈》,用以批驳《起信论》的真如无明互相熏习。武昌佛学院太虚法师作《佛法总抉择谈》表示支持。此时,刚好梁启超先生著《大乘起信论考证》,日本佛学界亦均考证《起信论》属唐人伪作,并非印度实有此书。

但学界普遍认为这本书立义精深博大,可以见证和说明佛法进入中国后的发展进步。并且,佛法的进步演化,经历了小乘佛法、大乘佛法,然后传入中国,其有个次第进化的过程,并非全部出于佛说。故当时佛学思想界对《起信论》的态度,有人认为理实书真,有人认为书伪理真

认为书真者,对于弥补书的伪作,没有什么帮助。认为理真足以超越性相(诸法永恒不变的本性,相就是诸法显现于外可资分别的形相)者,以《大乘经论》皆为伪作。因而,《起信论》一派思想笼盖佛教,已有千余年。唐代窥基大师、慧沼大师师徒二人,曾力辩假教之非,唐以后没有人继续跟进。故使法相、唯识之真义无人见闻。

王恩洋认为,现在学术界甚至以学说进化的言论,导致圣言都成了假托,为害甚大。他十分担心这种情况的滋长误导后辈,因而撰写了《起信论料简》,用以鉴别伪义。在这一作品中,他根据”“二家之言,梳理形成缘生法性理论,然后比较同异、核其是非,使读者了解《起信论》的立义违反缘生法性唯识,十分明晰。如同《金七十论》(古印度哲学中数论派的思想家颂为自在黑所作的释论,共三卷)等,决不是佛教论述。

王恩洋还写了《大乘非佛说辩》用以抵制异端学说,让读者知晓大乘佛教、小乘佛教本来同时存在,有了大乘才有声闻乘,佛由大乘成,小乘由佛说,而声闻不同。又明佛法所诠,法界法性,若佛出世,佛不出世,常住安立,佛但为证性者,非造性者。

而佛以一切智智成,有一不知便不名佛。谓大乘教理高于二乘而非佛说,则佛应非佛。谓真理可因时进化,则法应非法。如是种种,理教相违,故成妄说。简似理而护正教,菩萨戒行法尔如此,岂与一般轻言革命者同?

王恩洋的《起信论料简》发表之后,世人大哗。常醒法师、唐大圆、陈惟东等诸位居士全部出来诤辩,武昌专门印刷了关于《起信论》的研究专书。

王恩洋曾答复有常醒法师一篇文章,而对于其他人,则均未开展辩解。两年之后,太虚法师写了《起信论唯识释》,寄到支那内学院,请王恩洋提出批评意见。对此,王恩洋写了《起信论唯识释质疑》予以答复。

很长时间以来,乃至如今,《大乘起信论》(略称《起信论》,是大乘佛教的概论之作,全文一万一千字左右),到底是真是假,尚无最终定论。尽管,千年沉寂消亡的佛法,至此而复起对扬辩论之风、生动有为之机,具见于此,必经过此盛大的思辩诤论,而后真义明、正法昌,然智炬于昏衢,醒人心于酣梦。这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开端。

这一年(公元1923年),刘戆甫、景幼南、缪凤林、冯超如、陈洒周等,均住在支那内学院。陈真如、黄居素均从广东移家至南京,靠近欧阳竟无先生居住。大家朝夕研究唯识,不曾停顿,师友之间,十分欢愉。

某日下午,王恩洋与冯超如游览乌龙潭,在亭上看到山光水色、天地景物,认为莫非实相。二人大笑狂歌,喜乐无穷。王恩洋对于佛法始得亲证。

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暑期,支那内学院筹备招纳新生,下学期开办试学部。

究其原因,是因为欧阳竟无先生的学问声闻日远,求学者众。但是这里的地方太过狭窄,又不能供给食宿费用。此前,留院的同学均由支那内学院供给食用。那些并不为支那内学院服务但单独从事佛学研究的人员,也由支那内学院提供伙食。这样一来,以至于内学院的负担较大,因而在收人方面受到限制。

王恩洋提出建议,由支那内学院代租房屋,伙食也可代办,每人每期出银四五十元,就能够互不相碍,同时也不让那些真心求学的人失望,这样就能做到惠而不费。这样的意见,得到了欧阳竟无先生以及众多同学的认可。

欧阳竟无先生认为,作为学校,其学级不能乱了。于是将新来的学生编入试学部,安排吕秋逸负责教务,王恩洋负责引导。下学期,前来参加学习的人中,有存厚、蕙庭等比丘,及韩畋畦、蒙文通、黄通儒、刘衡如等同学,共十多人,全部都是济济英才。

湖南衡阳的黄黄山,于暑假期间来院问学。其人朴诚笃学,在师范学校教数学十余年,独自研究《唯识述记》,能通其义。来支那内学院和王恩洋相处,只用了一个月,已将疑义尽释,确实是一名苦心孤诣的学者。欧阳竟无先生原本寄希望于他能够弘通佛法,殊不知回去后,几个月就去世了。实在是可悲之极。

李雨僧先生与卢瀚一道,前来南京。假期中,卢子鹤先生也前来南京。盛伯恭、吴超然、张无机等,均来南京过年。正月期间,王恩洋为大家讲解《瑜伽真实品》。故旧相聚于异乡,实属大乐。

这一学期的研究会上,王恩洋主讲佛家六神通(释神通)。

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吕秋逸讲《因明纲要》,王恩洋很有心得。他负责主讲《唯识通论》。这本书原拟三篇,前篇是总论,中篇论八识”“五十一心所”“因缘”“相见等心理现象,后篇是哲学问题。实际上,吕秋逸只写成前篇以及成立唯识义一章,后因病停止。

这期间,国内关于玄学科学的讨论十分激烈。为此,王恩洋写了一篇随感。另写了一篇批评吴挚辉先生的文章,存在欧阳竟无先生处,没有发表。

这一年来,王恩洋心中渐多烦恼,烦恼而病。

去年,王恩洋在陈真如家中,二人谈话至三更(深夜十二时左右),陈真如评论王恩洋说:你慈心智慧均有,但有大病。即是我慢心重,将来学问愈进,慢心亦当盖天盖地,目无余人也。王恩洋表示不服。

今年在聂耦耕家中,王恩洋面对陈真如,自行辩解,说:余有信心,余极服善。故兄说余慢心重,不然也。陈真如说:信心服善,余亦承之,无慢心则终不然也。

陈真如的话,让王恩洋想了很久。直到四十岁时,他才真正认识到陈真如所说的话很有道理。顿觉有愧于良友太多了。一切差别妄心,皆由慢心起。陈真如说的慢者自大,自大故不大,确实是金石之言。只是可惜,现在无法面对陈真如承认错误。

王恩洋和聂耦耕相处得不错。聂耦耕去年返回云南,将妻子接来南京。聂耦耕生病,不到一年,其妻子病死。王恩洋的支那内学院友人黄树因死于北京。许一鸣死于内学院。欧阳竟无先生的儿子死于东边的上海。生活十分艰难,但日子还要继续。因而,王恩洋与聂耦耕,经常在饭后讲故事,以此为乐。

自从北京大学来到南京支那内学院之后,两年时间内,王恩洋的佛学修养逐渐提升。以至于,世间的一切书籍皆不耐入目,世事亦不耐入耳。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心思,渐渐放飞了。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年仅十二岁的李贵民前来支那内学院学习,欧阳竟无先生安排王恩洋专门负责教育,王恩洋欣然领命。

不久,在上海的卢瀚邀约王恩洋旅游,他欣然前往。又与李怀信三人同游杭州,住于虎跑寺。游行各处名胜,在灵隐寺见方丈收皈依,威仪敦肃,令人心生敬慕。观佛像之巍巍,万分景仰,以至于流泪。在上天竺(寺庙名),憎恨厌恶其不讲戒行,一时间情感冲动,感觉忿恨。

只是,湖山之胜,不及心境之苦。卢瀚发心学佛,戒杀戒肉,心愿极强,并表示要出家当和尚。王恩洋劝解他,上有父母、中无兄弟,不如在家学佛修菩萨,能两全其美。但卢瀚刺身发誓,无可劝阻。加之其天资颖锐,让王恩洋自愧不如,于是随其学习书法。

王恩洋心多烦恼,终日礼佛发愿,行忏悔。久而久之,患上了吐血病(肺痨病,学名肺结核)。于是,他前往杭州曹叔谋处,托其帮助求医。曹叔谋多情厚谊,待其甚厚。

不久,陈洒周从内学院前来杭州,邀约王恩洋前往杭州佛教会暂住。

杭州佛教会位于西湖边的小孤山下,风景绝佳。王恩洋居住于此,每日往来于白堤、苏堤,以及孤山的空谷传声、林太守墓等景点,感觉十分良好,疾病居然渐渐痊愈了。

陈洒周照顾王恩洋十分周到,卢瀚、盛伯恭、李怀信等,也经常过来探望。刚好伍白坚前来杭州,为南充中学购铁机,彼此相见甚欢,不觉寂寞。

适逢佛教会吴璧华居士新任会长,租了一处大房子作为会所,王恩洋得以迁居入城。佛教会专门安排大会,请大勇法师(释大勇,俗家姓李,名锦章,四川巴县人)和王恩洋宣讲佛法。大勇法师宣讲时,王恩洋已经因病吐血。

然后,王恩洋入座,宣讲诸法缘生无性之理。座下听讲的人,发现他在吐血说法,极为感动。在宣讲过程中,已经安排了钱先生予以医治。被诊断为血疾未愈、疟疾又发。

未完待续……后面更精彩……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