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澧州名人逸事 | 明朝:石 坚、戴本升、张庭兰…李充嗣、李如圭、戴君恩、胡 澥

 城头山视窗 2025-02-08 发布于湖南


澧名人逸事

明朝

石 坚

石 坚,字介夫,(??),明澧州(今澧县)人。洪武八年(1375)举人。累官户部员外郎、四川参议。为人廉慎,平居寡言,及遇知己,论天下古今事,了然心目,人莫能及。

据:湖南澧县武威堂, 2008年三修《石氏家谱》载:石 坚,由江右豫章徙澧。石明昭,字廷著,石明银,字廷河,皆坚公之子其后裔散居常德市的澧县、临澧县及周边各县、市。

戴本升

戴本升,字文渊,(??),明澧州(澧县)人。洪武十七年(1384 ),由贡生授兵科给事中,出为广西参议以政绩著称。

另据《明嘉靖澧州志》“文学考”载:“戴本 洪武间进士,任兵科给事中,后升广西参义,致仕。事状无考。”

由此看来,《湖南名人志》中的戴本升与《明嘉靖澧州志》“文学考”中的戴本应该是同一人。

张庭兰

张庭兰,字彦芳(??),明澧州(今澧县)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官御史,疏请免除本州鱼课,乡人德之。累迁大理寺少卿,官终都察院左都御史,在任以勤敏著称。《嘉靖 澧州志》卷之六政业考中载:国朝张廷兰字彦芳,洪武乙丑(1385)进士,授审刑司详议,升大理少卿,进左都御史。事状无考。按:洪武甲子(1384),开科赐第,是自公始。其器艺足称,如此正前辈所谓'洪武间英才也。及在要路,为澧奏免鱼课盐策,父老至今传颂不已。其德庇州里如此,则当时立朝行事可知己。

吾澧科目,自元以前,盖不数见。国朝洪武戊申(1368)抵甲子(1384),几二十年,始有张公、戴公,谓之破天荒可也。况公名卿硕辅,乃系胤谱牒,蔑焉亡闻:使当时行实,漫无可稽:甚至衣冠之藏,今亦莫询其处,然则文献不足,岂独祀宋小邦之过乎?余生也晚,虽尝注籍,中朝未获,执役史氏之后,览公遗事,以补郡乘之逸,诚大恨也。涉笔至此,宁不令人喟然太息!”

 ① 附诗作

   龙门山

  明 澧州人 张庭兰

何年凿此混沌胎? 赤鲤跃出龙门开。

千尺高崖宿牛斗,一泓碧水藏风雷。

歆阳六月焦下土,河伯飞来共龙语。

愿将一滴泻天孤,明日人间三尺雨。

  (《直隶州志·艺文志》)

②附民间传说

老木撰文称:张廷兰家住彭山脚下滟洲(明史称元洲)  。入任后,勤政为民,清正廉洁,屡屡晋升,在朝为政,竭尽全力,家眷留居乡里。一天,皇后召见他议事后,谈及家眷,得知其妻儿老小长住故里,皇后便下懿旨让其妻入京觐见。廷兰妻梁氏,从小养蚕种桑,抽丝织纺。婚后仍一如继往。接到皇后懿旨后,穿着最好的衣饰进京,觐见皇后。皇后问及乡里民情,深受感动,便引她见嘉靖皇帝。她又向皇上汇报了澧州连年闹水灾,坏了年成,而上交的蚕捐连连加码。举例说明皇粮国税重,民众苦不堪言实例。皇上听后,颁诏:湖南澧州蚕捐可免30。可皇上转念一想,不妥。待勘察后再再颁。张廷兰为这种事,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他为了让皇上早日出巡,在户部找到了湖广的有关民情,支荒报告送给皇上御阅。

有一天,皇上终于带张廷兰离京出访湖广洞庭,不日来到澧州。张廷兰以防万一,想了一个办法,作为万全之策。在皇上住宿的旅馆厕所的廊墙上,派人用蜂糖湖南澧州赋税可免八个大字。没过多久。成群结队的苍蝇闻到密糖香,便在八个大字上歇满了。碰巧皇上进厕小便,路过此处,感觉十分奇怪,随口念道:湖南澧州赋税可免。皇上那晓晓得,不远处州牧和张廷兰早在旁边等着。待皇上金口一开,还没回过神来,张廷兰与州牧等一行人就下跪道谢主隆恩!。皇上想。坐了多年的龙位,看见苍蝇排字还是头一回。同时,又规起了对张廷兰夫人的承诺,以为是老天爷的意思,也就同意户部立即下传圣旨。从此,澧州的官税、蚕捐便免除了三十年。澧州人感恩不尽!至今还在传承、歌颂!

 民间故事越编越精,越传越神。后来,说张庭兰告老还乡,死在家乡。澧州人都非常疼他、怀念他,特地请来风水先生,要为他选最好的墓地,保他来世也做大官,保佑澧州的百姓能过上好日子。风水先生看了很多地方,最后吩咐把张庭兰葬在澧州城南两里多,即自家门前的澧水河滩上。坟葬好了,风水先生念道:贵人葬滩前,澧州风水现,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还有三斗六升芝麻官。

说来也奇怪,张庭兰被安葬的当天晚上,许多人都看见一对金鸭子宝光四射,对着他的坟拍翅点头,叫得特别欢。于是,人们把这滩叫做金鸭滩,后来又把他家乡的村改名为金鸭村,都说张庭兰葬到了有福脉的风水宝地。

隔不多久,朝中八府巡按白大人巡视湖南、湖北。这白大人是解元出身,湖北孝感白家庄人,来湖南前,先看望过他母亲大人。他母亲要求儿子到澧州后,必须找到张庭兰的坟墓,双膝下跪,诚心叩拜。白大人搞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他母亲对他说儿呀,没有张庭兰,也就没有你。

原来,张庭兰 18 岁上京赶考,路经白家庄住宿时,白大人的母亲正是二八芳龄,在家守寡,一心想窃脉传后,这时她暗暗看中了澧州书生张庭兰。张庭兰上京赶考,一心只在考试上,对儿女情长并不感兴趣。然而在白大人的母亲再三纠缠下,无奈之际只好要寡妇把右掌伸出来,用笔在她手心上写下小小的过脉二字。大概是天意的安排,寡妇从此怀孕在身,不久便生下白大人。

白大人来到澧州,查访了州府民情,没有祭扫张庭兰的坟墓,却要去看新维修过的彭山思王祠。谁知,白大人还没走出多远,一阵旋风,平地吹起,卷落了他的轿顶。他走下轿来,四下观看,当看到金鸭滩时,眼前出现了一行行的金字。白大人仔细看看,原来是一首打油诗::白大人白又白,白得不明白,虽是白家子,实为澧州脉。这下可把白大人惹怒了,他转身查看了澧州地势后,连忙下令在张庭兰坟墓上游修了一个文良制,并说:修起文良制,治死金鸭滩。自此,水流迁回,金鸭滩也逐渐消失了,澧州自此水灾不断,人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苦起来。

澧州士人为了让老百姓再过好日子,安居乐业,时刻都想着恢复澧州风水。时至明朝天启初年的一天晚上,澧州士人吴征芳系昏入睡,忽见走来一位白胡子老者,站在前面说:我是张庭兰,你们想恢复澧州风水吗?就按:炮打猪羊让河道,下建宝塔镇河妖这两句去办吧。说完用手推了一下吴征芳的身子,飘然而去。吴征芳惊醒过来,想到虽然是梦,但不无道理。于是,吴征芳积极串通州里老百姓们捐款,企望在金鸭滩下面的二圣滩上修宝塔,镇河妖,截住澧州风水。宝塔刚修了三层,就因老百姓在日子都过不去,加上兵荒马乱,就停下了。后来一直到清朝嘉庆十六年(1811),谢攀云刺澧,才开始续建,以石代砖,至安佩莲任州牧时才完工。安佩莲还亲自题名为蜚云塔,并作记以慰前人,成为澧州一道风景。

自此后,澧县一带也就流传着要得澧州风水转,宝塔雄立河中间的民谚。

蒋 贵

蒋 贵(1379 年洪武十二年一1449 年正统十四年),明澧州(治所在今澧县)人。贵身材魁伟有勇力,少爱武术,善骑射。后从燕王朱棣起兵,积功任卫指挥同知。从征交趾及蒙古沙漠,出讨边民起义,均有战功。

英宗正统元年(1436 )五月,擢为右都督。明年,平定甘肃阿台、朵几只伯之乱,封定西伯。

六年正月,任平蛮将军,征讨云南麓川思任发。思任发兵败逃入缅甸。贵又封定西侯,益禄 300 ,世袭其爵。七年冬十月,思任发子机发,又欲进占麓川,英宗复命蒋贵、王骥征付。贵先遣人至缅甸,谕交还思任发,缅不遣,反助思任发出战。贵见缅兵势大,乃诈称班师,率兵蔽江而下,焚缅甸船只,捣毁机发寨巢,思任发脱走。

正统十四年(1449),,时年 70岁。

高 堂 

高堂。明天顺五年乙丑科举人。是当时的华阳王府家塾和澧州文正书院有名的教授。品行端方,时人以“侠肝义胆”颂之。教子颇严,是进士高鹏之父。

李充嗣

李充嗣,字士修(??),明澧州(今澧县),原籍内江,父李吉安官华王府教授,遂落籍澧州。成化二十三年(1487)成进士。选庶吉士,改官户部、刑部主事,迁随州知州,晋陕西,云南按察使。所至皆有政绩,举治行卓异,晋副都御史,巡抚河南。救灾恤民,全活甚众。调抚应天,值宁王宸濠反,李坚守南京城,嘱都督杨锐死守安庆,使王守仁得直捣南昌。以功晋户部右侍郎。旋晋工部尚书,领水利事。亲赴苏、松前沿,开白茅港,疏吴淞江,一方赖之。世宗初,应诏陈三事,请减苏、松白粮,浮收苛索,俱蒙采纳。转南京兵部尚书。累疏请致仕,,赠太子太保,溢康和。

汪 俭

汪 俭,字崇本,(??),明澧州(今澧县)人。弘治五年(1492)举人。授成都推官,清理仓储贪污案,平息境内盗寇,有治绩。升嘉定知州。时镇守太监宋某, 怙势骄横,汪常遏抑之,使不得逞。中贵入蜀取佛经,所过州县皆被斥,独于汪望风敛避。调梧州同知。及致仕家居,益励名节。祀成都名官祠。

李如圭

李如圭,字国贤(??),明澧州(今澧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江西安福知县。迁御史,巡按福建,有直声,贪官酷吏望风引去。升广西兵备副使,晋佥都御史,延绥巡抚。明有边警,李防杜周悉。又疏陈荒政十余则,全活数十万人。人为大理寺卿。不久致仕。复起为工部侍郎,管理河道;调户部,总督仓场。世宗诣显陵时,奉命与靖远伯王瑾居守,晋工部尚书,改户部。致什卒。

陈飏言

陈飏言,字皋拜,号菊痴(??),明澧州(今澧县)人。书法家,贡生。性情旷达,博学,好酒,工诗。长于八分书,酒后下笔,淋漓有神。父官闽中,他曾随父在任所,因得交厦门僧澈海。澈海善画兰,长于草书,不轻易赞扬他人,独推许陈所作八分书。每写一画,即使陈作赞诗一首,均以八分书题画幅,得者视为珍宝。

潘君谐

潘君谐,字名弼(?_?),明安乡人,一作澧州人。工诗,尢善草书。历官宜都训导、江夏教逾,迁德州通判,卒于任。

高 鹏

高 鹏②,字云翼(14921524),明澧州(今澧县)人。事亲至孝。幼聘周氏民女,女病瘫,周氏请解除婚约,方不同意,仍娶之。正德六年(1511 )成进士,知南通州,能体察民情,廉慎有为,调霸州。因禁宦官横敛,被诬逮入狱,台省纷纷营救,得出。谪宁州同知,未几,迁杭州通判。

  高鹏出身于书香门第。尊祖父是明天顺五年(1461)乙丑科举人、辰溪县训导高金。父亲是澧州志有传的明代澧州儒林六大宿儒之一,是当时的华阳王府家塾和澧州文正书院知名的教授高堂。师从弘治九年进士,官至南太常卿,礼部右侍郎的刘瑞。他虽人生短暂,历史却记下了很多千古传颂的事迹。

他在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岂敢不亡的封建礼教下,对父亲的严厉教育,从无反感,绝对服从。据澧州历史上的五修志书,即曾官曲阜知县、云南昆阳知州的潘相编撰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的《澧志举要》记载:

高鹏严格遵守父道尊严。高堂常对其施以杖鞑,他总是逆来顺受。一次,他跪在厅堂,被前来与高堂议事的姓熊的州守发现了。熊州守几次要他起来,他不敢动弹。熊州守走近他,拉也拉不动。直到父亲高堂表态后,方才站起身来,熊州守非常惊讶高堂的威严和对高鹏循规蹈矩的佩服。

高鹏的人性美德也极好。他幼年娉澧州周伟女后,伟女患了病,常年瘫瘓在床。周伟考虑到不给高鹏带来拖累,提出辞娉。高鹏于心不忍,则坚决不同意,志记:执不可,竟委禽焉。高鹏中举后,托媒人说亲,敲锣打鼓,八抬大轿把瘫瘓的周伟女娶之家中,相敬终身。他的这种执着的责任心和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之举,在澧浦大地,久负盛名。

高鹏对于政事、国事,《澧志举要》也有记载:成进士,授南通州知州,革弊政。奏罢扬州坍江粮。调霸州,以中贵渔食畿辅近地,上章极论,触珰怒,文致诏狱,台省雪其冤,降云南安宁同知……巡抚李宗器,尝荐鹏为人和粹,而遇事敢为。意思是说,高鹏担任南通知州时,大胆的革除了各种弊政,大兴廉政之风;而一到扬州,就狠狠的惩罚了造成粮库倒塌的贪官污吏,免除了百姓的粮调负担;调任霸州后,更把惩治腐败之剑刺向了朝廷内廷正受皇帝宠幸的宦官(中贵人)渔肉百姓的黑手,终于触怒权党,被权党们以舞文弄墨之法,诬陷进监狱,也在所不惜。只是因为巡抚李宗等一些人的器重,吁请尚书、门下、中书三省中的正直朝臣,为其辨诬雪冤,才得以贬谪云南安宁去当了个同知。也许是权党们文致的折磨、摧残,导致了高鹏的英年早逝。

今江苏扬州档案馆有高鹏在霸、通、扬三州任知州的记载。他任职过的扬州的士宦民众,把他的牌位请进了扬州名宦祠,世代朝拜。 澧州人更把他供奉进乡贤祠祭祀。

  当今出版的《中国古代名人大辞典》列名介绍。

汪 珏

汪 珏,字双玉,(??),明澧州(今澧县)人。嘉靖(15221566 ),由贡生出仕,授江阴知县,以政绩卓异,超升衮州知府。历官贵州按察使、四川布政使。文章德业重于一时。

李 槃

李 槃,字新甫,(??)明澧州(今澧县)人。李充嗣子。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授中书舍人,迁工科给事中。以戆直,出为临安知府。为官清廉,在任曾查访郡中大豪尤氏不法诸事,严处之。

龚天申

龚天申,字子德(??),明澧州(今澧县)人。年12 为生员。嘉靖三十四年(1555 )成举人。潜心理学,以文章、德行重一时。历任严、二州同知,俱有政绩。在兖时,开永济新河以便漕运,又筑汶上城及大行堤200 余里。兖人称颂。

刘可训

刘可训,字长梧(?1632年崇祯五年),明澧州(今澧县)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举人。授昌乐知县,有治绩,内调刑部员外郎。天启元年(1621),赴四川检查讼狱案,会奢崇明围成都,刘参与城守有功,,并监军讨奢。以总督朱元力荐,迁兵备参议。崇祯元年(1628 ),改溆泸副使,仍监诸路军兵,与总兵侯良柱破敌 10 万于五峰山,斩奢及安邦彦。升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永平,督蓟辽边务。未几,兵部尚书杨廷暗使御史劾刘,落职归。五年,朱燮元奏上刘在四川功,复其官,世荫锦衣指挥。未及起,卒于家。

龚之伊

龚之伊,字觉先,一字茹溪(??),明澧州(今澧县)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 )进士。好读书,常通宵不眠。博综群籍,熟记21 ,不差篇次,尤精内典。历任常山、钱塘知县。卒年 54。著作有《甲寅》《桃花庵》诸集。

鲁大奇

鲁大奇,字君调(??),明澧州(今澧县)人。天启(16211627)年间,从刘可训征奢崇明、安邦彦,以功授四川守备。刘人觐,奏调鲁以得胜兵防御北边,有恢复功,累擢总兵,致仕。

戴君恩

戴君恩,字紫辰(??),明澧州(今澧县)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进士。授西充知县,调巴县,迁工部主事。以督修永陵有功,出为四川佥事。值奢崇明叛,戴监军讨平,晋浙江参议。以被谤辞官归,入太清山闭门读书。复起山东参政,调陕西。崇被七年(1634 ),以都御史衔巡抚山西,计擒农民军首领王刚、通天柱等300余人。后受诬陷致仕,卒。今澧县太青山有其活动遗址及民间传说。

胡 澥

胡 澥,字连海,(??),明澧州(今澧县)人。有文名。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行人,册封江西。迁御史,以伉直忤首辅周延儒,改礼部主事,再迁郎中。又以副使提学河南,适值藩府周王轻侮生员,胡性刚正,忤周藩,被劾罢归。里居20余载,卒年76


相关链接:
古澧州名人逸事 | 元朝:吴弸中、聂 棠、莫 俦、刘 畴……有关澧州志书记载的霍希贤,经考证不是澧州人

主编/易宗明| 编辑/刘 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