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疏肝,逍遥丸只算猛将,这3个中成药才是大将: 肝气郁结指的是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和疾病的病理变化。在中医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郁结即是肝脏的疏泄功能受到阻碍,气机失于调畅,郁滞不畅。这种病理变化不仅影响肝脏本身的健康,还常常波及全身多个脏腑系统。患者常出现胸闷、胁痛、口苦、情绪不稳定、易怒、心情低落等。这些症状与肝脏气机不畅,气血运行受阻密切相关。因此,治疗肝气郁结证的关键在于疏肝理气,解郁畅中,以恢复肝脏的正常疏泄功能。症状轻微者使用逍遥丸,但是严重的患者使用逍遥丸往往不能奏效,今天孙药师为大家介绍3个药效更强的中成药: 1、丹栀逍遥丸: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丹栀逍遥丸适用于肝郁化火证,中医称为肝经郁热证或气郁化火证,是由于七情内伤导致肝气郁结,进而郁久化火、气火升腾所致。 表现为胸胁胀满灼痛、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痛目赤等,还可能出现耳鸣耳聋、口苦口干、反酸、眩晕、月经不调等症状。 丹栀逍遥丸出于《内科摘要》,原称加味逍遥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节肝脏生发之正气;白芍药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养肝血,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当归、白芍药与柴胡同用,补肝体,强肝用,阴阳并治,体用结合;薄荷疏散郁遏之气,可透达肝经郁热;生姜和胃;白术、茯苓健脾理中,实土以抑木,肝脾同治;牡丹皮清散肝火;木生火,肝火旺,则心火也旺,用栀子清心火并导热下行;甘草和中健脾,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补肝体,强肝用,气血肝脾并治,缓急有度,疏肝解郁清火,健脾养肝安神, 标本兼治。 2、天麻钩藤颗:平肝熄风,清热安神。 天麻钩藤颗粒适用于肝阳上亢证,是人体内部肝阳偏盛、肝阴不足的一种病理状态,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导致肝阳亢盛。此外,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失度等因素也可能引发肝阳上亢。肝气郁结化火,进一步损伤肝阴、肝血,导致阴阳平衡失调。 表现为头目胀痛、眩晕耳鸣、面红目赤、急躁易怒、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小便短黄等。 天麻钩藤颗粒方中君药天麻、钩藤均入肝经, 皆有平肝熄风之效,天麻有定眩晕之专长,为治风之神药,钩藤熄风止痉、清热平肝;石决明平肝除热、明目重镇,川牛膝引血下行,共为臣药;黄芩、栀子清热泻火敛肝阳,使肝经之热不致上炎内扰,配伍益母草活血利水, 亦合乎“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夜交藤、茯神安神定志。诸药合用,共奏平肝熄风、清热泻火、滋阴潜阳之功。 3、归芍地黄丸: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 归芍地黄丸适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证,肝肾两亏指肝肾两脏阴液亏损,多因情志内伤、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视物昏花、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症状。阴虚指人体内阴液亏损,包括体液、血液等不足,血液具有滋养、润泽的功能。血少则指血液不足,无法有效输送营养和调节体温。症状包括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夜间盗汗、面色苍白、头晕眼花等。 归芍地黄汤由六味地黄汤加味而成。方中重用熟地黄为君药,养血滋阴,补精益髓,为补益肝肾精血之要药。臣以当归、白芍补血活血,养血柔肝;山茱萸温补肝肾,固精止血;山药补脾益肾涩精,四药相合,共助熟地黄滋阴养血之功。佐以茯苓健脾渗湿,制山药之壅滞;牡丹皮清泄肝火,防山茱萸之温过;泽泻清泄肾浊,杜熟地黄之滋腻。诸药配合,共奏滋肾益精,养血柔肝之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