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就自己 静坐时感觉到自己有很多“我执”,同时脑子冒出一句话:贪嗔痴慢疑被“我”盖住了。当冒出贪嗔痴慢疑时,以为是我想要的,想要去做的,所以都以为是我,就看不到背后驱动者是贪嗔痴慢疑。什么是我执,我目前看我自己是这部分:对一切事物有一个关于“我”的独有设定,还有对以往路径的依赖,想要拥抱新事物,但又囿于原来的认知。记得我第一次上解构课时,那时我对三三老师告诉我的一部分情况很疑惑,很难以理解。三三老师让我不要问这么多为什么,让我先别问了,先等一等。那时我又在解,为什么我会提问为什么,我想起来小学时,老师说要多提问,不懂就要问。对着老师说的这个,做到不会的题去研究研究,问问,学得很快。现在看到我本能的想提问,这个是对以往途径的依赖,执着于之前的有效路径。当然现在往回看,里面除了我执还有疑,对冲击我的新观点的疑。如果没有这两点,当下就能全然的接受到一位你如此信任的老师对你的问题给出的答案。(这个只针对于我以下的一个例子)我在私教课时体会过,老师对我说一些建议,当时我的答复心口如一:好的。当时我看到这一点,我想原来真正听进去了是这个样子的,原来全然接纳是这个样子。放下“我执”,会轻松很多,也会得到很多,尤其是学当中。每个人走过来应该都或多或少听过“抱着空杯心态去学习”这句话,甚至很多需要学习的人,都提醒自己要这样去学习。设想一下,假如你去上一位你知道多年的老师的课,并且这个老师你打心底认可,而且身边有朋友去上过这个老师的课,她受益良多。那去上这样老师的课的时候,尤其对自己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不是课堂上抱着空杯心态,老师讲啥,先听啥。但是我看到的很颠倒,很多人做的和知道的都是颠倒的事。上三三老师的课时,会听到人提问,感觉自己没学到什么,尤其是新学员。表述的大概是:我来是要学某某某的,所以我就以为这个课会讲啥啥啥,但是这个课没有讲我以为会讲的那些呀,那我在学什么呢,我感觉我好像都没学到什么。三三老师都会给耐心解释,其实你拿到了很多,只是你有一个锚在,你没拿到你设定的应拿到的,所以你觉得自己没拿到。去年4月底开始的课我都在,作为别人的旁观者,我看着他们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他们自己当下真的不知道,我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我就是在看着他们。对自己未知的事物,对一个全新的事物,有一个我觉得是怎样怎样的设定。很多人是对这个课有预设的,当然很多人并不止知道自己对此有预设,而且很多预设真的很隐形,还包装的很好,一般真的看不到,比如我看过三三老师文章,我看三三老师会某个技术,所以我就以为老师会教这个,然后老师没有按我的想法教了我想要的,我就以为我没学到。也有的预设是,我在网上看别的艾灸课,会讲那些那些,结果这里也没讲。就是有很多自己的预设,我以为,而且这些东西都很隐形,自己根本不知道。回到之前的设想,要学习的人,既然我们去上课的人,而且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领域,老师也是自己精挑细选过的,也是提醒自己抱着空杯心态的。那为什么上课还是会提出课堂内容之外的疑惑,而不是对老师讲课内容具体知识点的疑惑,而是对老师为什么讲这个,不讲那个的疑惑。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很多的时候,总是关注一些我们该关注的以外的东西。这里面有什么,对于我自己而言,除了我执之外,里面还有我的一些模式,思维发散,经常容易跑。最后,我记录这个,是因为发觉,能解开这一部分“我执”。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不是为了说某一个现象好还是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