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实战:为什么首板涨停后次日低开低走? 主力的意图到底是什么?涨停次日通常预期会有小幅高开,旨在引诱场外短线资金入场接力,为主力提供出货机会,从而实现低买高卖的控盘策略。然而,在某些特定情境下,主力并不期望场外短线资金的参与,因此选择不拉高开盘,而是直接低开低走,以此打消场外资金跟风的念头。 既然主力不希望其他资金介入,那么他拉涨停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与散户争夺抬升股价的“轿子”吗?主力在涨停后次日不拉高,通常基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股票处于底部位置。 首先探讨底部位置的情况。当股票在底部位置时,主力拉高并涨停,但次日并未延续涨势。这是为什么?主要是因为此时主力手中筹码不足,并非他不想买入,而是难以获得足够筹码。在底部位置,散户往往不愿割肉离场。面对这一困境,主力会采取各种手段制造恐慌,迫使散户交出底部筹码。拉涨停后次日低开低走、横盘反复震荡或大幅下跌等,总有一种方式能触动散户的敏感神经。最终,要么散户选择离场,要么承受股价的大幅波动。到了这一阶段,许多散户因无法忍受而选择提前离场。因此,在底部位置时,无论主力采取何种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场内资金割肉离场,从而更容易地获取散户手中的筹码。然而,总有一些资金敢于挑战主力的意图,只要主力拉涨停,他们就敢于入场。那么,如何既能实现场内资金割肉离场,又能阻止场外资金轻易入场呢? 关键在于涨停后不进行过度拉高,因为此举将消除议价空间,导致场外资金持谨慎态度,不愿轻易介入,而场内资金则仅限于在解套与被套之间波动。当局势发展至此阶段,多数投资者会选择割肉离场。一旦他们撤离,主力便能轻松收集到大量底部筹码,随后股价将迅速启动。这解释了为何投资者常常遭遇一买入股票即下跌,一卖出即上涨的困境,相信这样的经历对许多人而言并不陌生。因此,我们观察到一些股票在初次放量拉升后会迅速回调,但经过数次反复后,最终会呈现上升趋势。初期不拉升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够的底部筹码,而一旦筹码积累充足,拉升便成为自然之选。 第二种是反弹阶段的情况。 假设主力在底部区域累积了仓位,随后将市值推高至六个亿。此时,投资者或许认为主力只需将这六个亿的市值卖出即可迅速变现。然而,这仅是普通投资者的直观想法,实际上,由于主力资金规模庞大,且当前仍处于反弹阶段,若无足够资金承接,主力只能采取分批出货的策略。因为一旦大量出货导致砸盘,场内获利盘和套牢盘将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股价将面临断崖式下跌的风险。对于主力而言,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毁前程。因此,他们通常会采取边进攻边出货的策略,其中进攻不仅是为了拉升股价,更重要的是为了配合出货。若出货量超过接盘量,股价自然下跌,这也是拉萨等投资者频繁出现在交易榜单上的原因。他们往往是作为垫后资金存在,主力会利用少量资金拉升以打掩护,随后出掉更多筹码,这才是其真正的核心目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