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籥(tuó yuè)功是道家内丹修炼中的一种基础呼吸法门,其名称源自《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以风箱(橐籥)比喻呼吸与气机运转的规律。在南宗内丹体系中,橐籥功主要用于筑基阶段的“补亏”和调理气脉,通过特殊的呼吸方式激活先天元气,为后续炼精化炁奠定基础。以下内容依据传统丹经与师承经验整理,**仅供学术了解**,实际修习需有明师指导,不可盲修。 --- ### **一、橐籥功的核心原理** 1. **仿效自然**: 以呼吸模拟风箱的“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通过深长柔和的呼吸,推动体内气机如风箱鼓荡,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2. **后天返先天**: 通过逆腹式呼吸(吸气时收腹,呼气时鼓腹),逆转常人呼吸习惯,激发先天真息。 3. **气沉丹田**: 将呼吸之气与先天元气结合,通过意念引导,逐步凝聚于下丹田(气海穴附近)。 --- ### **二、橐籥功具体练法** #### **1. 调身准备** - **姿势**: - 可采取盘坐(单盘、双盘或散盘)、平坐(坐于椅凳前三分之一处)或站桩(自然站立,双膝微屈)。 - 脊柱正直,头正颈松,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双手结太极印(左手拇指掐中指指尖,右手包覆左手,置于小腹前)。 - **放松**: - 从头到脚逐节放松,尤其松肩、松腰、松胯,保持身体中正,气血无滞。 #### **2. 调息步骤**(逆腹式呼吸法) - **吸气**: - 鼻吸细、缓、匀、长,意念从鼻尖引入清气,经喉、膻中(中丹田)直达下丹田(脐下三寸)。 - **同时收腹**:腹部自然内缩,命门(后腰)微微后凸,如风箱抽拉,气聚丹田。 - **呼气**: - 鼻呼柔、慢、深、透,意念将体内浊气从全身毛孔或足底涌泉穴排出。 - **同时鼓腹**:腹部自然外鼓,气沉丹田,命门放松,如风箱推压,气机下沉。 - **节奏**: - 初期呼吸频率以自然为要,逐步延长呼吸时间(如吸6秒、呼6秒),最终过渡到“吸-闭-呼”的节律(如吸4秒、闭4秒、呼8秒),但不可勉强。 #### **3. 调心配合** - **意念观想**: - 吸气时,观想天地清气如白光注入丹田;呼气时,观想黑气(病浊)从四肢末端排出。 - 进阶后可配合“橐籥意象”:想象丹田如风箱,一吸一呼间,气机在体内鼓荡循环。 - **凝神守窍**: - 呼吸稳定后,逐渐淡化意念,只轻微意守下丹田,似守非守,进入“心息相依”状态。 #### **4. 收功方法** - 结束时,以掌心顺时针摩腹36圈,再逆时针24圈,导引气机归元。 - 双手搓热,浴面梳头,轻拍四肢,缓步行走片刻,散尽余火。 --- ### **三、橐籥功效验与注意事项** #### **1. 效验表现**(因人而异,不可强求) - **初期**:腹内温热,肠鸣矢气,为气机启动、排浊反应。 - **中期**:呼吸渐至“柔若无息”,丹田有气团感,精力充沛。 - **长期**:气足自动通任督,筑基完成,转入小周天修炼。 #### **2. 禁忌与警告** - **避房事**:修炼期间需禁欲保精,否则气散功亏。 - **忌急躁**:呼吸不可用力过猛,避免气冲头目(头晕、头痛)。 - **避风寒**:练功后毛孔开张,需避冷风直吹。 - **停练情况**:若出现心悸、气乱、幻觉等,立即停止,静坐调息,必要时就医。 #### **3. 适用人群** - 适合气血虚弱、亚健康者调理身体; - 精气亏损者(如长期熬夜、纵欲)用于“补亏”; - 已有静坐或站桩基础者进阶练习。 --- ### **四、橐籥功与丹道的关系** 橐籥功是南宗“先命后性”思想的体现,通过后天呼吸调动先天元气,属于“命功”筑基的重要环节。张伯端在《金丹四百字》中强调:“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橐籥功的深层次目标是通过呼吸入静,逐步进入“真息”(先天呼吸)状态,为采药炼丹奠定基础。 --- ### **附:橐籥功古诀参考** > 《道枢·呼吸篇》: > “吸则提肛缩肾,呼则松腹沉踵; > 橐籥动处真火生,一炁周流贯泥丸。” --- **重要提醒**:内丹功法涉及人体深层能量调控,历代传承强调“道不传非人,法不传六耳”。本文所述仅为原理框架,具体火候、细微意念操作必须由明师当面指导,否则易导致气脉错乱,慎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