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二战后,依据“和平宪法”第九条规定,放弃了战争与武力手段解决国际争端,但随着冷战的爆发,苏联潜艇力量成为新的威胁,日本开始寻求建立自己的潜艇力量。1954年自卫队成立后,日本在引进防御性武器的名义下,开始发展柴油-电力推进潜艇,而非核动力潜艇,以符合“专守防卫”原则。 ![]() 日本的潜艇发展历史悠久,早在1904年就从美国引进了“霍兰德”级潜艇,并在后续的战争中不断积累经验,引进了多国潜艇技术。二战后,尽管日本的海军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但造船业因与民间产业的紧密联系得以幸存。日本政府在战后召集了二战时期建造大型潜艇的专家,以伊型潜艇技术人员为核心,建造了战后首艘国产潜艇——1000吨级的“亲潮”号潜艇。 此后,日本陆续发展了多型潜艇,如“早潮”级、“夏潮”级等,并在1994年建造了2800吨级的“亲潮”号潜艇,2005年开始建造配备空气独立推进(AIP)系统的“苍龙”级潜艇。随着“春潮”级和“苍龙”级潜艇的服役周期接近尾声,日本在2018年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中提出了开发下一代潜艇的计划,即“大鲸”级潜艇,其首舰“大鲸”号于2017年下单,2018年3月16日举行龙骨铺设仪式。 ![]() 日本主张仅引进防御性武器,认为核潜艇是进攻性资产,因此引进了柴油-电力推进潜艇。 “大鲸”级潜艇由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建造,该级潜艇的首舰“大鲸”号于2020年10月14日下水,预计2022年3月服役。该潜艇采用了锂离子电池,这是继“苍龙”级11号舰和12号舰之后,又一艘采用该技术的潜艇。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使得潜艇在水下的续航时间和最高航速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降低了维护需求。 ![]() “大鲸”级潜艇的艇体设计与“苍龙”级相似,但重量增加了约100吨。潜艇装备了新型的空气独立推进系统(AIP),扩大了航程和作战范围,即使在浅海区域也能有效运作。日本防卫省研究开发本部为新型声呐和AIP的开发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多次测试。 ![]() “大鲸”级潜艇的艇体采用了2006年开始研发的低可探测性/抗冲击设计,不仅优化了艇体外形,还对螺旋桨进行了研究,以最小化噪音并最大化抗冲击能力。艇内陆板采用浮动式结构,通过缓冲装置安装,减少了内部噪音的外泄,并在艇体与外部物体碰撞时,减少了震动的直接传递。 在武器系统方面,“大鲸”级潜艇将装备89式重型鱼雷的后继型号——18式重型鱼雷。此外,该级潜艇还将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中首次配备女性自卫队员的潜艇。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了女性自卫队员的需求,设置了独立的生活区域,并在淋浴通道等处安装了帘子,以实现空间的有效分隔。 ![]() 目前,“大鲸”级潜艇的首舰“大鲸”号已经完成下水,并开始了试航。未来,日本计划逐步退役“亲潮”级潜艇,以应对中国海上力量的增长。目前,已有7艘“大鲸”级潜艇的建造计划,但2024年下水的SS-515号艇之后的具体建造计划尚未确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