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功先生的“启功体”深受大众喜爱,这一字体有着明显的取法来源,它融合了董其昌、成亲王、梁诗正三家风格,以潇洒秀逸著称。虽说它取自董、成、梁等人,但也有所侧重,梁诗正的行书可以视为“启功体”的原型。启老曾在一次访谈中表示自己很多来年都乐于欣赏和临摹梁字,还谦虚表示自己只学到了他“三成功力”。 普罗大众对梁诗正这个名字不太熟悉,但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师,还是“清四家”之一梁同书的父亲。梁诗正自幼习字,高中“探花”后的第二年,便被雍正帝赏识,指派他去教导皇子弘历、弘昼等人书法。 弘历登基后,梁诗正顺理成章成了“帝师”,仕途也开始平步青云,他不仅历任各部尚书,还是内阁学士,专门管理皇宫内的书画鉴藏、临摹以及编修丛帖的任务,大名鼎鼎的《三希堂法帖》正是由他编纂而成。 梁诗正的字深受乾隆喜爱,是皇帝的职业“代笔人”,当时宫内的御制诗文、敕令诏书,几乎都出自他手。而且,梁诗正在皇宫内写字时,乾隆甚至亲自为他铺纸、研墨,足见对其之重视。士林学子、达官显贵都热衷于临摹梁诗正的书法,得其片纸只字则视为“传家宝”。 梁诗正的字妍美潇洒、细腻精到,有“最美中国字”“300年来最美书法”美誉,直到建国初期,他的字帖仍然风靡一时。梁诗正曾为众皇子写过一部字帖,此作堪称学习笔法的上佳范本,名为《行书论画诗》。它是梁诗正晚年写成,书艺炉火纯青,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嘉庆、道光以及启功等人都曾多次临摹。 这部作品有三大优点:其一是笔路清晰、内容完整、细节处纤毫毕现,这便于我们学习梁诗正的笔法,丰富书写的技巧。其二,梁诗正的字深谙法度、取法广、路子正。《论画诗》吸收王羲之、褚遂良、赵孟頫、文徵明、董其昌诸家笔意,笔力劲健、结字精准、气韵雅隽。 其三,《行书论画诗》易于上手,用来打基础和进阶都非常适合,可以当成学习晋唐宋元明笔法的“敲门砖”。将此作临摹通透后再去学习前人,会事半功倍、少走弯路。 此作尖锋起笔,入纸后衄挫、调锋,行笔中锋、侧锋并用,点画骨肉匀称、挺拔刚健,笔力深沉而不失姿态,提按有致,顿挫分明。转折处方圆并用,收笔沉着扎实。结字欹侧多姿,字势俯仰顾盼,静中有动。墨色枯润得宜,章法疏密有致。 纵览全卷,每个字都精细严谨,每一笔都精雕细琢,法度与气韵兼备,艺术性与实用性统一,值得我们好好临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