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读《周易》的易传十翼之一《彖》中,对于《周易》的开篇第一卦《乾》卦是这样解释的:
那么,什么叫做“大明终始”?这又和“时乘六龙”有什么关系? 答案当然还是在天上。不识天文,别说你懂《周易》。 大明,就是太阳的别称。 太阳(大明)和月亮自古以来就是阴阳的象征,《礼记》就说:
易传《大象》中所有提到的“明”字,全部无一例外都是离卦之象,无一例外全部特指太阳这个“大明”。 那么,“明”这个字是怎么来的呢? 下图是甲骨文里的“明”字,由一个圆圆的太阳和一个弯弯的月亮组成,生动阐释了什么叫做“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 我们还可以看到,甲骨文和金文的“明”字中,表示太阳(大明)的那个“日”,很多时候都写成了“囧”字的形状。如下图所示。 ![]() ![]() 说到“囧”,这个字本来就读作“明(朙)”。《说文》就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甲骨文和金文里出现的这个“囧”,实际上就是一个表示太阳(大明)的文字,也可以直接读作“明(朙)”。 巧的是,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囧”字,却被称为漩涡纹、涡纹、火纹、明纹。 如下图所示。 ![]() ![]() ![]() ![]() ![]() ![]() 对照一下可知,这些青铜器上的“囧”字形纹,和“囧”字造型完全相同,都是一个圆形中间加上几道弧线组成的。唯一的区别在于文字中的“囧”在圆形里面的弧线多是三道或者四道,青铜器上的弧线则从三到七道皆有。 如下图所示。 ![]() ![]() ![]() ![]() ![]() ![]() 我们可以看到,四道弧线的“囧”字纹,和卍字符不能说十分相似,只能说一模一样。下图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上的卍字符,和金文“囧”字完全相同。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