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糖尿病,许多患者都深知其并发症之可怕,而控制血糖则是重中之重。中医有云:“消渴之症,源于阴虚燥热”,意指糖尿病多因阴虚体质,加之燥热内生所致。 那是不是意味着药方中要重用诸如石斛、麦冬等滋阴润燥之品呢? 对,但也不尽然。因为中医所说的“阴虚”并非仅指体液不足,更涉及脏腑功能的失调,特别是脾肾两脏。因此,在滋阴的同时,还需注重活血化瘀,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胰岛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二者共同维持人体糖代谢的平衡。若脾肾功能受损,则糖代谢失常,血糖升高。 明朝张介宾在《景岳全书》中提到:“消渴之病,本于肾而标于肺胃”,实则强调了脾肾在糖尿病发病中的核心作用,以及通过活血化瘀来改善胰岛微循环的重要性。 若患者体内瘀血阻滞,气血不畅,则胰岛难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供应,其功能自然难以恢复。反之,若气血畅通,胰岛得以滋养,则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张滋阴润燥、活血化瘀、调节糖代谢的“降糖好方”,它源自古代名医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消渴方”,并经过后世医家的不断改良。 ![]() 消渴方的妙用 ![]() 【组方】 天花粉、生地黄、葛根、知母、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黄芪、山药。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千人千方,故不提及具体用量。) 【方解】 此方以天花粉、生地黄、葛根、知母等滋阴润燥之品为基础,辅以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再佐以黄芪、山药等健脾益气之物,共奏滋阴润燥、活血化瘀、调节糖代谢之功。 【常用加减】 口渴多饮者,可在原方基础上加石斛、麦冬以生津止渴; 多食易饥者,可加黄连、黄芩以清胃泻火; 尿频量多者,可加桑螵蛸、益智仁以固肾缩尿; 肢体麻木、疼痛者,可加木瓜、牛膝以舒筋活络。 ![]() 在临床上,针对糖尿病的治疗,我常以此方为基础,结合患者的体质与病情状况巧妙加减配伍,疗效显著。 案例分享 ![]() 李先生,60岁,自述近一年来体重明显下降,口渴多饮,多尿,乏力,视物模糊。医院检查显示空腹血糖12.6mmol/L,尿糖4 ,确诊为2型糖尿病。 曾服用多种降糖药物,效果不理想,且出现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后来经朋友介绍找到我,寻求中医治疗。 经辨证施治,采用上述“消渴方”加减治疗。 首诊给予天花粉、生地黄、葛根、知母等滋阴润燥之品,辅以丹参、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药,再佐以黄芪、山药等健脾益气之物。 同时呢,我嘱患者控制饮食,适量运动。 治疗效果如何呢? 连服两周后,患者自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明显减轻,体重有所增加。 继续服用原方加减治疗一个月,空腹血糖降至7.8mmol/L,尿糖转阴。患者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视力也有所恢复。 后续继续巩固治疗,并调整生活习惯,至今血糖稳定,未再出现明显波动。 温馨提示: 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糖尿病情况都不尽相同,药方的具体配方和服用的量,得根据每个人的情况来定制药物剂量与配比至关重要。 如果屏幕前的您正被糖尿病所困扰,想试试文中这个小方子,可以给我说一说您的情况↓↓↓,以获得一些专业的指导建议! 若您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不妨点赞转发让更多有需要的朋友看见,关注我,了解更多糖尿病以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防治知识! ![]() 我是公立三甲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看糖尿病、高血压、失眠、焦虑、抑郁、耳鸣、脑鸣、脑梗、冠心病、帕金森综合征、眩晕、高血脂、心脑血管等疾病已有30余年,作为中医人,我必将恪守治病救人理念,帮助更多人解除病痛! |
|
来自: 扫地僧一一 > 《5153、中医治——糖尿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