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ulin,β2-MG),作为人体内一种由淋巴细胞及多数有核细胞分泌的低分子量蛋白质,它在体内分布广泛,不仅存在于血浆中,还在尿液、脑脊液以及淋巴细胞、多核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的表面有所发现,但其含量极低。这种蛋白质在生理状态下,能够轻易地通过肾小球的滤过屏障,进入肾小管。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几乎全部(99.9%)的滤过β2-微球蛋白会被近曲小管的细胞重吸收并降解,几乎不重新返回血液循环。血β2-微球蛋白和尿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可因产量增多、肾小球滤过率 (GFR) 或肾小管重吸收变化引起,所以两者可联合检测进行综合评估。 1.评估肾功能。 ①血β2-MG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灵敏指标,比血肌酐更灵敏,在Ccr<80ml/min时即可出现升高。各种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病变如累及肾小球滤过功能,均可致血β2-MG升高。 ②血β2-MG是反映高血压病和糖尿病肾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血β2-MG的升高水平与糖尿病肾功能的恶化成正相关。 ③长期血液透析病人血β2-MG升高与淀粉样变、淀粉骨关节病及腕综合征的发生相关。 ④肾移植患者中,同种异体移植排斥会表现为肾小管病引起的血β2-MG升高。 此外,血β2-MG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等生物标志物一起使用,可以提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这种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2. 恶性肿瘤的诊断与监测 由于β2-MG主要由淋巴细胞、血小板、多形核白细胞等产生,淋巴细胞增殖加快的所有情况均使其产量增多,常见于一些淋巴系统恶性肿瘤。 ①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体内血清β2-微球蛋白升高是目前是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无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相比,存在肾功能损害的患者预后较差。 ②β2微球蛋白是淋巴瘤主要的肿瘤标志物,可以反映体内肿瘤负荷。如果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高,往往就说明体内的淋巴瘤细胞比较多。根据我国发布的《儿童霍奇金淋巴瘤诊疗规范(2019版)》,β2微球蛋白为儿童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常用的预后指标。 多项研究表明,β2-MG的水平在其他恶性肿瘤患者中通常高于健康人群。例如,肺癌、肝癌、消化道肿瘤等患者的血清β2-MG含量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这表明β2-MG可以作为非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由于β2-MG并非肿瘤特异性标志物,其灵敏度和特异性有限,因此需要与其他生物标志物或影像学检查结合使用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3.提示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 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患者血β2-MG会升高。 ②50%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β2-MG升高,且和关节受累数呈正相关。 ③血β2-MG可用于评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活动程度及观察药物疗效。 ④病毒感染,如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HBV、HCV及HIV感染等,血β2-MG可增高。 4.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监测。 β2-MG水平与甲亢患者的甲状腺激素(FT3、FT4)变化紧密相关,其治疗前后含量的改变可反映病情变化,能辅助诊断甲亢患者的疗效及病情状况。同时,β2-MG 水平不仅在甲亢患者中升高,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中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只是这种影响的程度相对甲亢患者没那么显著。总之,β2-MG 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情况的监测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为医生评估病情、判断治疗效果等提供辅助依据。 5.其他疾病的应用 除了上述疾病外,β2-MG还与心血管系统不良预后、衰老认知障碍等多系统疾病有关。这提示β2-MG可能在人体多个系统中发挥作用,未来可能成为多系统疾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用于诊断近曲小管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方法。 尿β2-MG浓度主要与肾小管功能有关。当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尿β2-MG明显增加。 用于鉴别肾小球、肾小管病变。 单纯肾小球病变时,尿蛋白/尿β2-MG比值>300;单纯肾小管病变时,比值<10;混合性病变时,比值介于10-300。 用于鉴别上、下尿路感染。 上尿路感染时,如急、慢性肾盂肾炎,因肾小管受损导致尿β2-MG浓度明显增加;而下尿路感染时,如单纯性膀胱炎,尿β2-MG则基本正常。 用于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 肾移植无排斥反应者,尿β2-MG常无明显增高;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在排斥前数天即见尿β2-MG明显增加,在排斥高危期,连续测定有一定预示价值。 用于判断相关疾病有无引起肾损害。 糖尿病、高血压病人早期尿β2-MG与其肾功能损害程度显著相关。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重金属中毒肾损害时,尿β2-MG可明显增高。 ![]() ![]() ![]() 参考文献: [1]PALUMBO A, AVET-LOISEAU H, OLIVA S, et al. Revised International Staging System for Multiple Myeloma: A Report From 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 [J].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2015, 33(26): 2863-9. [2]HOFBAUER D, MOUGIAKAKOS D, BROGGINI L, et al. β2-microglobulin triggers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i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o promote multiple myeloma progression [J]. Immunity, 2021, 54(8): 1772-87.e9. [3] Montalban C, Diaz-lopez A, Dlouhy I, et al. Validation of the NCCN-IPI for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the addition of beta2 -microglobulin yields a more accurate GELTAMO-IPI [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7, 176(6): 918-928. [4] 雷永兰,牛敏,李靖,等.NLR联合血清β2-MG、TGF-β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的预后分析价值[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1,34(10):728-731. [5] 赵晶晶,张敏,林志强,等.VEGF、α-HBDH和β2-微球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及预后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09):1054-1056. |
|
来自: 王云飞oukzicfv > 《关于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