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体在走下坡路,灵魂却上了高度?《我与地坛》:治愈需要自愈!

 在下林说 2025-02-16 发布于江西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理式的抒情散文,是中国当代杰出文人史铁生精心雕琢的杰作。在文学殿堂里,它以深邃的哲理思考与浓郁的人性关怀而熠熠生辉。

看到《我与地坛》是很早以前的事情,那时候,该散文的开篇两段精华,已被选入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约摸着就是那时候,带着懵懂与无知读的吧……

近来,我又重读了一遍,字里行间仍然是戳中我,以轮椅为伴,在地坛沉思默想的智慧笔触怎么能不打动我呢?字字句句都是他发出的灵魂叩问!

地坛,不过是一方静谧的天地,而他的文章,却展现了一个在绝望边缘徘徊的灵魂,如何一步步寻觅到希望的曙光,对生命奥秘的深刻洞察,以及那份对已故母亲无尽的追忆与怀念。

或许,是因为我最早接触文学作品就是散文的缘故,我非常喜欢散文,他的文笔实在是太妙了!时至今日,我还是能够想起来描写园子里的那些细腻片段: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

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

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每每读到,便觉,是真的,我每次去公园看到的便是如此……

而描写友情、描写亲情、描写生命,太多太多的共鸣!


创作历程探秘

1969年,史铁生踏上了前往陕西省延安地区的知青之路,开启了他的插队生涯。然而,命运多舛,1972年,一场疾病无情地夺走了他的双腿行动能力(先天性腰椎裂柱病),迫使他返回北京。

在那段昏暗的日子里,面对双腿残疾的残酷现实、求职无门的困境,史铁生仿佛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方向。

正是在这样的绝望时刻,他与地坛不期而遇,结下了长达十五年的深厚情缘,直至撰写这篇散文之时,他从未真正远离过这片圣地。

当人们为《我与地坛》中那份通透豁达而心生感动时,却鲜有人知晓,这部作品背后隐藏的是史铁生的人生重启、艰难前行的起点。

从那个痛苦挣扎的时刻到《我与地坛》的问世与发表,中间横亘着近二十年的漫长岁月。史铁生所承受的身心煎熬、精神绝望,是常人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无疑,他的身体已经在走下坡路,但是灵魂却上了高度!

他在《我与地坛》中写道:“要是有些事我没说,地坛,你别以为我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

然而,史铁生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和坚韧,走过了那段艰辛的“二十年”。当他以一种令人动容的平静口吻谈及地坛时,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智者与古园的对话。

在史铁生的心中,地坛仿佛就是为了等待他的到来,而历经风霜雨雪、沧桑巨变,默默地守候了四百多年。



作品人物掠影

对生命的深刻省思,始于个人残疾的沉重打击。面对命运的骤变,史铁生初时满心惊愕与痛楚,对命运的不公满怀愤懑。然而,当他将视线从自我中抽离,转而关注周遭之人时,他有了全新的体悟。

他目睹母亲因他的残疾而默默承受更深重的苦楚,自己无谓的宣泄只会加剧母亲的伤痛与煎熬。


同时,他也发现,世间人人皆有各自的命运挑战,每个人的道路都布满荆棘,只是表现形式各异。

这一发现让他认识到,生命本就非尽善尽美,生命的真谛在于个人的抉择与抗争。唯有勇于直面命运的缺憾,挑战既定轨迹,方能彰显生命的独特价值。

在母亲健在的日子里,未能深刻体察母亲的辛劳与不易,反而给她平添诸多痛苦。

直至母亲离世,他在无尽的悔恨中开始尝试走进母亲的内心世界,理解一位母亲的角色与担当。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读懂了母亲,感受到了母亲在无尽苦难中的坚韧与牺牲。







如果你有深入探究过史铁生沉甸甸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他从未借笔墨倾诉苦难以换取怜悯,更未曾利用自身的残疾作为鞭策他人的工具。

相反,他以不健全之躯,摇着轮椅探索生命的曲折小径,细腻感知着生命的幽邃与辽阔,道出了最为完整且深刻的思考。

我想,生活能够治愈的,终归是自己愿意走出来的人,是一种自愈。

他失去的是双腿的行动自由,而我们缺失的,或许是对灵魂深处那份纯粹与坚韧的坚守。

刚刚合上《我与地坛》的书页,心中仍回荡着作者那深刻独到的剖析。从纯真友情到血浓于水的亲情,这尘世间满载着无数温馨动人的情感纽带,让人铭记心间,难以割舍。

死亡,并非急于达成的目标,因为它终将如期而至。既然有幸降临于世,何不肆意挥洒,尽情体验这短暂而绚烂的生命旅程?

正如他在最后说:

但是太阳,他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他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他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那一天,我也将沉静着走下山去,扶着我的拐杖。有一天,在某一处山洼里,势必会跑上来一个欢蹦的孩子,抱着他的玩具。

当然,那不是我。

但是,那不是我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