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星标,不错过每一次推送 脑梗多见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已经成为我国排名第一位的死亡原因,每年因脑梗去世患者高达200多万。 然而,脑梗并非无迹可寻,我们的身体往往会在脑梗来临前发出一些微妙的警示信号,尤其是耳朵,千万别忽视了! ![]() 耳朵这3种异常信号,千万要当心! 人的耳内有一根非常细的血管,对于缺血、缺氧很敏感。一旦身体发生血液粘稠、血管堵塞,耳内血管往往会更早出现反应,引起耳朵的不适。 因此,耳朵被称为脑梗的“放大镜”,出现以下这3种异常信号,可能是脑梗来临的前兆。 1. 耳鸣 耳鸣通常是指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的情况下,耳内或头部主观感受到的“嗡嗡”或“嘶嘶”的声音,是脑梗患者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 研究发现,有耳鸣症状的人患脑梗的概率是无耳鸣者的2.5倍,为什么会这样呢? 耳鸣持续不断很可能是内耳血流受阻发出的警告!这个时候,内耳的血液供应可能不够,血液循环不好,就像水管堵住了一样,水流变小甚至断流。 正所谓“一叶见秋”,内耳血流受阻恰如那一片梧桐叶,映射出脑部血液供应不足,高度警惕脑梗的可能性。 ![]() 2. 听力下降甚至突发性耳聋 如果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听力没有以前好了,甚至很短时间内听力急速下降到几乎听不见声音,特别叠加头痛头晕、天旋地转的感觉,很可能是脑梗的预警信号。 当大脑中的血管堵住了,供血影响到了前庭神经,那么就有可能让人出现平衡能力下降,容易感觉到头痛头晕、天旋地转。同时还会影响到内耳的血流供应,诱发听力的下降。 研究发现,单侧耳聋的患者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随后的几个月内被诊断出患有脑梗。 3. 耳痛 耳朵疼痛,尤其是突然出现的、持续性的耳痛,也可能是脑梗的预警信号之一。 这是因为耳部的感觉神经与脑部的神经存在密切联系,当脑部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引发局部神经功能紊乱时,可能会引起耳痛。 预防脑梗,一定要做好这3点! 预防脑梗,不仅要重视早期信号,还要积极行动起来,特别是做好以下这3点: 1. 控制好三高 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是脑梗的重要诱因。研究表明,“三高”患者的脑梗发病率是正常人的数倍。 ![]() 高血压会“施压”脑血管,高血糖会“损伤”脑血管,而高血脂会“堵塞”脑血管,三者都会对脑血管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因此,建议大家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身的三高水平,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积极控制好三高。 2. “两高两低”饮食 饮食应以高纤维、高蛋白质、低盐、低脂为原则,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以下是一些推荐的食物类型:
3. 规律运动 每周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练太极拳、打羽毛球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也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压。 建议每周应至少有3-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 ![]() 脑梗频发的背后,是多重危险因素的叠加作用,从平时点滴入手,做好防控才是硬道理! 文章作者:Tige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