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杏叶书签 2025-02-18 发布于江苏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岭南地区是禅宗南派发源地,孕育了独特的人地互动体系。岭南禅宗文化从头陀行到融入生活,形成“行住坐卧、心定即禅”的态度,百花古寺应运而生,其园林构建融合了佛教义理与地域智慧:中轴三进院落象征须弥山修行境界,环列八组侧庭对应八正道法门,东西水系暗合二十四节气养生哲学。

通过草木砖石的空间叙事,既传承了“行住坐卧皆是禅”的精髓,又以园林艺术为载体,将禅宗疗心智慧与岭南生态美学熔铸为可游可悟的精神场域。

中轴庭院——攀登须弥之境

佛教宇宙观认为,须弥山是世界的中心。百花古寺的中轴庭院以须弥山为灵感,用三进庭院的递进空间,隐喻修行者从凡尘走向觉悟的攀登之路。

一进山麓初探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踏入天王殿前的广场,便如置身须弥山脚下的四大部洲。东侧铺设“福田心耕”,用砾石与苔藓象征供养布施的功德;南庭芭蕉掩映、石案对弈,恰似佛经中“多牛多玉”的清闲意境。这里的设计平远开阔,让初入山门的人们放下尘劳,感受法之妙趣。

二进山腰问道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行至礼佛广场,空间转为深邃幽静。庭院四角以“风调雨顺”呼应四大天王:南庭馥风凝香,东庭芸香润溪,北庭氤氲如佛光普照,西庭梵音与瀑鸣交响。日庭月庭分立两侧,寓意法如日月恒常,照破无明。

三进山顶顿悟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大雄宝殿所在的最高庭院,以“善见城”的巍峨之势呈现须弥山顶的至境。云水祈佑庭中静坐观花,修武达明庭内步石诵经,最终在藏经阁前的重峦叠嶂间,体悟“登临绝顶,方见天地辽阔”的豁达禅意。三进庭院的“平远—深远—高远”层次,恰似从凡夫到觉者的三重境界。

八侧庭院——正念的奇迹

百花古寺的八座侧庭,宛如佛学修行的缩影,围绕“正念”精心布局。通过将正念修行细化为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四个实践步骤,并与八正道相辅相成,穿行其间,步步皆修行,庭庭见禅机,你,看见了什么?

身念处庭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以“行住坐卧”的置石与“地水火风”的铺装,教人从日常动作中修炼正见。

受念处庭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用岭南本草的香气与色彩,唤醒六根清净,践行正语正业。

心念处庭

借山石排列的“八善心”与“八不善心”,让信众在摆石造景中参透正命精进。

法念处庭

以乔木勾勒的静谧空间与地被植物的斑斓世界,引导修行者归于正念正定。

八庭环环相扣,如同佛珠串联起完整的修行次第。

环寺水系——顺时和序

寺外环庭水系依《黄帝内经》与二十四节气设计,时间融入了空间的维度,空间也融入了时间的流动,中国传统的养生之法,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春庭惊蛰,夏庭荷风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在惊蛰溪辨认破土的鹿蹄草,恰应《黄帝内经》“天地俱生”;夏至夜于荷风榭听雨打芭蕉,恍觉“烦恼如雨滴,不迎不拒”。

秋庭霜降,冬庭落雪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走进广州禅意园林新地标:百花古寺正念园林

秋时踏过铺满银杏的润肺径,每一步都踩响“白露身不露”的养生智慧。

寒潭卧石、墨竹临窗,在固肾泉观氤氲雾气,方知“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非虚言。

百花古寺之独特,在于打破了寺院与园林的界限——佛殿不是修行的唯一场所,一草一木、一石一水皆成法音。当我们在惊蛰溪畔观察破土的新芽,在夏至荷风里静听雨打芭蕉,在秋分石径上踏过飘落的梧叶,实际上已在践行“活在当下”的正念修行。

这座绿美寺院,用空间讲述着最朴素的真理:修行不在深山古洞,觉悟源于对一花一世界的观照。正如《坛经》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或许当我们学会在园林中看见须弥,在节气里感知永恒,便已踏上真正的觉悟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