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舟山日报数字报

 青梅煮茶 2025-02-18 发布于江苏

  □李慧慧

  当众人都在追求新奇别样的过年方式时,我反而怀念起海岛昔日的传统新年。“廿三祭祭灶,廿四掸掸尘,廿五、廿六搡糕点,廿七、廿八回家门。”

  农历腊月廿三的海岛,这一日,家家都弥漫着一股庄重而神秘的气息,那是“祭灶”的仪式感。厨房灶台上,摆上几样简单却精心准备的供品,糖瓜甜腻,香烛摇曳,袅袅青烟中,似是带着对灶王爷的虔诚祈愿,愿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我们则眼巴巴地望着那一盘“祭灶果”,只待仪式完成,便可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放入口中,那时我最喜欢吃油枣,一咬下去,香甜酥脆瞬间在味蕾绽放。那是年的初味,是童年最纯真的期待,此时的年,在这小小的仪式与美食中,悄然拉开了序幕。

  到了廿四,全家动员,从屋顶、玻璃窗,到家里最隐秘的角落,一一打扫,不放过任何一个死角。我和妹妹跟着母亲,一点一点地清除旧年的尘埃。多数时候,我和妹妹擦窗户。为了把窗户擦干净,我们先用抹布,后用报纸,迎着阳光,踩在凳子上,抹布在手中挥舞,拂去旧年尘埃的同时,也扫去了生活的琐碎疲惫。我特别喜欢擦窗户,一边听着音乐擦着,一边看着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屋内,尘埃在光影中飘上飘下,似是一场与旧时光的告别之舞。我和妹妹不知何时丢在角落里的旧物被母亲一个接一个地扫了出来,一支断了的铅笔可能是那天写到一半的作业时丢弃的;一粒蓝色的玻璃珠子可能是整理的时候遗漏的;还有一张写满公式的草稿纸,不知是何时飘落到那里的,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我们不知道的故事,那些或欢笑或泪水的片段,在清扫的同时一一浮现,让这看似平凡的劳动有了别样的趣味。

  海岛人做海鲜是高手,做点心也有一手。印象中有一年的厨房特别热闹。母亲和姑姑、婶婶围坐一团,揉面、调馅、印花,动作娴熟而优雅。面粉在她们的手中翻飞,化作一个个精巧的团子,包着甜美的豆沙或芝麻沙。那时候家里的老灶头还在,我多数时候会坐在灶头后面烧火,一般是先烧水,待水开了后,再把团子放到蒸笼里。待蒸笼热气腾腾,满室飘香,点心出笼了。母亲会让我们先拿一个去边上吃,我们总是趁热咬上一口,软糯香甜,似乎将过年的喜悦揉进了每一口团子里。

  我们家没有外出的人,那时候我们都还在上学,父辈们也在自己的岛上,所以我们不用像那些父亲出海的孩子,在渡口或者码头,等待归心似箭的家人。那时的我也并不理解归心似箭的心情。直到成年了,因为工作原因,某年很晚才回家,看到父亲来码头接我,而我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远远地望见父亲站在码头的旅客出口处,他站在寒风中盯着每一个出来的旅客,生怕错过自己的女儿,看到他的那刻,我的眼眶便忍不住湿润,那一刻才明白“团圆”一词的分量。

  传统的海岛新年,没有现代科技的灯光秀,没有绚烂的电子烟花,但每一项习俗、每一道美食、每一次团圆,都充满乐趣与深情。这个新年,我愿沉浸在这传统的温暖中,任时光静静流逝,感受海岛与家的温暖,让旧年的光芒照亮未来的道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