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推行评标专家“盲抽”、“盲评”无纸化电子招投标平台!

 阳光男孩007007 2025-02-20 发布于山西

   近日,河北省财政厅印发《河北省政府采购“双盲”评审文件示范文本(1.0版)》(以下简称《示范文本》),在深化政府采购“双盲”评审改革领域持续发力,加快推进政府采购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图片

博物馆、教育和研究

《示范文本》共含8个附件,分别涉及专门面向/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综合评分法/最低评标价法货物类项目,专门面向/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综合评分法/最低评标价法服务类项目。

  各附件分别对以上不同类别项目的“投标邀请”“供应商须知”“资格审查”“采购需求”“评标标准和评标方法”“政府采购合同”“投标文件格式”等相关内容进行规范。



全面推行评标专家“盲抽”、“盲评”
01
全力推进招标投标全程网办

近日,吉林省住建厅等7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行招标投标“双盲”评审实施方案》3月1日起纵深推进全流程电子化,推动招标、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事项“一网通办”,实现全过程记录和可追溯管理。

02
明确招标投标文件内容

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编制投标文件。

在招标文件中要明确关于“双盲”评审要求的告知事项,编制投标文件须分开商务部分和技术部分,明确技术部分具体内容、详细格式要求、无效投标认定情形等内容,提升招标投标文件质量,为推行“双盲”评审创造前提条件。

03
全面推行评标专家“盲抽”

招标人及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根据招标投标项目特点,科学合理确定评标专业、人员数量、抽取时间、回避要求等内容。

评标专家一律通过全省统建的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随机抽取。

随机抽取评标专家后,综合评标评审专家管理系统自动向随机抽取的评标专家发送语音通知,评标专家回复确认参加的,系统将自动发送短信,短信内容仅包括参加评审的地点及时间,不得含有参评项目信息。

04
积极推进远程异地评标

推动本省行政区域内远程异地评标常态化,探索逐步扩大适用范围。

按照国家远程异地评标技术标准,改造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鼓励各地根据实际,推进跨省远程异地评标。

05
推广评标专家“盲评”

投标文件的技术部分采用“暗标”形式,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评标系统将所有投标人的技术标随机排序。

评标专家在不知晓投标人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评审,由系统自动汇总评审情况,按程序确定中标候选人。

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专家抽取和评标过程

06
优化信息化系统

改造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平台评标系统,增加盲评功能,确保在评审中不显示投标人信息。

完善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实现开评标全程见证、音视频实时交互、在线同步评审打分、自动生成评标报告,全程留痕、可查可溯。

07
完善硬件设备和评标场地

各级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要配备相应设备,满足评标专家“盲抽”、远程异地评标硬件条件,安装摄像头、音频视频监控等设备,确保全方位、无死角监控专家抽取和评标过程。

1、投标人IP地址或Mac地址重复

围标情况下,多个厂商的投标工作是由主导围标行为的厂商完成的,这时候往往标书全部是这个厂商的员工撰写,甚至可能由某一个人直接拿几个公司的采购平台账号,上传投标文件进行投标,从而导致投标人IP地址重复、Mac地址重复。

有些人知道IP地址重复这事,为避免IP地址重复,可能在公司里面投标后,再拿着笔记本在家里或酒店里上传另一个公司的标书,以为这就没问题了,其实这时候投标人Mac地址还是一样的,也是徒劳。

 2、投标供应商基本信息重复

针对同一采购项目,投标供应商中,有两个或多个供应商出现基本信息重复,如联系人姓名、电话、邮箱、公司地址等内容重复;

两个或多个供应商股东存在关联关系,这个现在有很多第三方的数据公司可以查询。

还有就是公司办公场所租赁人或拥有人一致地。

3、招标公告问题(时间短、部分中啊哟信息不公开课)

在公开招投标情况下,招标采购人员为了担心很多有竞争力的公司进行投标报名,把招标公告时间定得特别短,这样留个潜在供应商报名时间短、投标文件准备时间短,排挤可能存在的竞争对手。

注:公告时间在政府或国企单位,是有时限要求的,民企相对比较随意。

4、投标文件雷同

投标文件属性雷同。通过软件对比投标文件电子文档的属性,当不同公司的电子投标人作者、最后一次保存者、公司等内容雷同时,表示很有可能出自同一个之手,存在围标嫌疑。

投标文件内容一致。通常表现为技术标中的相应内容、方案细节雷同,投标文件中的瑕疵雷同,比如错别字都完全一样。还有低级的雷同,比如A公司的投标文件中写了B公司的名称、放了B公司资质文件等,典型地属于投标文件Copy造成,围标无疑。

5、投标价格接近测算价或内部最高限价

在没有公开内部最高限价的时候,由投标人接近接近测算价或内部最高限价中标。最后中标人已接近最高限价的情况下中标,串标嫌疑很大。

6、供应商伴随投标

为确保充分竞争,引入优质供应商,公开招投标或邀请招标时,都会要求最低投标供应商数量。因此招标投标过程中,为了达到投标供应商数量的要求,有厂商就会拉一些“小伙伴”过来陪标。通常每个厂商的“小伙伴”是固定的,当投标多次后,就会发现,几个厂商在不同采购中经常性同时出现,而且中标人都是其中固定的一个(围标嫌疑很大),这种情况单看某一个采购项目,比较难发现,需要分析多个项目。

7、截标时间段短

为了排挤部分供应商,与合作供应商提前沟通需求、方案,让截标时间靠近发标时间,让潜在竞争对手的方案编制时间极短,从而达到排挤的目的。

8、供应商中标率异常

有厂商投标几次中几次,中标率异常地高,假如这个厂商不是行业龙头,实力一般甚至较差时,串标嫌疑很大;

还有同一供应商非低价中标频繁。

9、历史投标异常间接产生的嫌疑

很多厂商以为当次投标很注意,不会发现问题,但其实不然。

历史某次投标的IP地址或Mac地址重复,导致两者已经被关联上了,在新的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即使很注意,投标过程中没有留有痕迹,但还是会出现问题,有围标嫌疑。

10、报价清单价异常

有些采购报价单项数多,投标过程中,在设定好一个投标厂商价格后,为省事,把另外围标伙伴的价格直接乘以一定的系数,这样会导致几个投标厂商的报价情况,呈规律性递减或递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