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滇军】(1911-1927) 滇军源于清末新军第十九镇,辛亥革命后转为维护共和的力量,军权先后为蔡锷、唐继尧等人所掌握。护国战争后期,唐大肆扩军,除统治云南,控制贵州外,还将滇军派入四川,占领地盘,掠夺财富。 护法运动期间,唐更是组建靖国军,自任八省联军总司令,1922年,唐又组织“七省建国军”使滇军的声威达到顶点。 首领:蔡锷、唐继尧 核心成员:刘云峰、顾品珍、赵又新、罗佩金、金汉鼎、范石生、朱培德等 结局:唐继尧在护国战争后连连对外用兵,引发各种下属倒唐运动,1927年,龙云、胡若愚、张汝骥、李选廷发布“二·六”倒唐,唐继尧下台。 1927年-1929年,胡若愚与龙云联合川、黔军阀展开三年“龙胡之战”,龙云击败胡若愚,成为新滇系的“云南王”。 【新滇军】(1928-1945) 1927年6月14日夜,胡若愚联合张汝骥,突然派兵袭击龙云军部。这就云南六·一四政变。1928年1月,龙云被蒋介石任命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并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从而在云南的地位逐渐巩固。龙云最后消灭了对手,统一了云南,确立了他在云南的统治地位,当上了“云南王”,云南从此也进入新滇系军阀的统治时期。 首领:龙云 核心成员:卢汉、朱旭、张凤春、张冲、刘正富、安恩溥等 结局:1945年,抗战胜利后,10月龙云被要求到重庆任职,由卢汉接替,其实被蒋介石把握,1949年卢汉组织昆明起义。 【驻粤滇军】(1921-1925) 驻粤滇军,源于护国二军一部及滇军顾品珍残部。护国运动后,原护国第二军入广东的部队改称驻粤滇军,该部游走于云南本部、旧桂系与革命党之间,后拥护孙文。1921年冬,拥护孙文的云南总司令顾品珍为回滇的唐继尧击杀,其残部退往广东。 首领:杨希闵 核心成员:范石生、蒋光亮等 结局:1925年,孙中山去世,杨希闵联合桂系军阀刘震寰反广州政府,被镇压。 ![]() 【谭派湘军】(1911-1925) 辛亥革命期间,湘督谭延闿因无直属军事力量,于是收留了一些外省参加革命,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逃往日本,1915年回国参加护国战争。后来1923年,带兵回湘,实力初步成型。 首领:谭延闿 核心成员:鲁涤平、蔡巨猷、陈嘉佑、赵恒惕等 结局:1920年被赵恒惕击败,随后占据湘西,1923年谭赵大战中击溃赵恒惕,后退入广东。此派系依附中央军系,后被同化,改编为北伐军。 【程派湘军】(1916-1928) 护国战争期间,同盟会成员程潜被护国军总司令部任命为湖南招抚使,从贵州进入湖南,收复湖南大部,派系实力初步成型,为国民革命军第6军。 首领:程潜 核心成员:林伯渠、张轸、张辉瓒等 结局:1927年,由于程潜支持武汉政府,被蒋介石所忌惮,“四一二”之后,将第6军解除武装,随后程潜重新组织第6军,在“唐李战争”后,盟友李宗仁对其开刀,编造借口,将程潜解除武装。 【赵派湘军】(1921-1926) 驱张(敬尧)战争后,谭派湘军赵恒惕部得到发展,成为湖南最大的实力派。1920年11月,因与谭延闿矛盾激化,遂发动兵谏,迫谭下台。号召“联省自治”,后来进攻湖北不成,依附直系军阀旋又设计消灭程派湘军核心将领,独霸湖南。 首领:赵恒惕 核心成员:唐生智、叶开鑫、贺耀祖等 结局:1926年3月,湖南群众响应北伐军开始“驱赵运动”,部下唐生智公开反对赵恒惕,赵恒惕离开长沙 【唐派湘军】(1926-1930) 谭赵战争结束后,湘军整编为四个师,唐生智任暂编第四师师长。随后唐在湘南训练部队,扩充实力,兼湘南善后督办、水口山矿务督办,1923年,逐步脱离了赵恒惕的控制。1926年与叶开鑫爆发“唐叶战争”拉开北伐序幕。 首领:唐生智 核心成员:何健、周斓、李品仙、刘兴、叶琪、廖磊等 结局:1927年宁汉分裂,李宗仁与程潜讨伐支持汪精卫的唐生智,“唐李战争”,部下倒戈,被迫下野。1929年,与冯玉祥、阎锡山等联合反蒋,“蒋唐战争”爆发后,阎锡山背弃盟约,于1930年1月攻击唐生智,唐生智部被蒋介石、阎锡山改编。 【何派湘军】(1928-1937) 何健原为唐生智嫡系,任国民革命军第35军军长。宁汉战争中,何健在唐战败下野后,撤踞湖南,投靠新桂系。蒋桂战争爆发后,他又拥蒋反桂,率部胁迫李宗仁、白崇禧下野,逐渐自成一系。 首领:何健 核心成员:刘建绪、陶广等 结局:由于何健在剿共、两广事变中与蒋介石分分合合,1937年11月,蒋介石将何健调为内政部长,结束湖南的统治,湖南落入中央系之手。 |
|
来自: 语濹 > 《北洋政府、军阀时期(1912-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