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荣耀-破高昌(中)

 zd山笑 2025-02-20 发布于江苏

自张骞凿空西域,开拓丝绸之路以来,中原至西域之路,经嘉峪关出敦煌,即分南北两道,北路由敦煌经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至伊宁,经瓦罕走廊至河中(阿姆河、锡尔河之间,费尔干纳盆地);南道由敦煌经若羌、且末、和田至莎车,越帕米尔高原至河中乃至波斯、天方。 北魏末,北道分支开通,自敦煌经楼兰、库尔勒、焉耆至龟兹,越喀什至河中,称“大碛路”。高昌位于北道中段,过境贸易是高昌及沿途绿洲小国的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 初,北道两支均可抵达丝路西段,高昌居其一,往来贸易获利尚可,高昌人亦较为满意。隋末唐初,天下大乱,中原王朝无暇顾及西域,北道南支路-大碛路因故关闭不通,西域北麓各国的贡使及商队由此必须经北支路过高昌到中原。高昌转道贸易大增,财富滚滚从天而来,喜不自禁,多年垄断商路,获得了极大利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高昌因而在此期间,极为恭顺大唐,以唐之忠顺外藩自居,并以此姿态,获取唐之赏赐并商路垄断之利。 贞观六年(631年),焉耆国(今新疆焉耆)上书唐廷,请唐朝持重开丝绸之路南道-大碛路,以方便商旅及西域各国贡使往来,唐太宗从广开道路以便更利于唐交通西域,控制南北道诸国考虑,同意了焉耆的请求。 高昌得知此事,深为不满,认为损害了己利,并延伸对唐产生忌恨。自此,高昌对唐日益疏远。至后来,竟转而投靠西突厥,并与西突厥联合攻破焉耆五城,以向唐示威。 焉耆王向唐求援,唐以江夏王李道宗前去高昌及焉耆,调解纷争,高昌王鞠文泰才勉强答应遣使入唐谢罪。 贞观十三年(639年),唐太宗诏令让鞠文泰入朝,鞠文泰称病拒不入朝,高昌遂与唐彻底反目。由于高昌位于唐通往西域各国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重要,故唐太宗决心除掉这个阻碍唐控制西域的障碍。 经数月准备,贞观十三年(639年)十二月初四,唐太宗下诏,以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左屯卫大将军薛万彻为副总管,率唐军、契苾、原东突厥依附军数万,讨伐高昌。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