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朵花暗藏色彩乾坤?揭秘“乾隆色卡”中的红花传奇

 掌染草2012 2025-02-20
图片


要论宫斗剧中的关键“利器”,红花必须榜上有名。在《甄嬛传》中,华妃因报复强行灌端妃红花,致其终身不孕的情节,让红花与麝香、夹竹桃等被列为宫廷斗争中的“恐怖符号”,令宫斗剧的嫔妃们闻之色变。

然而,红花的功能远不止于此。它既有令人畏惧的“破坏性”,也有令人珍视的“建设性”。作为从古至今的重要染料,红花早已深深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乾隆色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片
图为乾隆色卡
图片
若以全球视野审视,红花的种植历史极为悠久。考古学家在叙利亚发现的距今约4500年的红花种子遗存,是目前已知人类最早栽培红花的证据。古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墓室里,也有用红花装饰的木乃伊和服饰,距今已有3300多年历史。
图片
图为红花植物的自然景观

《传记文学杂志》刊发的《胭脂:丝绸之路上的神奇色彩》一文指出,红花原产自地中海东岸的埃及、近东一带,后传播至阿拉伯地区、古代印度和中国,最终从中国渡海传至日本。在这场“一路向东”的旅程中,红花逐渐广为人知。
图片
图为红花染材

据文献推测,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红花从中亚传入我国西北地区,种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焉支山一带。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以及霍去病击溃匈奴,打通河西走廊后,红花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传入中原地区。西晋张华编著的《博物志》有云:“张骞得种于西域,今魏地亦种之。”
图片
图为用红花复原的丝绸样品

在汉代,红花应该已经被当时皇家所用,染制丝绸服饰。至唐代,红花在全国广泛种植,还通过遣唐使传至日本。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红线毯》中写道:“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其中的“红蓝”即指红花。唐代诗人李中亦有诗云:“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直接点出了红花染色的卓越效果。

正因为红花具有染色的“先天优势”,与云锦、宋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的蜀锦,常用红花染制,又名“蜀红锦”。宋代文献《蜀锦谱》记载了蜀锦染色的具体工艺,提到“红蓝”(红花的别名)作为主要染料之一,用于染制红色丝线。宋代蜀锦的染色工艺在唐代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红花染色成为蜀锦的标志性工艺。宋代周邦彦的《月中行》词中“蜀丝趁日染干红,微暖面脂融”可能描绘了蜀锦红花染色的场景。
图片
图为电视剧《蜀锦人家》中的“蜀红锦”,剧照
图片
红花中含有红色和黄色两种性质迥异的色素。红色素能溶于碱性溶液而不溶于酸和水,黄色素则恰恰相反,能溶于水和酸而不溶于碱。古人正是基于这一原理提取红花中的红色素。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用“杀花法”提取红色素的过程,包括摘花、捣碎、清洗、发酵、晾干等工序。“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去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绞讫,着瓮器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
图片
图为用于复原的染草“红花饼”

随着红花的广泛应用,能工巧匠对“取色”的研究不断突破与创新。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介绍了“造红花饼法”,简化了步骤,即“带露摘红花,捣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又捣,以酸粟或米泔清又淘,又绞袋去汁。以青篙覆一宿,捏成薄饼,阴干收贮。染家得法,'我朱孔阳’,所谓猩红也。”这较之前不仅简化了步骤,使红花的使用更为便捷。
图片
图为染色过程

技艺的成熟,让红花成为国人服饰、妆造的“绝佳搭档”。在《甄嬛传》中,皇帝为甄嬛在眉心画上胭脂制成的姣梨妆,一度引领潮流。在古代,红花也是制作胭脂的原料之一。
图片
图为电视剧《甄嬛传》胭脂制成的姣梨妆,剧照
图片
无论是读小说,还是观影视,色彩总是格外吸引人们的注意。在《延禧攻略》和《如懿传》中,观众对皇帝和嫔妃的穿着搭配津津乐道,甚至引发哪部剧的服饰色彩更接近历史真实的争议。

对此,专门研究和复原“乾隆色谱”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染料考古与传统印染复原专家刘剑博士指出,两部剧的服饰色彩都与历史相符,只是在色彩处理上有差异,导致观感不同。

为持续推动色彩研究的深化与创新,自2024年起,在茅台的支持下,国内有关机构、学者共同参与“东方传统色彩计划”,搭建深入挖掘传统色彩文化精髓的研究性平台。该项目携手“乾隆色谱”研究团队,运用数字化技术精心打造了《乾隆色卡》。通过科学严谨的分析与历史文献的深入考据,色卡呈现出33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色彩。
图片
色卡由“参考色样+颜色数值(RGB、CMYK、Lab)+天然染材”组成,将古代诗情画意的色彩描述转化为精准化、科学化、现代化的颜色表达体系。其中,不少“乾隆色”的天然染料都含有红花,包括驼色、大红、桃红、水红、鱼红、藕荷紫、紫红、青莲紫、真紫色、米色、灰色等,约占色卡的三分之一。
图片
图为复原的“水红”色样本
图片

图为复原的“大红”色样本

部分以红花为染料的“乾隆色”还属于“专人专用”,比如,米色是皇室宗亲专用色,大红是皇帝祭服专用色,桃红是女性吉服和常服的底色等。
图片
图为中国丝绸博物馆藏龙袍

有的“乾隆色”还在《红楼梦》等名著中出现,譬如,作者曹雪芹描写湘云的着装时就使用了“水红粧缎狐肷褶子”。
图片
图为电视剧《红楼梦》史湘云服饰,剧照

在“乾隆色卡”中,红花不仅是色彩的来源,更是连接古今的桥梁。通过这份色卡,我们可以窥见乾隆时期宫廷服饰的华美,感受红花在色彩文化中的独特魅力。

《乾隆色卡》不仅是一份科普作品,更是一把色彩量尺,一张指导“乾隆色”在现代生活场景化应用的说明书。不仅为学界提供了研究工具,更为现代设计、时尚、艺术等领域注入了新的灵感。

通过该色卡,设计师可以精准还原传统色彩,并将其融入现代生活场景,推动传统色彩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此外,色卡还通过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公众普及传统色彩知识,增强了大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与认同。随着“东方传统色彩计划”的持续推进,乾隆色卡有望在更大范围内引发传统色彩复兴的热潮,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贡献独特力量。



文/戴世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