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匈帝国的“散装”程度有多严重?皇帝都必须会八国语言才能治国

 激扬文字 2025-02-20
收起
‬如果我们比较一战的地图和二战的地图会有一个惊奇的发现,为什么一战的时候中欧地区还是一个国家—即奥匈帝国,但是到了二战的时候却变成了零零散散的一堆国家呢?想要解释这件事就必须提到奥匈帝国的民族构成了,奥匈帝国原本被称为奥地利帝国,因为压制不住国内的匈牙利分裂主义者,被迫改组为二元制的奥匈帝国,两个国家拥有一个皇帝,而备受尊敬的老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都得会八种语言才能治国。

‬勉强发展的奥匈帝国

虽然奥匈帝国在世界上的名气不大,但是它的前身奥地利帝国在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因为奥地利帝国的统治家族实在是太重要了——哈布斯堡家族。在漫长的中世纪历史中,哈布斯堡家族在很多历史大事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其秉持着下半身治国思想,疯狂与其他的欧洲贵族联姻,使得全欧洲大大小小的贵族都和哈布斯堡家族或多或少有点儿关系。

虽然哈布斯堡家族在欧洲非常有名,但是奥地利帝国却在近代的工业革命中逐渐落后,后来又因为全球民族主义思想的蓬勃发展,原先被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各个民族越来越焦躁不安,其中的典型代表当属匈牙利。奥地利为了稳定国内秩序,被迫妥协,在1867年和匈牙利人组成二元制帝国,虽然有同一个皇帝,一个国家有三套政府体系,分别是奥地利政府、匈牙利政府和皇帝直辖的中央政府。

三套政府体系听上去就不可思议,在运行中不知道会出现多少摩擦和问题,尤其是匈牙利几乎会反对奥地利的所有决定,在最高议会上匈牙利人能让所有的重大议题无法通过,这给国家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麻烦。但奥地利也是没有办法,虽然这样做会造成很多问题,但在怎么样也好过国家直接解体。

老‬皇帝要会八国语言才能治国

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还是奥匈帝国内部没有一个人口占多数的主体民族,各个民族都达不到50%的占比。其中作为奥匈帝国最高等民族的日耳曼人只占到全帝国总人数的24%,在奥地利管辖区也只能达到36%,而作为帝国另一个统治民族的马扎尔人(匈牙利人)也只有20%,剩下的全都是其他民族。

比如在帝国境内有占总人口13%的捷克人,占比8%的乌克兰人,6%的罗马尼亚人,10%的波兰人,5%的克罗地亚人,4%的斯洛伐克人,4%的塞尔维亚人,3%的斯洛文尼亚人和3%的意大利人。很多人一定会奇怪当年的奥地利帝国是怎么做到吞并这么多的其他民族地区的?其实也不难。

在15–16世纪伴随着奥斯曼帝国崛起,光大巴尔干地区都成为了奥斯曼帝国领土,之后哈布斯堡王朝(当时哈布斯堡家族是神罗皇帝)一直积极和奥斯曼帝国作战,占领了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巴尔干的大量领土,之后又和俄国与普鲁士王国三分波兰,再加上意大利分裂时期通过联姻拿到的领土,到19世纪时形成了这么一个民族成分复杂的奥匈帝国。

面对这么一个棘手的帝国,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却能够做到备受所有民族尊敬,即使是最反骨仔的匈牙利人也会冷静下来,在老皇帝在世时波兰人、捷克人、克罗地亚人等都是唯帝国马首是瞻,非常忠诚。其中当然有老皇帝政治手段的功劳,但其中约瑟夫一世精通的八种语言(德语、匈牙利语、克罗地亚语、英语、西班牙语、法语、拉丁语和意大利语)也是功劳很大。

‬在全世界民族主义浪潮涌现之前,奥匈帝国或奥地利帝国还能够继续发展,甚至于还能够用对帝国和皇帝的忠诚代替对民族的忠诚,约瑟夫一世也尝试过用平等的普世主义代替民族主义,但是在历史大势面前依然是螳臂当车,本来就矛盾重重的奥匈帝国在一战之后彻底解体,今天也只剩下奥地利这一隅之地还在诉说帝国当年的辉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