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锦 公元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自立为汗,正式建立后金。公元1636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清,改族名女真为满洲,清朝正式建立。之后清朝的军队在降将吴三桂等人的带领下一路南下,最终灭亡了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权、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以及不断逃亡的南明数帝,正式统一了全国。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究竟算他们改朝换代呢,还是属于外族入侵呢? ![]() 一、敌对明朝 努尔哈赤起兵之初,其初衷是为父报仇,先后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建立了庞大的部落联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后金汗国。随着后金的势力不断壮大,人口不断增多,部落民众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同时,投靠努尔哈赤的汉族士人也不断向其讲述南方明朝的富庶与繁华。为了能解决部落民众的生活诉求以及对南朝繁华的向往,努尔哈赤及皇太极父子二人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开启了烧杀掠抢的职业生涯。 最终努尔哈赤被明军击毙于萨尔浒城下,皇太极在“四大贝勒”的激烈角逐下成功即位为汗,继续带领八旗子弟蚕食明朝的辽东地区,并最终将明军的势力范围压制在山海关,辽东地区完全沦丧在清朝的强弩铁蹄之下。 而明朝在东北地区实际的最高军政长官袁崇焕,也在皇太极的反间计之下被崇祯帝所杀(笔者按:关于袁崇焕究竟是养寇自重,还是忠君报国,此处我们不讨论,我们暂且以袁崇焕是明朝的大忠臣为前提)。至此,大明王朝再也没有能够站出来抵御清军铁蹄的能将。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领大顺军攻破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 ![]() 二、身份转变 明朝灭亡以后,大顺军对北京城内的高官贵族家中洗劫一空,吴三桂的家中也未曾幸免。得知自己家中被大顺军洗劫,自己的爱妾陈圆圆也被大顺军将领霸占,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一怒之下剃掉头发,投降清朝,遂引清军入关。 公元1644年,清朝时任最高统治者多尔衮率八旗子弟一路攻入北京,并将清朝首都从盛京迁到北京。清朝统治的身份也由此发生了改变,原先他们的身份是“异族强盗”,什么道德、口碑、素养啥的都不必在意,最主要的任务就是给统治下的民众抢回来金银财宝,满足族群的需求。但现在,满洲人摇身一变成为了国家的最高统治阶级,以前那套“强盗法则”不再适应现在的阶层和角色。 于是清朝统治者开始效仿明朝,统一制定国家法律和礼仪规范,不断学习汉族儒家文化,重用汉臣,分享国家治理权力,努力把自身角色从“边缘”的少数民族逐渐向“主体民族”转变。当然,他们也不排除使用暴力手段强迫明朝旧民服从他们的管理,著名的“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就发生在这个时期。 ![]() 三、改朝换代还是异族入侵 我们把话题再回到最初的提问上,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究竟属于外族入侵还是改朝换代呢?笔者更倾向于后面的观点。 为什么呢?我们需要对比着来看。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外族入主中原建立的国祚超过一百年的王朝是北魏。北魏的主体民族是鲜卑族,鲜卑族贵族在入主中原之初并不接受汉族文化,同时也不注重民族融合。但到了北魏皇帝元宏在位期间,他首先将首都从平城迁到洛阳,随后改革鲜卑族姓氏,比如北魏皇族便从拓跋氏改为元氏,重用汉臣,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第二次民族大融合后隋唐两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奠定了深厚的民族基础。 我们再看后来以漠北蒙古为主体建立的元朝。元朝统治者在灭亡南宋以后,仅仅统治了中国不到一个世纪,究其原因,主要是元朝统治者不肯接纳先进的汉文化,并且拒绝进行民族融合,没有使用先进的统治手段来统治广袤的汉族民众聚集地,反而将民族分为三六九等,造成了不同民族之间产生的地位差,这就进一步地加剧了民族矛盾,导致在阶层底部的汉人和南人(笔者按:元朝称原南宋统治下的汉族民众)对元朝统治者深恶痛疾,这也为以后元朝末年红巾军大起义埋下了伏笔。 而清朝统治者同样作为少数民族,吸取历代少数民族国家的教训以及汉族王朝的治理问题,确立了以满洲、蒙古等少数民族为国家治理主体的制度,同时继承唐宋明以来的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来为汉族士子提供进入国家文管体系的途径,接受儒家文化的洗礼,同时利用宗教笼络周边少数民族,巩固其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地位,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扩张了国家的版图,创造了庞大的人口基数,并且继承了明朝创立的种种制度。 ![]() 综上,前期盘踞在东北地区的清王朝对明朝边境的骚扰,可以定义为外族入侵,但入主中原后的清王朝自愿接受汉族文化的洗礼,并且继承明朝创立的各种国家行政制度,可谓是与明朝的统治一脉相承但又有所创新,说清朝的统治是改朝换代,应当是比较中允的。 (以上观点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不具备任何学术和教育参考价值,如果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读者多多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