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二十三年(1544)首辅翟銮的两个儿子翟汝俭、翟汝孝也参加会试。世宗 朱厚熜疑心翟汝俭、翟汝孝的卷子在首甲,所以特将第一卷抑置第三,复将第三卷抑置二甲第四,拆卷后果然是翟汝孝。 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殿试 1544 年 4 月 3 日(嘉靖二十三年三月十二) 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翟銮、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严嵩、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许赞、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毛伯温、户部尚书王杲、掌詹事府事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费采、刑部尚书闻渊、太子少保工部尚书甘为霖、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掌院事熊浃、通政使司掌司事工部尚书郑绅、大理寺掌寺事都察院右都御史戴金、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学士掌院事江汝璧为殿试读卷官。 少傅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翟銮因为他的儿子汝俭和汝孝参加了廷试,所以请求免除他担任试卷审阅官的职务,但这个请求没有被明世宗朱厚熜允许。 1544 年 4 月 6 日(嘉靖二十三年三月十五)明世宗朱厚熜驾临奉天殿,对来自全国的贡士瞿景淳(会试第一名)等322人进行策问考试。 世宗 朱厚熜的考题:文武之道、靖边御戎 朕惟文武二道并用而不可缺与偏者也。《传》曰:张皇六师,又曰:其克诘尔戎兵。此非好于用兵耶。朕 皇祖高皇帝以武功定天下,即位之始,思欲偃武修文,以德化天下。至于 列圣相承,懋修文德,海宇乂安,国家无事。朕以支末,上承 天命,入缵宝位,兹越二旬载矣。夫何连岁以来,北虏寇疆,入我中国,若蹈无人之境,残我天民,前所未有。本之以朕罔德基之立于中,是以教化莫克行于外者也。然朕又闻之曰:帝王之政,守在四夷。今朕欲求长治久安之术,无出于守之一端。欲得其守之道,当何施用,以尽其长且久焉?尔多士抱经世之略,亦有日矣。宜各着于篇,朕将采而行之,毋忌毋隐。 译文:我【明世宗朱厚熜】认为文化治理与军事建设这两大治国方略,既不能有任何一方的缺失,也不可存在轻重失衡的偏颇。古语说,要壮大军队,又说能够整治你的军队,这难道是喜欢打仗吗? 我朝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凭借武力平定天下,登基后本想停止战事、推行文治,以德行教化天下。此后历代先皇继承文德治国之策,使天下安定、国泰民安。我【明世宗朱厚熜】以旁支继承皇位至今二十余年,为何近年来北方胡虏屡次侵犯边疆,如入无人之境,残害百姓?这或许是因我【明世宗朱厚熜】德行不足,教化未能远播外族。但我【明世宗朱厚熜】又听闻'帝王治国需安定四方’,如今我【明世宗朱厚熜】想寻求长治久安之法,唯有加强边防。如何制定防守之策才能长久稳固?诸位饱学之士素怀治国之才,请将策略写成奏章,我【明世宗朱厚熜】必采纳施行,切勿隐讳! 1544 年 4 月 10 日(嘉靖二十三年三月十九),世宗 朱厚熜赐状元秦鸣雷、榜眼瞿景淳、探花吴情等3人为第一甲进士及第,涂铉等93人为第二甲进士出身,曹三暘等226人为第三甲同进士出身。 第一甲共3名:分别是状元秦鸣雷 (原取“吴情”。明世宗朱厚熜不喜欢这个名字,道:“无情岂宜居第一?”当时全国大旱,各地都在求雨,朱厚熜也梦中听到雷声,他看到考生中有“秦鸣雷”,“睹其名大喜”,遂定秦鸣雷为状元。吴情为探花。) 、榜眼瞿景淳、探花吴情 秦鸣雷 【 1518~1593】 浙江临海(今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 字: 子豫 号: 华峰 自幼多难,刚满月,母亲去世,五岁时父亲又去世,只能由伯父收养,不久伯父也去世了,家境更为贫困,而他自己也在科考中屡屡失利。直到他的两个哥哥考取进士后,激励他更加发奋。嘉靖二十二年(1543)他乡试中举,次年考中进士。本科殿试,阅卷大臣先定无锡进士吴情为第一名,世宗不悦,说:“无情之人岂能居榜首?”又称自己祈雨,夜梦闻雷声,因此命遍阅各卷进士姓名,得秦鸣雷,大喜,遂擢为第一。而吴情只因父母名字起得不好,失了状元,降为第三。当时流传一句打油诗:“无情举子无情帝,鸣雷只好拣便宜。” 史载,是科主考张瀚病卒贡院,修撰茅瓒为代理主考官。世宗怀疑弥封卷内必有大学士、少傅翟銮之子汝俭、汝孝,遂有意改第一为第三,又改第三为二甲第四,拆卷,果第三者汝孝也。此案涉及官吏分别治罪。 秦鸣雷登第后,授翰林修撰。历任嘉靖二十九年(1550)会试同考官,嘉靖三十一年(1552)乡试主考官。万历元年(1573)南京礼部尚书秦鸣雷因厌恶官场明争暗斗,请求致仕,隐居家乡二十年后,万历二十一年(1593)去世 享年76岁。秦鸣雷死后入祀乡贤祠。 瞿景淳【1507~1569】 江苏常熟(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 字: 师道 号: 昆湖 瞿景淳身材矮小。嘉靖二十二年(1547)乡试中举,第二年勇夺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又高中榜眼,授翰林编修。瞿景淳以制义名动一时,四方上门求教的人整日不断。他在当时与王鏊、唐顺之、薛应旂齐名,世称“王唐瞿薛”。他曾两次出任武举主考官,一任乡试主考官。隆庆三年(1569)去世 享年63岁。赠礼部尚书,谥文懿。其孙瞿式耜为明末著名忠臣。 吴情(1503~1574),字以中,号泽峰,江苏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吴情于嘉靖十年(1531)乡试第十二名中举,嘉靖二十三年(1544)十三年后会试第七十三名,殿试第三名及第,授翰林编修。 嘉靖二十三年(1544)殿试,阅卷大臣本事先定下吴情为第一名。世宗一见,十分不悦,说:“无情之人岂能居榜首。”又称自己祈雨,夜里梦闻雷声。于是考官们遍阅进士姓名,终于找到了一位叫秦鸣雷的,遂置第一名,状元。可怜吴情,只因父母起名不慎,丢了状元,降为第三。据传当时还流传一句打油诗:“无情举子无情帝,鸣雷只好拣便宜。” 嘉靖四十年(1561)七月,世宗任命吴情与翰林侍读胡杰同为应天府考官。礼科给事中丘岳等弹劾说:应天府乡试录文既已公布,考试官吴情仍屡次更改,胡杰也不予以劝阻。更有甚者,说吴情有意偏袒其家乡的学子,证据是,此科无锡中式者达十三人之多,而胡杰的家僮还有泄题的嫌疑。世宗不问青红皂白将二者俱调外省。吴情调广东任市舶提举,胡杰任广平府通判。朝廷由此规定,南京翰林院的史官,不得出任应天府乡试考官。很久以后,此案才被吏部平反,令吴情以原官职致仕归乡。晚年自号静端居士,万历二年(1574)去世 享年71岁。 1544 年 4 月 17 日(嘉靖二十三年三月廿六),顺天府举人张汝濂、钱德充、陶大壮、沈谱、丁子载、陆可承、翟钟玉等人,因假冒户籍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举人,被生员任璋等人揭发。此事牵连到豹韬卫指挥同知杨缙、宗礼、李玙,以及大兴县知县曹英等官员(他们曾为这些考生作保)。案件被移交司法部门审理,最终判决:陶大壮等五人被革除功名,遣回原籍重新参加考试;张汝濂、钱德充被贬为平民;杨缙、李玙被迫退休;宗礼与曹英等人缴纳赎金减轻处罚,后复职。世宗 朱厚熜下诏批准了这一判决。随后,给事中吕时中等人又弹劾去年秋季乡试的考官浦应麒(时任赞善)收受贿赂,违规录取了马銮、翟钟玉、陆可承三人。浦应麒上疏辩解,但世宗 朱厚熜斥责其徇私舞弊,将其革职闲居,马銮等人也被贬为平民。 1544 年 4 月 26 日(嘉靖二十三年四月初五),世宗 朱厚熜赐秦鸣雷状元朝服、冠带,及诸进士宝钞。秦鸣雷因为赴宴迟到而被礼官弹劾,但后来得到了世宗 朱厚熜的赦免。 1544 年 5 月 4 日(嘉靖二十三年四月十三)擢状元秦鸣雷为翰林院修撰、榜眼瞿景淳、探花吴情为编修。 1544 年 9 月 14 日(嘉靖二十三年八月廿八)刑科给事中汪蛟【王交】、王尧日论劾考官左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修撰江汝璧【御史王交指控江汝璧收取翟銮黄金千两,预先拟定考题并泄露给翟氏兄弟】、修撰沈坤、编修彭凤、欧阳焕、署员外郎高节“朋私通贿,严重破坏了明代的科举制度。大学士翟銮以内阁首臣,二子翟汝俭、翟汝孝不仅在乡试中联中,还在会试中再次联中,若持券取物。然而崔奇勋作为翟汝俭等人的老师,焦清则与翟汝俭结姻并同受业,四人在会试时都被安排在同一个考场。翟汝俭、翟汝孝【给事中王尧日举证翟汝孝试卷笔迹与其平日习作不符,怀疑由翰林院官员代笔】、奇勋皆被编修彭凤所取。《诗经》考官五人,都聚在彭凤【副主考彭凤在阅卷环节故意抬高翟氏兄弟考卷等第,违反糊名誊录制度】一房。编修欧阳焕亦翟汝俭等人之师,本同经,又改看《书经》,表面上好像是为了避嫌而实是私下里帮助彭凤寻卷。所以修撰沈坤取中陆炜,编修高节取中彭谦、汪一中,皆因收受贿赂。” 世宗 朱厚熜世宗读完奏章大怒,下吏部、都察院查处,翟銮父子及崔奇勋、焦清、彭凤、欧阳焕被勒令为民。江汝璧等都下镇抚司逮问。经过会审认定:沈坤取陆炜,高节取汪一中并非受贿。唯独彭谦是通过校尉张岳贿赂高节五白金而中。皇上遂下诏,命杖江汝璧等六十,革职闲住,永不叙用;高节、张岳被充军;彭谦贬斥为民;沈坤、汪一中、陆炜存留供职。 此案推动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科场条例》修订: 强化"锁院制",考官提前一月封闭入闱 实行"五经分房"阅卷,降低串通可能 创设"复试制",对权贵子弟试卷二次校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