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换季,流感总是如影随形,尤其是今年的甲型流感,来势汹汹,席卷多个地区。很多人发现,这次的甲流症状既有“寒”的一面,比如怕冷、身体发紧,又有“火”的表现,如高烧、咽喉肿痛、口干舌燥。 ![]() 这种“寒包火”的状态,让不少人误以为该单纯清热或驱寒,结果反而加重病情。如何科学应对?如何辨证施治? 一、甲流是什么?为何今年症状特殊?1. 甲流:一种高传染性的病毒性感染 甲型流感是流感病毒的一种,具有极强的传播力和变异能力。它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潜伏期短,发病急,常在短时间内造成大范围感染。典型症状包括: 高烧(39℃以上),持续时间较长 ![]() 全身酸痛,尤其是肌肉和关节部位 咽喉疼痛、干咳,有时伴随声音嘶哑 头痛、畏寒、乏力,严重者甚至出现恶心呕吐 2. 为什么今年的甲流表现出“寒包火”特症? 今年的甲流之所以让人感觉“寒火交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病毒变异:甲流病毒每年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今年的毒株可能更容易引发高热和炎症。 ![]() 环境因素:冬春交替,气温忽冷忽热,人体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受到寒邪侵袭。 体质差异:很多人平时生活习惯不佳,熬夜、饮食油腻,体内湿热积蓄,导致一旦感染病毒,就容易出现“寒外热内”的症状。 二、甲流的危害:不仅仅是发烧和感冒1. 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甲流不仅仅是普通感冒,它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免疫力低下人群,风险更高。 肺炎:病毒感染导致肺部炎症,严重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心肌炎:病毒可能侵袭心脏,导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脑炎:部分病例中,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发意识障碍、抽搐等症状。 2. 长期影响免疫功能 很多人在甲流康复后,仍然会感到持续的乏力、咳嗽、免疫力下降,甚至反复感冒。这是因为病毒感染会给免疫系统带来一定的冲击,恢复期较长。 ![]() 三、如何正确治疗甲流?避免“寒包火”误区1. 西医的治疗原则抗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达菲)、帕拉米韦等,但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 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退烧药,但避免过度依赖。 咽痛严重者可用复方甘草片、喉片缓解不适。 咳嗽者可使用止咳化痰药,但避免滥用强效镇咳药。 ![]() 2. 中医如何看待“寒包火”?什么是“寒包火”? 在中医看来,“寒包火”指的是外感风寒,而内里已经有郁热。表现为:外寒症状(怕冷、发紧、流清涕)和内热症状(高烧、咽痛、口干)并存。 误区:不能单独清热或驱寒 如果只用清热解毒药(如板蓝根、金银花),会导致寒邪未解,病情迁延不愈。 如果只用发汗解表药(如生姜红糖水),可能会助长内热,导致高烧更难退。 ![]() 如何辨证用药? 寒重热轻者(怕冷明显,发热不高):可用桂枝汤加减,适当温阳散寒。 寒热交错者(既怕冷又高烧):可用小柴胡汤,调和表里。 热重寒轻者(高热、咽痛明显):可用银翘散,清热解毒。 生姜、葱白适用于寒重者,金银花、连翘适用于热重者,切勿混用。 ![]() 四、如何预防甲流?1.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方法每年流感病毒都会变异,流感疫苗的成分也会调整,因此建议每年接种一次流感疫苗,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 2.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手卫生: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睡眠。 ![]() 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在流感高发期。 3. 饮食调养:调和寒热少吃辛辣、油腻食物,避免助长内热。 适当饮用姜枣茶,温暖脾胃,提高抵抗力。 高热期可喝淡盐水、绿豆汤,帮助清热解毒。 ![]() 五、总结与建议这次甲流的表现不同于以往,许多人都会经历“寒包火”状态,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拖延病情甚至加重症状。单纯驱寒或清热都不可取,需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辨证施治。西医治疗以抗病毒为主,配合对症支持,避免并发症。中医强调辨证论治,针对“寒包火”调整用药,避免误区。 日常预防是关键,接种疫苗、增强免疫力、保持健康习惯,才能真正降低感染风险。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好的防护盾,科学应对甲流,避免盲目用药,才能让自己和家人安然度过流感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