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 谢 关 注 ![]() ![]() ![]() 绝句的“诗眼”类型及设置要诀 绝句中的“诗眼”是诗歌中最为传神、精炼而且能点明主旨或升华意境的关键字词。可能是全诗主旨所在,或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或是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也可能是“句中眼”。这些“诗眼”不仅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能够凸显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往往能够成为整首诗的点睛之笔。 绝句诗眼的常见类型主要有意象点睛型、动词激活型、虚实转换型、矛盾修辞型。 意象点晴型:是以典型意象浓缩情感。比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二字以晶莹意象暗喻高洁品格,成为全诗灵魂。 动词激活型:以精准动词赋予画面动态。比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含”字,将静态窗景转化为时空容器,使千年积雪宛若嵌入窗框。 虚实转换型:比如,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无”字,以问句虚写实情,将邀饮的温馨转化为对友情的试探,拓展想象空间。 矛盾修辞型:比如,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绿”字,形容词动用,既呈现色彩变化,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惆怅,形成语义张力。 ![]() 诗眼设置的要诀 一是注意位置。可以在第三句转折处设诗眼,比如,李商隐《登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或者在末句收束点睛,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是注意炼字。比如,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入”字具穿透感。 三是时空折叠。比如,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尾句,将历史兴衰压缩于烟雨朦胧的当下景象。 四是通感转换。比如,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首句,以视觉夸张量化愁思,实现心理长度的空间化呈现。 五是留白艺术。比如,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以“独”字构筑巨大情感真空,反衬遗世独立的孤高境界。 诗眼的设置本质,是诗人对世界进行诗性编码的核心节点,需在有限字词中实现意象增殖、情感共振与哲学升华的三重奏。 当代创作可借鉴古典技法,结合现代意象,锻造新诗眼,让千年诗脉在现代语境中焕发新生。 ![]() ![]() 感谢阅读点赞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