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北大学弟喝酒,他年薪50万却说出惊悚计划:'等我玩遍世界,40岁就去死!'这个曾拿国奖的天之骄子,如今把人生过成'死亡倒计时'。 这不是孤例。心理学研究显示:全球有1/4的Z世代陷入'存在性虚无',像被抽走灵魂的提线木偶。更可怕的是,这群'空心人'往往学历光鲜、收入体面。 我们正遭遇人类史上最吊诡的困境: ✅物质越丰富,精神越荒芜 ✅选择越多元,方向越迷失 ✅娱乐越刺激,灵魂越麻木 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隆指出:当短视频、盲盒、网红店成为新时代的'精神鸦片',年轻人正在用多巴胺替代内啡肽。就像我那学弟,表面在环球旅行,实则用打卡逃避存在焦虑。 要破解这场集体困局,不妨试试'意义三棱镜': 1️⃣建立深度羁绊: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每周与家人深度对话3小时 2️⃣创造微小价值:《活出生命的意义》建议:每天帮助1个陌生人 3️⃣体验存在瞬间:哈佛幸福课证明:专注吃饭/散步,比环游世界更治愈 正如尼采所言:'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受一切。'真正的英雄主义,是在认清生命无意义后,亲手为它雕刻意义。你此刻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向宇宙发出的战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