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 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笑从双脸生。 【宋】晏殊《破阵子·春景》 赏析 这首词运用轻柔的笔触,借由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段,展现了古代少女们春天生活的一小段场景,体现出少女身上所展露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快的氛围,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趣味的画面。全词纯粹采用白描手法,笔调活泼,风格质朴,形象生动,展现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词的上片描绘景色。“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这两句不但点明了时节,还阐明了时节与景物的关联,给人以具体清晰的印象。二十四节气里,春分连接着清明,恰是一年春光最值得留恋的时段。春已至半,新燕即将归来,此时正值社日即将来临,古人称燕子为社燕,认为它通常春社来时,秋社离去。词人所说的新社,指的正是春社。那时每年有春秋两个社日,而更重视春社,邻里相聚,共享酒食,举办赛会,热闹非凡,是一时一地的盛事。闺中的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谓“问知社日停针线”,就连女红也能够放下,呼朋唤友,出门游玩。词篇开头这一句,其精髓就在于此。行文轻快流畅,蕴含着喜悦的情感,为全词奠定了明朗、和谐、优美的基调。“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这三句刻画了一个充满生机的园子,园中有碧波荡漾的池塘,池面上点缀着几点青苔,浓密的树叶深处不时传来黄鹂的啼鸣,空中还有柳絮飘飞。“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转变,多少带有惜春的意味。柳絮在空中飘舞,呈现出晴朗的景象。“碧苔”“黄鹂”“飞絮”,看似是极为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渲染,宛如一幅初夏风光的小画卷,格外惹人喜爱。 按照民族“花历”,又有二十四番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每五日为一花信,每节应有三信且有三种花开放;按春分节的三信,正是海棠花、梨花、木兰花。梨花凋谢后,清明即将到来。词人写时令风物,细致入微。在这个时节,气息芬芳润泽,池畔的青苔鲜嫩翠绿,林丛中黄鹂婉转啼鸣。春光已经渐渐接近尾声,这种神情更是在言语之外。清明的花信三番又应在何处?那便是桐花、麦花与柳花。所以词人接着写的便是“日长飞絮轻”。古时有诗云:“落尽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可以结合来看。文学评论家在此必然会说:写景;状物!却不知季节的推移,触动着人的思绪。 下片写人。“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趁着这春暮夏初的时节,少女们停下了针线活,走进了大自然的怀抱。这时,东边邻居的女伴笑容满面地走来,她们正好在那条桑田的小路上相遇。“巧笑”二字,运用白描手法,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的形象,通过对人物心理活动和神态的描写,由内至外塑造了东邻女的形象。在内心真情流露的瞬间,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读来,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疑怪昨宵春梦好,原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了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夜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好兆头,脸上又绽放出笑容。词中没有直接描写斗草的活动,而是抓住两人斗草时的情景,着重描写人物的内心活动与神态,以轻松愉快的笔调展现出少女纯洁、活泼、天真的性格特点。仅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出这位少女不仅聪慧,富有想象力,而且心灵纯洁无瑕。 此词画面明朗,情调愉悦,风格朴实,或许可以看作晏殊词中的别样风格。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秀丽的春景图。“燕子”“梨花”,形态一动一静,色彩一黑一白,以此相对开篇,有相互映衬的妙处。同时,用“燕子”“梨花”引出“新社”和“清明”,又为下片中少女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下片写人,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仕女图。“巧笑”二句写女主人公与她的女伴在采摘桑叶的小路上欣然相遇,引出下文所描写的斗草游戏。但作者既不对斗草场面加以展示,也不对斗草规则加以交代,而是聚焦于主人公斗草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这同样独具匠心。“笑从双脸生”,尤其传神生动:只有涉世未深、毫无心机的纯情少女才会因为如此细微的缘由笑得如此自然、如此天真。 在《珠玉词》中,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作品,具有质朴的乡间泥土气息。上片写自然景物。“燕子”“梨花”“碧苔”“黄鹂”“飞絮”,色彩缤纷,秀丽明艳,将春色的娇艳迷人写得淋漓尽致。下片写人物。选取了烂漫春色中一位年轻村姑的天真形象和幼稚心态加以表现。“巧笑”已能听到其声音,看到其面容;“逢迎”更能察看到其神色,观察到其形态。“疑怪”两句通过观察者的心理活动,用虚笔再现“女伴”“昨宵春梦”和“今朝斗草”的生活细节,惟妙惟肖,将村姑的天真可爱完整地展现出来,与上片生机勃勃的春光构成了十分和谐的画面美与情韵美。“笑从双脸生”,特写之笔,承接换头“巧笑”之意,收束全篇春光无限的主旨。全词浑然天成优美,音节流畅响亮,意境清新秀丽,场面轻松欢快,洋溢着迷人的青春魅力。尤其上下片的构思,景与人相互对应着写,将春天的生机写活了。其中巧笑的东邻女伴,仿佛春天的女神,给人间带来生气、美丽与活力。 |
|
来自: 昵称503199 > 《微信流沙九月-大语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