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理好资源,事半功倍的完成任务

 卓琦质量 2025-02-24 发布于上海

蓝字

卓琦质量:专注质量,深耕质量,提高质量

在质量管理中,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科学管理是实现质量目标的核心基础。人在江湖,除了潜心苦练自身功力外,不可避免与人打交道,不可避免陷入“你说事,他说态度”“你说态度,他讲先解决问题”甚至“上级用硬权力指挥下级”等无奈局面。如何借助资源,有技巧的“借力打力”就成了质量人员苦练的基本功。

分享个人工作中对资源的理解,用最简单的描述帮助我们快速结合具体工作来体会。

1、 法规是最能谈的资源。讲法规底线、讲同行经验、讲问题风险,一定会起不少作用。

2、 老板是最大的资源。帮老板也是帮自己,从老板角度思考、资源会向你倾斜。

3、 能力是最持久的资源。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持续收获信任,会成为你伴随一生的资源。

4、 钱是最好用的资源。能降低成本,就有动力去推动。

法规对资源的要求,应成为我们最常用的工具

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机构和人员规定确实为质量人员获取资源提供了明确的法规支持,尤其在高层资源协调方面。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层面的制度保障:

1、法规对企业负责人职责的强制性要求:企业负责人需为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人力、资金、设施设备等必要条件。企业负责人需批准质量方针、管理制度和重大采购计划,这意味着质量部门提出的资源需求若符合体系要求,可直接通过审批流程获得支持。


2、质量负责人的法定权限:独立裁决权与汇报通道,被赋予对产品质量的最终裁决权,且需直接向企业负责人汇报质量动态,此机制有助于质量人员跨越层级直接获取高层关注,推动资源调配。跨部门协调职能,质量管理部门需监督采购、储运、销售等环节,并参与设施设备验证、供应商审核等工作],这要求其他部门必须配合资源投入(如检测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


3、组织架构的体系化设计。自上而下的体系使资源需求能通过标准化流程快速传递至决策层。验证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机制,使质量人员将技术性资源需求(如软件验证设备)转化为集体决策事项。

4、制度流程的衔接保障。质量目标绑定资源计划,企业需据此编制预算,确保资源分配与质量目标同步。主导风险分析、不良事件处理等,确保高风险环节的资源需求(如召回系统建设)被优先满足。
总结:利用法规要求将质量部门的资源获取权转化为企业合规经营的刚性要求,当质量需求与体系目标一致时,可通过制度性通道快速获得支持。

掌握资源的老板,是提升我们管理能力的重要帮手

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有效利用老板(最高管理者)这一资源是实现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的关键。结合质量管理原则及实际管理需求,可从以下6个维度进行资源整合:

1、 从战略层面推动质量战略制定、强化质量承诺机制。通过老板的决策权,将质量目标纳入企业战略规划,确保质量方针与经营方针的一致性。如,要求老板在年度经营计划中明确"客户满意度提升20%"等量化指标。利用老板在企业内外的权威形象,通过全员大会、质量月活动等形式,公开承诺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资源支持,增强员工信任感。

2、 借助预算倾斜与人力配置、跨部门协调支持,打通质量管理在资源保障方面的基础。通过老板审批权争取专项质量预算,如实验室设备升级经费、质量人员培训基金等。当质量改进涉及多部门协作时,借助老板的行政权力打破部门壁垒,如成立由老板直接领导的质量改善小组,强制推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3、 发挥领导示范效应,塑造质量文化。老板定期参与质量评审会议、老板带头规范执行质量规范(如穿戴洁净服进入车间),形成自上而下的质量文化示范。将质量KPI纳入高管考核体系,如设置"重大质量事故追责至管理层"条款,强化领导责任意识。

4、 把控关键质量的决策干预。当质量与成本/进度冲突时,通过老板建立"质量红线"决策标准,如设计变更必须通过质量总监和CEO双签。建立老板专属质量看板,实时呈现客户投诉率、过程不良率等核心指标,确保质量信息透明化。

5、 驱动持续改进循环,维护体系权威。要求老板每季度主持管理评审会议,亲自追踪纠正措施进展,CEO直接跟进的问题关闭率比常规流程显然要高很多。通过老板特批设立质量改善奖励基金,对提出有效质量改进方案的员工给予即时奖励。

6、 老板出手,构建质量战略联盟,衔接外部客户。客户关系深度绑定 ,安排老板定期参与重点客户质量审核,建立高层质量对话机制。供应链质量联动 ,通过老板签署供应商质量承诺书,将质量要求延伸至供应链,如组织供应商大会请CEO致辞、战略供应商质量颁奖等。

总结:将质量需求转化为老板关注的财务语言是一种沟通策略。为老板准备质量决策预案,以降低决策阻力。通过质量成本下降曲线、客户满意度增长图等成效。直观呈现资源投入产出比。通过系统化整合老板在战略、资源、文化等多维度的领导力资源,可使质量体系从"合规要求"升级为"核心竞争力"。

依仗个人能力这一资源,持续提升解决问题水平

个人能力伴随我们一生,有能力会让同事更依赖。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提升个人能力需要结合体系标准要求和职业发展路径,通过系统化资源整合实现能力进阶。

1、 专业能力体系化培养,呈现质量的专业性。构建自己的质量知识系统,系统学习ISO9001、六西格玛等标准工具,掌握SPC统计过程控制、FMEA失效分析等核心技术。精准提升个人岗位技能,检验能力、质量保证水平、 质量成本分析和流程再造等管理能力。

2、 实践能力转化机制是质量人员融入公司的核心能力。主动参与质量改善项目,持续进行项目实战锤炼,如通过PDCA循环解决产品不良率问题。让标准化这一基本功沉淀到工作的点点滴滴,整理典型客诉处理案例、制作检验操作可视化指南等。

3、 将体系融入个人发展路径。将企业内训与国家职业资格对应。选择和设计符合个人特点的晋升渠道(技术通道和管理通道), 确保每个阶段匹配相应能力认证要求。

4、 持续学习机制。跟进法规更新、跟进案例解决方法,随时学习、随时评估个人培训档案。

总结:通过将个人发展深度嵌入质量体系运行,既能提升员工核心竞争力,又能强化组织质量保证能力,实现双赢发展。

工厂宣传及标识管理

医疗器械上市后研究和风险管控

清洁验证不合格的处理

可立特”团队有着丰富的一线行业经验,致力于切实解决企业问题,持续追求生产效率提高和质量改进。我们以结果衡量成绩、以口碑衡量能力,以“专注质量,深耕质量,提高质量”为宗旨,用科学指导生产质量。

我们致力于帮助新的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建立质量体系、老企业质量体系改进、企业降本增效,辅导企业技术高效转移、国内外GMP检查,在专业翻译、供应商审计、国外客户在国内代理人等企业需求业务上提供帮助。

欢迎咨询!我们将会是贵司成长道路上的伙伴!





关注公众号



加入群聊

您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