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觉知需要训练吗?品味关闭得了吗?深化是状态提升吗?

 学生有礼111 2025-02-25
图片

图片

【读者】:我有两个问题,第1个是,我们要不要训练觉知呢,您说过所有的思维念头告诉你的都不要当真,但是我们的思维念头,很多时候都觉察不到,好几个念头就过去了,乃至这个念头就直接升级成一种情绪了。情绪是不由得,我们当不当真的。

【明亮】:觉知不是一种需要训练的技能。觉知是你自己固有的效应。你能看到光,这就是觉知了,能听到声音就是觉知了,能有触摸感就是觉知了,能察觉到情绪念头流过就是觉知了。觉知是天然的,否则你怎么可能看到我的文字呢,能看就是觉知了。但是在觉知的时候,思想理智会把觉知出来的情况定性成无数的概念定义,然后思想理智就认为这些概念定义是真实现实了。不是的,思想理智定义出来的情况都不真成立。但是觉知是甩不掉的,天然的,固有的,入睡了以后梦境升起,这还是觉知啊,梦里也有听,看,摸,想,情绪,念头,这些都是觉知效应啊,和醒来后的觉知效应是完全一样的。思想理智认为觉知到的是自己外面的时空世界,思想理智的认为是不对的。思想理智认为觉知到的是“人,生活,和社会”,这些定性都是不真成立的。有觉知效应不等于说“觉知”是你这个人发出来的, 有思想升起不等于说“思想”就是你这个人想出来的。一切效应都是无限自己的效应,而不是“你这个人”的效应。

你说:“但是我们的思维念头,很多时候都觉察不到,好几个念头就过去了”

当你说好几个念头都过去了,这不就是察觉到了吗?你已经察觉到了,为什么还说没有察觉到?在有念头的时候,当然是察觉到了,否则你怎能说“好几个念头过去了”?但这不是你这个人在想问题,这就是无限总能量的思想理智效应在流动。

你说:“乃至这个念头就直接升级成一种情绪了情绪是不由得,我们当不当真的”

情绪本身没有故事,情绪只是一种意识能量效应。但是思想理智把故事附加上去了,认为这个情绪是苦恼,那个情绪是开心。然后认为苦恼的情绪是错误,开心的情绪就是正确,这样的定性就是幻觉定性。情绪效应不是幻觉,但是思想理智给出的价值高低的定性是幻觉定性。如果你可以在思想理智定性的同时察觉到思想理智的定性正在进行之中,就等于已经超越了这些定性机制了。敏感度就是这样训练出来的。

每当思想理智在定性解释中都可以察觉到,这样就会越来越不当真了,对于定性出来的结论不当真了。比如说思想理智定性为苦,你立刻察觉到了,就等于脱离了这样的定性,就等于明白了当下此刻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苦”这个抽象片面的定性。无论思想理智定的性为“苦恼”还是其他类型的概念,都是OK的,苦恼就让它苦恼好了,有什么大不了的,你明白你自己此时此刻无限地大于多于不同于定性出来的“苦恼”这个局限的情况。察觉到思想理智正在定性的同时就等于脱离了这样的定性当真,但不等于需要制止思想理智的定性运作。慢慢地你会发现思想理智告诉你的情况都不重要,都像微风飘过那样不重要,你越来越明白你自己无限超越,也就是无限的大于多于不同于一切你认为正在发生的情况。

【读者】:第2个问题,您说品味是关不掉的,这里的品味的意思是不是就是意识呢?可意识是可以关掉的啊,您能具体聊聊什么是品味吗?

【明亮】:品味就是觉知,觉知是固有天然的,关闭不了的,那么品味也是天然关闭不了的。你能说你没有品味吗?不能,因为连“没有品味”就是被品味到的。你能说你没有觉知吗?不能,因为“没有觉知”这个情况就是被觉知到的,否则还能这样说吗?

对,品味就是意识,用词不同意思是一样的。

意识无法甩掉,品味能停止吗?所以,品味不是一件你可以具体开始或结束的事情,无论你怎样认为,品味(或察觉)都一直在进行中。当你迷迷糊糊的时候,还是清晰地察觉到了。察觉到迷迷糊糊的可不会迷迷糊糊。察觉到昏迷的无限超越昏迷这个情况。察觉到死亡的无法死亡。察觉到出生的无法出生。察觉到时空的不是时空,察觉是“一个人”的不是一个人。

你认为意识可以关掉。但是,当你告诉我你体验到“没有意识”的状态了,这样的叙述必定在意识中才能进行。你是无法在“没有意识”的时候声称意识已经关掉了。所以,究竟地说,“没有意识”这个概念仅仅是一种思想理智上理性的想象出来的假设,你永远无法证明有一个“没有意识”的状态存在。因为你需要有意识才能完成任何证明。这是一个有趣的悖论。其实这也不是悖论,仅仅对于好奇的思想理智来说是想不通的事情。就像梦里的梦我老是好奇地问:“梦的外面是什么?”,他是永远无法完成这样的知道的,因为梦我本身就是梦。但是,所以我不讲“知道”,我说《明白》,《明白》不是上述的理性的知道,你会明白你自己的,是以超越理性的方式明白你自己的,不是经验中的某个“你”完成的,《明白》是无限总能量自发自动滑过去的,时刻到了就自动明白了,丝毫不费力。《明白》不等同于任何理性上的知道。甚至可以说,当你发现你完全不知道了,就《明白》了。

微妙的是,虽然在思想理智上你可以自由地知道这个情况知道那个情况,做各种各样的选择或决定,想各种事情,但同时你完全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明白的那位依然有思想理智的运作,没有变成一个不懂概念的傻子。明白的那位懂的概念和你一样多,区别在哪里?他对一切概念都不当真。概念定性仅仅是经验意识中有用的工具,用完就丢,完全不妨碍你明白你自己的无限无法知道无限无法确定。

图片

【读者】:先生好!原来白天觉察品味多了,真的会延伸到晚上的梦来,今天醒前的那段梦,就一直在质疑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感觉一切都很奇怪,不停的问这到底是什么…我怎么会在这里…先生的话都有慢慢在印证,也没有“里”和“外”,都是它的能量效应,就是不可分割的Ta,当然“Ta”也是个概念代号,无法说是什么…,因为今天是第一次在晚上的梦里也有在不停品味,所以过来记录一下。白天沉浸在不知道中,晚上也会懵了。

【明亮】:非常好!确实会蔓延到整个经验体验中的,不但白天惦记品味,梦中也会惦记品味,质问这是什么?这是非常微妙的。在早上刚刚梦醒的时候是很有效的品味机会。

但是我要说,不要期待重复某种固定的经验体验形式,每次体验都会不同,而且微妙到说不出来,有时候就会有一种突然的明白,但就是无法说清到底明白了什么。比如说“自发自动”吧,我可以说一万个字来描述自发自动,但是当你突然明白了,就明白了这无法说的味道了,不再局限在理性上理解的“自发自动”这个概念了。

你既知道的同时也不知道。你当然是知道思想在想什么事情的,你当然看到各种各样的概念逻辑在念头中流过的。但是,同时你不知道这一切到底是什么,连看似知道的故事逻辑会感觉到既熟悉也陌生。

很难描述,让我再描述一下吧,你很清楚地知道当下是什么情况,这个“清楚的知道”本身就是奇怪的不知道是什么的谜。怎么会既清楚知道也同时完全不知道真正什么在发生呢?所以,合理性就是为了满足思想理智上对合理性的要求而已。所以,这看似合理的一切其实就是不合理的意识能量内循环,合理就是为了合理故而已,这样的合理性仅仅是看似的样子,现实无限大于多于不同于这看似的合理性。

所以,看似的合理其实就是无限的奇迹般的奇怪,也就是说,看似合理的一切情况其实同时就是完全超越合理性的。而超越合理的自己却可以自由地不间断地自圆其说地显现出看似的合理性来,丝毫没有矛盾。

【读者】:谢谢先生的回复,先生真是神来之笔表达的太好了。是的,每阶段它自己尝自己的味道好像都不一样,它想怎么玩就怎么显现,不讲道理的自动自发,有时白天有强烈的梦游感觉,有时候又觉得的很奇怪,眼前的这些都是从哪里来的呢,万分的不合理,但却看上去又都说得通,奇怪着却又合理着,好神奇!哈哈“合理就是为了合理而已”它就是这么的任性。

【明亮】:合理性就是一个自己的内循环,自己做出合理性来自己自圆其说。Coherency is for the sake of coherency. Coherency is actually a self-fulfilling joke.(连贯性是为了连贯性。连贯性实际上是一个自我实现的笑话。)

【读者】:突然想起耐克的广告词“just do it”,身体的临门一脚大概就是最自然而然的随Ta逐流吧…

【明亮】:是的,自动的Do,连念头“Just do it'也是自动出来的,不真是某个独立的“你”想出来的念头。这就是说,根本驱动力就是THAT,不是属于“你”的意志。即便是犯错,也是THAT的驱动,没有属于某人“你”的意志,但是奇迹是,总是看似出自于某人“你”的意志。这是无法用语言说清的。所以,看起来总是个体的,其实完全不是个体的,又不妨碍看起来总是个体的感觉和形象,非常个体的感觉和形象。不要以为某刻你会提升上完全消灭个体的“非个体”的状态。而是,看似个体的同时,明白这就是非个体的,语言难以表达。而不是从“个体”状态过渡到“非个体”状态,没有这样的上升或过渡。但是,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有这样的过渡。

比如说:在个体感觉的同时敏感到这不真有个体的,而不是讨厌现在的个体感觉,并非需要消灭个体感觉,NO,不讨厌不消灭的。这就是不排斥也不依附。你不排斥个体的感觉也不依附个体的感觉。

《明白》并不是某些人相信的“彻底的非个体”状态,而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明白的那位明白“个体的感觉”不是错误,而是无限智慧总能量享受全参与的游戏,完全没有个体的无限总能量总是以“个体的质地质感”貌似出来享受自己,却同时不妨碍清晰地明白自己的无限开放无限自由和无限的无法确定。

【读者】:但最近想法有点沮丧,那越来越深入和不深入也无差别呀…

【明亮】:敏感度的深入不是状态的过渡,不是一回事。你越来越会敏感到没有差别。所以就和自己和平了。连“沮丧”都OK了,想法沮丧有问题吗?

【读者】:越来越没有分界线?

【明亮】:谁说必须每秒钟想法要愉悦的?谁有这样要求,把他找来吧。这个有要求的“他”就是思想理智的分辨机制或参照机制。

沮丧是完全OK的。沮丧的时候也不真沮丧。但是不妨碍感觉到沮丧。怎么说的清呢?你以为我在说胡话了。慢慢地你会超越“沮丧”和“愉悦”这对对立的概念,你会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沮丧还是愉悦,好像都是,好像都不是,你会发现思想理智的定性越来越对你没有意义了。

【读者】:那我们干嘛还一个劲的要深入?但深入也是自动自发的…

【明亮】:对,深入是不可以停止的,自动的。比如说,对沮丧都没有要求了,这就是一大放松,就是敏感度提高了。但敏感度的深化不是状态的过渡,不是从一个差的状态过渡到一个好的状态。如果你抱怨什么,你就察觉到了某种要求。看看这个要求到底是什么?要求就是一种对思想理智认定的情况的反应。思想理智认定必须不沮丧才有价值,沮丧了就是失败了,这是很大的幻觉要求。就是因为这样的隐性的要求导致了痛苦。真正超越了对幸福的追求的那位才能真正尝到了自己固有的福的味道。所以,我没有对幸福的追求,因为当下此刻,无论是什么情况,即便在地狱之中,即便在疫情封控之中,即便在看似的不顺利之中,依然不改变就是我自己的无限的福。记得,大圆满总是以“不尽圆满”的样子玩笑自己的,不要当真!

当你不再在乎思想理智上的条件要求,那么沮丧OK,高兴OK,哭OK,笑OK,一切都是自己的能量波动,都是同样的价值,就放松了。

图片

【读者】:好的,就感觉来回磨很累。

【明亮】:这是因为还有隐性的思想理智要求或条件。深化可不等于消灭情感,完全不是这回事。慢慢地磨吧,无限总能量会自发自动地帮你超越的。

【读者】:有时候就想去tmd不干了,不修了。

【明亮】:不修了?你试试看,它自动在深化,所以那句“不修了”就是思想理智上说的空话。深化是自发自动的,并非某人可以选择停止或启动的。什么是“修”?你能定义修吗?我不能定义这个概念。你们都说修,我不懂什么是修,但是我在察觉我自己的奥秘,每次察觉都是放松和享受,你会定性这是“明亮的修行”,但我没有修这个概念,这是我自己的享受,享受是自发自动的停不了的。

【读者】:那现在的自发自动不也是在看似的梦里吗?

【明亮】:对,当下和昨晚梦境有区别吗?昨晚梦境也是当下啊。所以我无法确定当下是什么。当你有一个念头,想打字跟我说话,这个念头就是自发自动的,打字就是自发自动,然后你看到了我的回复也是自发自动的,并非真有一个“你”在驱动,并非真有一个“明亮”在回复,而是无限智慧总能量自发自动的脉动。

【读者】:是的,不管怎么说又回到了自动自发上。

对于我也是一样,当我听见了叮咚的声音,然后看见了你的文字出现在电脑屏幕上,我无法确定这是什么,我无法确定这是怎么回事,但不妨碍思想理智看懂你的问题,然后回复你的问题。这一切对于我来说就是我自己的无限智慧总能量在自发自动,从听到“叮咚”到“看到”到“打字”到“念头升起去回复你的问题”,全都是无限自己总能量在自发自动。所以,文字不真是“明亮”这个人打出来的,而是总能量的驱动,但是在感觉上会感觉到好像是从“我的手打出来”的感觉,不要对感觉当真了,这些定性都是思想理智附加上去的评论。

(写于2022年5月21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