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莲名人——刘太臻

 陈维津 2025-02-18 发布于山东

在山东五莲县,曾经有这样一位农民,他以显赫感人的事迹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一下子闻名全国。他就是五莲县李崮寨的刘太臻。

刘太臻出生于1928年,原籍日照市东港区西湖镇响秋实园村。他有着悲惨的童年:三岁丧父,12岁母亲被当地惯匪打死,他和姐姐投奔了给地主看山的三舅。因生活所迫,之后,刘太臻的姐姐给人做了童养媳,刘太臻被三舅送给道观做了道童。

解放后,刘太臻迎来了新生。他被安排到李崮寨村当了村长,组织农民办起了初级社、高级社等。人民公社期间曾经任生产队长,领导全村大搞农业生产,举办业余学校,并由他兼任教师。

李崮寨地处深山,几乎与世隔绝,为了让这里的孩子能够上学,上级曾经连着派来了三个青年老师,可这三位青年教师因为吃不了这里的苦,耐不了这里的寂寞。没过多久,都陆续地走了。老师走了,孩子们没人教了。

这怎么办啊?刘太臻想了好久,对村里的人说,实在不行,我教!从那以后,刘太臻既是李崮寨的生产队长,同时也是李崮寨小学的老师。学校实行半日制,半天教学,半天生产。本来识不了几个字的刘太臻为了当一名合格的老师,他一周最少去船坊小学三次,有时四次,虚心请教船坊小学的老师。

1960年冬天,从腊月初三到初五,大雪一连下了三天,平地里积雪半人深。下午三点,刘太臻穿上厚棉袄,把棉裤腿扎起来,拄着个粪杈子就往船舫爬,路上脚一滑,差点掉下几十丈深的悬崖。晚上九点,才好不容易走到船舫完小,他一到学校就找到老师一直学到晚上12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刘太臻的教学成绩突出,得到了中心小学的肯定与表扬,还被评为公社的先进。1963年,李崮寨有5个学生全部考入高小,成绩名列全公社第一!

“文革”前,刘太臻教出的学生有20多个走出了深山沟,有的当了公办教师,有的成了公务员,还有的在中央某部委任职。

刘太臻在努力当一名合格教师的同时,积极带领村民响应上级号召,斗私批修,建起了无人商店,建起了公字沟。

1968226日,《大众日报》以两个整版发表了长篇通讯《公字沟》,同时配发了长篇社论。从此,李崮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共产主义示范区。

在刘太臻的带领下,全村涌现出了一批斗私批修、一心为公的模范人物——

农民马太朴,体弱多病,队里安排他家放牛。他坚持自己上山放牛,怕牛跑到山下饮水践踏了庄稼,他便坚持每天担4桶水上山饮牛。牛圈放在村里,往田里送牛粪,路远还占用劳力,他便利用歇晌时间,搬石头,在田边垒牛圈,牛圈终于垒起来了,他却倒下了……

刘太臻先后担任了五莲县委委员、县贫协主任,昌潍地区党代表、区委委员、贫协副主任,山东省党代表、省委委员、省贫协委员。1969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751月,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0911月,刘太臻走完了自己光辉的一生,享年81岁。

他去世后,五莲县街头镇党委为他主持召开了追悼大会,县人大、政协、县委组织部等领导及生前友人出席追掉会并送了花圈。按照刘太臻同志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了李崮寨村三泰山下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