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 1904 ![]() 童谣声声韵流长,长情如梦思故乡。故乡柴门炊烟唤,唤醒孩提好时光。群内消息:合阳罗竹芳出了本《妈妈说花花》,渭南市诗词曲协会梁建邦教授为其作序,赞此为抢救民间非遗文化的重大举措,意义非凡。“花花”,民间俗谚也,童谣乃其中的一部分。大荔县也有一批童谣爱好者,像镰山上的王炳林先生,沙苑地区的王凌琴女士,还有位作者杜艳玲等。他们搜集整理的童谣作品,散见于各种书报杂志,尤以大荔县政协委员会编写的《大荔故事》登载最多。 一、跨越国界的童谣 童谣是长着翅膀的。2009年春,我所带的班级转来了一位叫张娜的女孩,生性活泼。课间十分钟,她就和新伙伴们玩起了拍手谣游戏:你一我一一休哥,你二我二二郎神,你三我三三圣母,你四我四少林寺,你五我五武松打老虎,你六我六吃石榴,你七我七七仙女,你八我八猪八戒,你九我九喝啤酒,你十我十看谁是个大面包?说到最后一句,他们便用“剪刀石头布”决定输赢。输者是要被刮一下鼻子的。很快地,这首拍手谣便风靡全学校。我们小时候唱的童谣,大多是在课堂之外的嬉戏中学到的,入编课文的极少。但是却有首端正行为的儿歌,听说登载于解放初的国语课本,至今历历在目:二小放学走回家,路上碰着个大西瓜,抱着吃了多半个,肚子疼的叫妈妈。王凌琴女士曾经在《大荔故事》中讲过这样一件事。1994年,来自吉尔吉斯坦的一老一少登上了陕西省电视台的春节晚会,,那女孩在晚会上,竟然一字不差的念出了一首童谣:雁,雁,摆绺绺,十五黑了炒豆豆。你一碗,我一碗,把你憋死我不管。通过老人介绍,人们才知道,爷孙俩是一百多年前,(1862年)农民起义时,逃往异国的华侨后代。谁也没有想到,一百多年后,这首地地道道的大荔童谣,在失散多年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故土和亲人。老一辈口中代代相传的童谣,跨越了民族,跨越了世纪,跨越了国界。它有一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薪火传承,永久不熄。 二、百花齐放春满园 有学者将童谣分为十大类:1童趣谣。2 自然歌。3 游戏曲。4 顶针格。5 摇篮曲。6 问答歌。7 绕口令。8 谜语歌。9 故事谣。10 忆旧曲等。童谣宝库就像一座大花园,百花齐放,光彩夺目。王炳林先生搜集整理的小故事《狼外婆》就是其中的一朵:窗关关,门插插,快给外婆开门啦。水林檎,绿把把,外婆给娃纳褂褂。娃娃赶紧睡觉啦,肥的瘦的都睡下。瘦瘦睡到脚头起,肥肥睡到婆这这。(狼把肥肥吃了喝血。)外婆呀,你喝啥?喝你妗子熬的豆子汤。外婆叫我喝一碗。迟不要,早不要,外婆喝完你才要。(狼又吃骨头)外婆呀,你吃啥?吃你舅舅烧的黄干馍。外婆叫我吃一点。迟不要,早不要,外婆吃完你才要。(瘦瘦察觉有异,想逃)外婆外婆我粑呀,你就粑到咱脚里。脚里爷爷不让粑,那就粑到咱院里。(瘦瘦趁机上到院里的林檎树上)瘦瘦瘦瘦还没来,我正忙着紧裤带。(狼等不及,来到院里,假装想上树摘林檎)外婆给我一条绳,我就把你钓上来。浑身上下都是毛,你就不是我外婆。一上一下摔死你,原来是个狼外婆。埋在粪堆上,长了棵大白菜。收了白菜装箱子,走到半路看箱子,变成一窝狼娃子。坏人身死心不死,变着法子想害人。要学瘦瘦动脑筋,勇敢保护咱自己。作者杜艳玲曾经撰写过一首谜语歌:南边场里一树杏,投明落的光光净。她在文章中提到游戏前孩子们表演的“吃嘣吃”“猜包猜”,简直就是镰山方言童谣的翻版。作者该不就是长虹岭人吧!上述童谣虽然极俚极俗,但却为后人提供了研究古代启蒙教育的宝贵资料。除了故事谣、谜语歌、游戏曲外,镰山童谣还有绕口令“我在包谷地里搬干包谷棒”,类似于脑筋急转弯的“一溜(六)十三桩,二十匹马拴桩上,拴单不拴双?”还有算学谣;一堆子黄瓜,一院子娃娃,娃娃分黄瓜。一人一根多一根,一人两根少一根。多少根黄瓜?多少个娃娃?一花独放不是春,如果能将镰山童谣、沙苑童谣以及大荔其它区域的童谣搜集整理成册,那就一定会展现出一幅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民俗画卷。同州大地,春光无限。 三、时代呼唤新童谣 古人称童谣是“天地之妙文”。妙文即奇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有首写刘胡兰的童谣:乒乓球,圆又圆,里面坐个刘胡兰。刘胡兰,十三岁,参加革命游击队。刮大风,埋地雷,炸死坏蛋一大堆。坏蛋官儿不愿意,咚,咚,放俩屁。刘胡兰是1947年1月11日被敌人铡死的,英勇就义时才14岁,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其后又产生了一首新童谣:刘胡兰,十三岁,参加革命游击队。她为人民牺牲了,你说光荣不光荣?真,光,荣!1955年,文学大家叶圣陶的《小小的船》问世: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上世纪九十年代,幼儿教材上入编了一首顶针格的童谣: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个沙和尚。沙和尚,挑着箩,后面来了个老妖婆。老妖婆,真是坏,骗了唐僧猪八戒。唐僧八戒真糊涂,是人是妖分不清。分不清,上了当,多亏孙悟空眼睛亮。眼睛亮,冒金光,高高举起金箍棒。金箍棒,有力量,妖魔鬼怪全扫光。这些童谣,都是与时俱进的代表作,深为孩子们所喜爱。创作新童谣,大荔人也不落后。双泉镇北太奇有位张毅先生,他在胜利油田工作,曾与2011年创作了一首《老鼠嫁女》:嘀嘀嘀,嗒嗒嗒,一群老鼠出发啦。要问它们去干啥?正月十二把女嫁。前面八个吹喇叭,接着抬轿四对八。轿里坐位花姑娘,手帕不断把泪擦。后边跟了一大串,有她爹来有她妈。有她哥姐和弟妹,有她对门她干妈。有她舅父她妗子,有她姨父她姨妈。她姑领着一群娃,跟在后面胡蹦达。出了南门放三炮,你看热闹不热闹?从上面的新童谣中,我们可以看到,极俚极俗的印记逐步减少,极浅极明的特征得以保留。叶圣陶先生在他的创作感言中写道:九日夜得《小小的船》一首,自以为得意。录之。多用叠字,多用an韵字,意极浅显,而情景不枯燥,适于儿童之幻想……叶老感言中蕴含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思考的。童谣是滋养孩子成长的精神食粮。在进入胎教时代,今天的孩子不同于昨天的孩子,时代呼唤新童谣。 四、共创大荔民间文学新辉煌 “千古童谣,术承比兴。非遗文化,民间《诗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传为伊吉甫采集,孔子编订。将民间童谣上升到诗经层面来理解,反映了古人重视启蒙教育的先知之明。与时俱进创作新童谣,也应该成为今人的共识。 童谣创作的题材同诗经一样,可谓广泛。古人创作的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值得借鉴;狼来了,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破缸,百读不厌;哪吒闹海,劈山救母,金刚葫芦娃不会过时;王二小,鸡毛信,小英雄雨来永远是榜样;熊出没,小猪佩奇,孙子兵法是智慧的化身;从国外引进的唐老鸭,米老鼠,一休哥是孩子们的喜爱;中华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更是深入童心。童心的特点就是好奇。只要我们深入其中,满足孩子们认识大千世界的欲望,就一定会硕果累。 童谣创作的开篇应该师承“比兴”比兴就是由此及彼,是民间文学传统的开篇形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创作风格。诸如:“红豆豆,绿豆豆,我骑竹马找舅舅……”“臊子面,吃起香,我有一挺机关枪……”“拉大锯,扯大锯,外婆门前唱大戏……”“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等等。这样的开头,避免了平铺直叙,丰富了文化内涵,又能引人入胜,先声夺人,值得学习。 大荔文联拥有一支庞大的写作队伍,不乏精兵强将。像被授予终身文学荣誉奖的罗德潮老师,优秀诗人刘顺虎,先进个人程伟变,快板王刘志义,中国教育十佳作家的程刚老师,还有李德宛、王志建、刘君雅、闫孟秋、赵胜利、李兴林等,恕不一一列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效明老师。2004年,县诗词学会曾为他举办了研讨会。张老师笔下那一组又一组的诗词佳作,五彩缤纷的山川名胜,言简意赅的历史事件,入木三分的英雄形象,爬格几案的夕阳精神,在群内久负盛名。只要群内作家学者们聚焦童谣,优秀作品就一定会应运而生,大荔有这样的实力。 突发奇想,如果能在大荔文联的旗帜下,聚焦童谣,关注儿童,用3——5年的时间分类攻关,创作出一批有益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文化丛书,像合阳人一样,出版一部具有同州地域特色的《大荔童谣》,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文学创举吗? 童谣首首润人生,人生潺潺流水声。水声欢歌多律动,律动笑语悟人生。童谣是座挖掘不尽的宝库.搜集和整理,改编与创新,将为童谣注入鲜活的生命力。诚望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们用历史的目光聚焦童谣,关注儿童,像哪吒2之魔童闹海一样,创作出一首又一首能让孩子们深刻思考和感动的时代珍品,进而广为传颂,这样做,就一定能够开创大荔民间文学的新辉煌。 ![]() 作者简介:王锁学,大荔县两宜镇王彦王村人。 文/王锁学 图/网络 ![]() END 总编:田小勇 副总编 主编:李跃峰 顾问:张仕德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敬 请 关 注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友好合作单位 ![]() 南湖水上婚宴主题餐厅 ![]() ![]() ![]() |
|
来自: 新用户8249cTO6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