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论】罗德潮:试说文学评论写作

 新用户8249cTO6 2025-03-07 发布于陕西

图片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图片

1906


实际上,我没有资质论说文学评论的ABC,既非本身写作主体,又非入门,入道,更谈不上有成熟的习作经验。只是这多年在创作散文和报告文学的空隙,受他人、为杂志、帮友人中,随意随情地写了几十篇书评、序言、文论、写作杂感体会之类的酷似散文的习作,又随时翻阅了一些名家创作谈或评论之类的作品,朦胧地对文学评论写作有了些许感悟。现陈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文学评论的定义

文学评论属论说文范畴,但非一般性的论文构建,有其独特的品质。它面对的是文学文本,要对文本解说、阐释,科学性地指明文本的高下优劣,并结合现实生活与时代内涵,指出文本的社会意义,常常还提出预测与希冀,展示与想法。其内容是一的,又是丰富的。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既有研究,又是创造,好的文学评论也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周作人曾说:“真正的文学批评应该是一篇文学作品。”朱光潜云:“批评本身是另一个作品”,“一个作品的最有意义的批评不是一篇说理的论文,而是题材相仿佛的另一个作品。”文学前辈都强调了文学评论的创造特性。针对文本、写作出像样的评论,往往很费劲,不亚于写一篇长散文的难场,又比写短篇小说麻烦。

文本作者与评论家互为兄弟姐妹,是融为一体的两个方面,不可分离。前者为社会生产精神食粮,后者观察鉴定,打出广告,助其出售扬名。有评论大不一样,没有及时有力准确的宣扬评说,常使好的文本穷居深山无人问,不了了之。因此,人们把评论家喻为灯塔、望远镜、师傅、钥匙、朋友、亲人。历史上好多名著多年沉埋无闻,久后有人识货,认知宣传后方见光明,就是此理。文学评论如此重要,可惜現时文学界和普通人都无视或小觑这一文体,重视不够,写的人少,更少有人研究。

作为科学批评、逻辑分析、论证展开、苦心审美的文学批评活动,文学评论来之不易,评论家必须具备敏锐的文本解读能力,同时拥有“世事洞明”“人性练达”的生活经验,要善于将生活与文本融会贯通,整体解读。一位年轻学者对文学批评这样定义:“批评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符号世界或经验世界,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界的新'生命’,它研究的是活生生的、尚未被命名的'生命样本’,而不是那些被人反复解剖了多次的、浸泡在福尔马林中的'死尸’,它要将新的文学经验和方式推荐给别人,让更多的人对自己的沉睡的'躯体’产生怀疑,进而苏醒过来。”

读写中,使我渐渐明白,文学批评的庄重性、实用性、前瞻性。它是研究,又是创造;它阐释解读,科学分析,又美学加工,哲理生发,为层出不尽的新作摇旗呐喊,扫除道路;它又是优质与局限的并存,彰显真实的实际研发。

二、文学评说的准备工作

如同文学文本写作的艰苦曲折,写作文学评论也是复杂细致的工作,非经长期积累、不断打磨,难以写出像样的文学评论。其中有不少繁重而复杂的准备工作要认真去做。

首先是热爱。没有对文学评论的明确认知和责任担当意识,写不出来,即使硬写也是败笔。也没有一开始就有人要写评论的,大多是有良知的作家诗人,在写作的实践中发现自己作品和他人作品中的长短优劣,自觉地说话、动笔,提出看法,经交流磋商,促进了写作,久而久之,撰文多之,渐成气候,产生了一批文学评论的内行,终于形成了文学评论队伍,成为文坛上的一支力量。中国的文学评论自古有之,传统优良,到了现在,发展壮大。一代代文学评论者首先从兴趣出发,而后与时代需求配合,专心挚爱这一工作,担起了评论的重担。

其次,扎实的专业训练。一般而论,文学评论者都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和论说文的写作能力。但文学评论有别于一般论文套路,有其鲜明的观察文本洞察力和与作品融合一起的解读能力,不是死板的说教,而是灵动的阐释。因此,有志于书写文学评论的作家,必须补学这方面专业理论,多读中外此类经典作品;同时勤于实践,见贤思齐,不断习作,逐步奔向理想的文学评论台阶。

再次,也是顶重要的准备——通透阅读文学文本,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面对的是新生的文学文本,其外形怎样,内涵如何,到底是怎样的文学文本,不彻底弄清弄懂,无法下手;若仓促写作,泛泛而谈,不疼不痒,有害无益,失去批评意义。常看到听到,一些文人评论他人作品,不看或少翻文本,凭想象应付,碍于面情,说好不说差;或受利益、权威因素左右,卖力贴金,无限拔高;或者抡起大棒,将好作品一下打倒,都失去真实,歪曲了事实。这里,最重要的是认真看文本,这是最基础的工作。

文学评论,基于一定的哲学观、美学观、文艺观。具有论述、评判的特点,往往形成舆论、引导的效应,不可轻视。要求评论者有从感性切入,文字内容要有理论高度,力争使评论成为文艺创作的有力传播媒介的高度认识。并具有丰富的感性体验、厚实的理论支撑和广博高远的人文积淀的素质。因而文学评论者要有自己的观点与视角,有理论的高度和人文情怀,并保持客观独立。即评论观点是独到扎实的,理论支持是较高的、有含金量的,论述是基于事实,是客观公正的。这些都是对评论者的品格和操守的考验。

评论是对文学文本的再创造,二者良好互动形成互文关系。其本质不只是批评,更是一种对话与交流,是一种发现和补充。批评好比是一杯热水,作品是一包干茶,只有干茶放入批评的热水中泡发、复合,才能释放出香气,故批评不能离开作品空谈,需要用细读拥抱文本,用水的张力和热的能量,展开文本禁闭的语言系统。离开批评,作品价值依存,但是被封闭了,处于干燥的孤立之中,可见文学批评的重要。

生活是纷杂的,作品是曲折隐晦的,下足了调查、研究、解剖功夫,便打下了科学分析、巧妙结构、扎实写作的基础。

第四,评论要做到知人论世。评价任何一人作品,尤其是未接触过、了解不多的作者作品,必须搞清作者的生活背景和时势情景,不怕麻烦,多查资料,多去了解,科学归纳,否则解读难准,阐释可能离谱。记住鲁迅先生教诲,阅读作品,先做到知人论世,方可事半功倍。不可就文说文,就事说事,了解了人的处境,事的前因后里,则读文轻松,理解深刻,下笔有据。这才能写出有品格的好文。

三、勇担责任,奋发写作

文学是提高社会新质生产力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文学批评是推动文学作品走向高峰的助推器和灯塔,文学评论家有着光荣的历史责任。具有良知的文学评论家,必将不负韶华,勇挑重担,砥砺前行,扎实地写作。

做一个理想的批评者,首先得勇气十足,不畏风险,满腔热情,敢于亮剑。其次要有人民情怀,这是底色,联紧生活,为“人生”而写作,为社会发展而写。这就要求要讲实话、真话,不讲假话、空话,修辞用语不虚美,不隐恶,言之有物,正当直行,对每句话每个词语负责。能如此,在今天是需要点勇气的。搞文学批评往往是件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受人情、名利和权威左右时而出现,按人情世故和名利左右说话,违了良心,照事实讲出,却得罪了人;“红色批评”“人性研讨”常见不鲜,出了钱的作者,赞评满天,关系近的不得不说违心话,这些都扭曲了真正的文学评论,是应坚决反对和拒绝参加的。这些负面情况,严重沾污了文坛,也影响了批评者的退缩、减少,影响了文学创作的健康发展。

我十分敬佩那些勇敢亮剑、不计名利的文学评论家。他们不仅将所读的新作品认真解剖,科学分析,而且将作品与时代生活融为一体,通过切实的文本研读和个人的生活感受予以融合,作出准确而科学的结论,写出促人多思、助人奋进的批评文章,促进了作者,教育了读者,影响了社会。他们善于在时代的迷雾中阐释和创作,善于在艰难繁琐的钻研琢磨中创作出感人文章,成就了文学评论的灯塔之义。他们在拼搏中前行,于批评中成长,不断成就历史留痕的作品,成为文艺批评的先导者。干文学批评这行,本来人少,又不受重视、小觑、不公正待遇,而且已有的看法、论断又在不断变化着,更增加了难度。于此背景下,尤显理想文学评论之珍贵,尤显写作者的伟岸。愿更多人在力所能及前提下,学着写点文学评论,以推动大家都热爱的文学事业更快发展。

啰嗦了不少话,不一定对,只是我学习和创作的体会。从未想到介入文评写作行列,只是在编杂志中写些点评,为友人编书写些书评, 重温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写点文体常识,创作中时有写作感悟草就小文,写着写着累积了不少“作品”。也有兴趣使然之故,更有为文艺出力初心之驱使,今后还得写下去,直到写不动停笔。我很少外投此类稿件,仅年轻时于《人民军队》《人民军垦》报上登过几则短小文艺评论,近年《安康时报》和《西岳》《沙苑》《三河潮》载过一些书评文章和文论稿子。我知道自己的水平就这点而已。

文/罗德潮

图/网络

图片

作者简介

图片
罗德潮,陕西省作协会员,大荔《三河潮》主编。出版《圆梦》《脊梁》《春潮》《神果》《初心》《圆圈》等10册图书,200万字,73岁正式创作,10年后仍在笔耕,主办杂志,立志实现文学梦想。

总编:田小勇

副总编 主编:李跃峰

顾问:张仕德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图片

友好合作单位

图片

南湖水上婚宴主题餐厅

图片
图片
图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