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回头,竟然毕业15年了,当初班里那些人,还有跟我一起入职的,这些年目睹的,咋都有几百人了吧,今天就讲讲放在十几年的长度上,这些人的各种分支。 1、混得最好的人,就是事业和兴趣一致的人。 比如那些从小爱看闲书的人做了自媒体,爱搞关系爱扯淡的人做了销售相关工作。这些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候都是做码农,表现非常差,没多久都离职了,离职后转来转去,最后转到自己擅长领域去了。 这里边有不少是那种没班可上了,只好创业,多年后竟然成了。这种收入是没上限的,毕业15年,已经有人一年能赚几千万。还有上班上不下去了,去做自媒体,竟然成功的。 年龄越大,越能理解一件事,失业要趁早。那些混得特别好的,无一例外都是早年特别能折腾的。 看到“折腾”或者“创业”,不少人第一反应是“需要很多钱”,或者“赌上自己的身价”。说真的,这是垃圾电视剧看多了。我这些年碰到的做的特别成功的那些,极少是从初期投入极大的。他们基本都是投时间不投钱,然后在不断的“尝试-失败-再尝试”里慢慢成长,过一些年慢慢就做大了。 把时间拉长,混得最好的,都是这种爱折腾但是不瞎折腾的。啥是瞎折腾?就是好不容易赚到点钱,就变得大手大脚到处显摆,使劲去干那些高风险业务,完全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走过来的,这种人一般都会经历大起大落。 2、技术天赋型选手,这种是很少的,哪怕985毕业的,也是十个里只有一两个,这种人往往对技术极度专注,工作三四年就能崭露头角,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然后一直往上发展。这种上限并不高,一年两百万到头了,这种人往往就是当年各个城市的状元们。 技术高手得去天花板高的地方,我认识脑子最聪明的一个哥们,他在我们市排名都非常靠前,脑子非常快。他毕业后本来是可以去鹅厂的,但是他是那种极度保守的人,倾向于稳定,于是选了老家一个工资还不错的国企。 倒也不是说国企不好,但是大家也知道,在国企做技术,天花板是很低的,他的潜力其实并没有发挥出来。这些年每次见面,他也在反思,觉得是太保守太求稳让自己走到了现在,不过也不纠结,自己就是这么一个人,如果再选一次,大概率还是这样。 3、碰上贵人愿意提携自己的。 这种也是可遇不可求,有时候莫名其妙你就跟某个领导特别合得来,他有啥事都跟你商量,慢慢你俩形成了个奇怪的组合,尽管你能力不是最强的,但是领导信任你,他只要升一级,你就跟着升一级。 现实里绝大部分人发家都是这个模式,大厂里混管理的,必备这么个贵人。体制内的小伙伴说他们那边如果没有背景资源,想混上去也是必备的。 这个具体说不上来怎么碰上自己的贵人,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你聪明或者能干,可能单纯就是合得来,你也没犯啥大错,领导就一直带着你。 4、家里条件好的,不多说了,可以给他们提供资源去试错。 这个对于在体制内的,非常非常关键,不多说了,大家也都懂。 5、卷王们,年龄大了被大厂踢出去的,基本上都是这种,能力赶不上天赋型选手,又不是第一种那种压根混不下去的,也不是第三种碰上了贵人,使劲折腾一些年之后,年龄大了,体力不支,被新卷王给替代了。如果没负债,就算离开大厂去二三线城市,其实也还行。就怕高负债,一离职没法快速找到工作,很容易出问题,比如离婚什么的。 说真的,有点说不上来为什么,按理说坚持十几年做一件事是值得我们鼓励的,但是现实里,如果你这么干,除非在体制内,否则迟早会被搞一下。 6、剩下的就是绝大部分普通人了,工作几年跑去小城市进了国企的,在小公司做技术骨干的,做小生意的等等。平淡就是真吧,也没啥特别好的办法。平淡就是真吧,毕竟绝大部分人既没有胆子,也没有魄力,技术也一般,喜欢的东西也不赚钱。 但是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本身,可能没有暴富,但是也避开了暴富之后很多人随之进去了。 大家看完,其实也可以反思一个问题,对于子女,其实也没必要管那么严格,非要让他做卷王什么的,给孩子一些自主性,让他有更多的想法,发展更多的爱好,长期看可能要比单纯读书重要的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