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国 学 新声 ![]() 黄增,清代乾隆年间诗人,民间文学集大成者。 在江南商品经济繁荣、市民文化兴起的背景下,他游历杭州茶楼酒肆,收录市井俚语入诗,完成《集杭州俗语诗》。 这组诗如同清代版'微博热梗合集',用俗语解构风月,以市井智慧对抗文人矫饰,在'文字狱'高压下,开辟出一条民间话语的生存蹊径。 《集杭州俗语诗》清·黄增 '这是乾隆年间的《恋爱心理学》:用四句俗语,揭穿古今痴男怨女的认知陷阱' 【色不迷人人自迷】 【释义】:美色本无迷惑之力,是人自己沉溺其中 【心得感悟】 纣王为妲己建酒池肉林时,未必不知是自取灭亡,却仍说'朕心即天命'。 这就像现代人明知网红滤镜失真,仍为直播间'榜一大哥'一掷千金。 '心若蒙尘,所见皆幻影'。 《礼记》云'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当欲望突破理性闸门,美丑便失了尺度。 反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衣衫飘逸却无露骨之色,古人早悟:真正摄人心魄的,从来不是皮囊。 好比商纣王在鹿台自焚前,仍执着于妲己的'倾国之色',殊不知王朝崩塌始于心魔。 【情人眼里出西施】 【释义】:爱慕者眼中,平凡人也能美若西施 【心得感悟】 唐玄宗初见杨玉环时,她不过是寿王妃;白居易写《长恨歌》时,却将这段不伦恋美化为'天生丽质难自弃'。 “爱是滤镜,更是照见本心的明镜'。 就像《浮生六记》中芸娘'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在沈复笔下却成'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现代心理学称之为'晕轮效应',但古人更犀利——南宋《鹤林玉露》记载,某士人痴恋跛脚妓女,竟觉其'步态如风中弱柳'。 就像东施效颦沦为笑柄,而钟无艳凭才智让齐宣王'见其德不见其丑',真正的西施,从来生长在精神沃土。 【有缘千里来相会】 【释义】:命中注定之人,跨越千里也会相遇 【心得感悟】 敦煌文书S.6836卷记载,唐代丝路商人凭'合婚庚帖'在龟兹寻得中原姻缘,看似天定,实为商队每年运送三千份文书的必然。 “所谓缘分,不过是概率与执念的乘积”。 苏轼在《僧圆泽传》中写'三生石上旧精魂',看似浪漫,实则在宦海沉浮中悟透:每一次'偶遇',都是精心计算的人生轨迹交汇。 现代大数据婚配,何尝不是算法的'千里姻缘'? 正如玄奘西行并非偶得经文,而是手持《大唐西域记》按图索骥,最高级的缘分,从来需要主动绘制地图。 【三笑徒然当一痴】 【释义】:三次微笑便让人痴狂,实在荒谬 【心得感悟】 《唐伯虎点秋香》原型本是个悲剧:明代才子陈玄超为婢女一笑卖身为奴,最终人财两空。 '执着是通往地狱的捷径'。 这让我想起敦煌遗书P.2555卷中,戍边士卒写给长安女子的血书:'三见胡杨绿,犹盼锦书至'。 当代社交软件'左滑右滑'间,多少人把算法推送当作宿命? 《史记·滑稽列传》早有警示:'酒极则乱,乐极则悲',情爱亦如是。 就像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褒姒三笑亡了西周,情感世界里的过度解读,往往是自己写的荒唐剧本。 ![]() ![]() 完 图|文:古意新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