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

 新用户8287dExv 2025-03-10

      山陕甘会馆位于开封市龙亭区徐府街85号,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第一家”中山王徐达府的遗址上聚资修建,成为旅汴同乡聚会的场所。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石雕、木雕,堪称会馆三绝。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陕甘会馆俯视图

      会馆为四合院式、中轴线对称布局,东西宽38~45米,南北长97米,面积达3870.29平方米,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

      现存的山陕甘会馆为原山陕甘会馆关帝庙部分,也是一组保存完整的清代建筑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山陕甘会馆的大门(掖门),照壁两边各一个

图片

山陕甘会馆的大门

门楣上悬江泽民1991年视察会馆时题写的“山陕甘会馆”匾额

图片

图片
大门旁的照壁,“圣地”
图片
图片
照壁的背面(会馆内),“忠义仁勇”

      照壁高8.6米,长16.5米,厚0.65米,由青砖砌成,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个部分。台基为青石须弥座,高1.40米。照壁内外侧壁芯以砖雕缠枝牡丹和回纹装饰边框,内壁框内四角嵌有“夔龙捧寿”石雕,中心嵌石质高浮雕“二龙戏珠”,外围有12条砖雕小龙衬托。

       照壁前后面上的字,“圣地”、“忠义仁勇”都是由开封籍著名书法家陈国祯书写。

图片
照壁的背面正中双楼戏珠(蛛)
图片
图片
图片
照壁的顶雕
图片
照壁的顶雕
图片
图片
照壁的顶雕
图片
照壁的顶雕
图片
照壁的顶雕
图片
照壁的顶雕
图片
照壁的顶雕
图片
照壁的顶雕细部
图片
照壁的顶雕细部
      一支牡丹插在花瓶里,以牡丹代表富贵,与瓶字的谐音“平”字相结合,就是“富贵平安”的美好寓意。

图片
照壁的顶雕细部
狮子驮宝瓶,寓意“世代平安”
图片
照壁的顶雕
      两本账,上面翻开的是进账本,下面合着的是出账本,进账本压着出账本,意思是只进不出。
图片
图片
图片
照壁北面侧
图片
关庙
图片
关庙
硬山顶二层楼阁
图片

照壁正对面“关庙”

图片

关庙屋脊(细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庙右侧垂花门
图片
垂花门
图片
图片
垂花门
关庙两侧各有一个,这是正面
图片
垂花门
图片
图片
徐达府的遗址-水井
图片
徐达府的遗址-水井
图片
关庙
图片
关庙下通道,上面是戏台,朝向牌楼
图片
图片

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牌楼,有匾“大义参天”

牌楼后面是关帝庙(大殿)

图片

图片

牌楼

      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拜殿之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形,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呈鸡爪状,故汴城人士称“鸡爪牌坊”。

      楼作歇山顶,覆绿色琉璃瓦,楼前悬挂“大义参天”匾额。主楼正脊中部置六角小亭,两侧各立狮、象驮葫芦宝瓶,形象生动。柱础双层,上为鼓形下为方形。抱鼓石表面浅浮雕龙、凤、狮、鹤、蝙蝠、牡丹、人物等。其中东侧抱鼓石上雕有戏曲故事“井台会”,西侧雕有“狄仁杰登山望母”。

      牌楼明间面阔4.54米,次间面阔1.655米,明柱高约6.30米,径0.48米,边柱高约3.70米,径0.385米,斗口宽0.06米,单材高0.075米,足材高0.125米。

图片
图片
图片
牌楼的另一面,有匾“流芳千古”,牌楼后面是戏台(关庙)
图片
       牌楼的设计来源于开封的斗鸡文化,俗称“鸡爪牌坊”,抓四面八方钱财,鸡爪即抓钱爪。
图片
图片
牌楼与牌楼后面的戏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牌坊东西两侧各有清代石碑一通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屋脊局部
图片
牌楼屋脊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局部
图片
牌楼屋脊局部
图片
图片

挂印封金

图片
古城会斩蔡阳

图片

渡口关斩秦琪

图片
三顾茅庐
图片
牌楼下三块抱鼓石将柱身外、前、后三面夹
图片
图片
上面雕刻“狄仁杰登山望母”字
图片
凤凰和猴子雕刻在一起取谐音“封候”
图片
大小两只猴子背对前,意为“辈辈封侯”
图片
苍龙行云丹风朝阳,龙凤雕刻在一起龙凤呈祥之意
图片
东面钟楼
图片
图片
钟楼

图片

钟楼

图片
西面鼓楼
图片
图片
图片
鼓楼
图片
鼓楼
      钟楼、鼓楼建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1851年),通高12.14米,方形重檐歇山式,绿琉璃瓦覆顶,脊正中饰象驮葫芦宝瓶。额枋饰木雕二龙戏珠、人物、花卉,内容为“普天同庆”“昭君出塞”“古城会”“踏雪寻梅”等。
图片
图片
厢房、钟楼、戏楼、鼓楼、厢房
图片
图片
戏楼与钟楼之间
关庙(戏楼)两侧各有一个垂花门,这是背面
图片

鼓楼与戏楼之间

图片

关庙背后是戏楼

图片
戏楼
       戏楼系20世纪80年代末将开封火神庙戏楼迁移至此而成,坐南朝北,平面呈“凸”字形,共两层,分前后两部分,前为门楼、后为戏台。上层前侧为硬山式建筑,后侧为卷棚歇山式戏台。戏楼为绿琉璃瓦覆顶,前后檐部用天沟相连。下层前侧面阔三间,明间与戏台下层相通。
图片
戏楼
从下看出去是“忠义仁勇”牌坊
图片
      戏台分前后两部分,前部为表演区,屋顶为歇山卷棚顶;后部为候演区,屋顶为硬山顶,两部分之间由一龙纹木雕屏风相隔。

图片
楼上牌匾上面的四个大字是“振古烁今”
      楼上联为“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的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的毫发不差”。
图片
戏楼
      楼下有楹联: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
图片
戏楼屋脊(局部)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帝庙(大殿)

坐北朝南的会馆主体建筑,在牌楼后面

      大殿门联“昊义参天精忠贯日群贤崇圣德;英风铺地仁勇凌空大帝景心尊”

      正殿从南向北依次由前厅拜殿大殿三座建筑以天沟连接而成,平面布局呈“凸”字形。殿内柱础颇具特色,雕刻有动物、山果、花卉、阴阳图、海浪山石等图案,为清代石雕中的精品。前厅为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屋面覆绿琉璃瓦,前坡有黄色琉璃瓦菱心。砖雕、木雕遍布建筑的每个构件,使整座建筑华丽异常。拜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结构。顶覆绿色琉璃瓦,檐下有彩绘木雕。卷棚中央有一个石质香案,为嘉庆十二年(1807)所制,正面浮雕“八仙庆寿”,上部雕云龙及火焰宝珠,龙尾朝内,龙头向外,掉头回视,显示出龙的动感和力度,雕刻刀法娴熟圆润。大殿为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前后檐部无斗栱,后檐明间设门。屋面灰筒板瓦覆顶,绿琉璃瓦剪边,正脊为浮雕龙凤牡丹花脊,脊中央置有狮驮宝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殿屋脊(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挑檐桁至额枋宽达 1.7 米,共分为七层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图片

大殿檐口木雕(局部)

大殿檐下雕刻有七层木
       关帝庙的檐口,挑檐桁至额枋宽达1.7 米,共分为七层。第一层龙头狮头,倒挂的蝙蝠,有驱邪镇宅福星高照之意;第二层祥云,和第一层的蝙蝠联系到一起,有福气有运气称福运;第三层二龙戏珠;第四层麒麟瑞兽三阳开泰;第五层菊花牡丹;第六层鹌鹑菊花,寓意安居乐业第七层二龙戏珠,葡萄松树,寓意多子多福的意思。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局部木雕
图片
大殿门口
图片
图片
图片
      对联:
      德育配三才,仰不愧天俯不愧地;
      精忠照万古,生而为英死而为灵。
图片
图片
大殿正中有一米的青石香案,香案后为关圣帝君夜读《春秋》像
图片
图片
戏台是为关公准备的,关公坐像的位置看戏台是最佳位置
图片
大殿内
图片
大殿内
图片
大殿内
图片
大殿内
图片
大殿内
图片
大殿前的石狮
图片
大殿右侧
图片
大殿右侧
图片
图片
图片
诚信称
图片
中华写福第一人陈抟老祖创作,“平安是福”
      陈抟(871-989年),北宋道士,道家学者,创《无极图》《先天图》,研究内丹术,以睡功闻名,隐士身份享年118岁。
图片

拜殿前的盘龙石柱灯
      同样的盘龙石柱灯在会馆内还有6盏,分别放置在戏楼南和东西两厢前面。
图片
图片
文苑,大殿右侧后方
图片
文苑内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殿左侧
图片
图片
厢房、牌楼(牌楼后大殿)、厢房
图片
厢房
图片
墀头砖雕

图片
墀头砖雕

图片
墀头砖雕
图片
厢房

图片
厢房

图片
厢房
      东西两排厢房分别由一座五开间和一座三开间的硬山顶房屋组成。
      南厢房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北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皆为灰瓦硬山式建筑,前坡屋面正中有黄色琉璃瓦菱心。檐下雀替、额枋等建筑构件遍布木雕,有动物、花卉、人物、场景故事等。
图片
图片
厢房檐口木雕

图片
厢房檐口木雕
图片
厢房檐口木雕
图片
厢房檐口木雕
图片
厢房檐口木雕
图片

正殿西边一个叫“义圣苑”的跨院
图片
跨院北面有一座面阔三楹的小殿堂,檐下的匾额为“武圣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堂戏楼
图片
      武圣殿对面是一个歇山卷棚顶小戏楼,俗称“堂戏楼”,是小范围欣赏戏曲表演的地方。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001年6月,山陕甘会馆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