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还在讨论'35岁魔咒'时,中年危机已经进化成更凶险的形态:系统性崩盘正在吞噬无数中年家庭。 人们常说,中年人是职场上最能忍受的一批人。 上有老、下有下,老板骂了也不敢还嘴。 在我们步入中年之际,生活的稳定性似乎愈发脆弱。 时代洪流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变故,于我们而言,或许就是压垮生活的一座大山。 就拿最常见的四种情况来讲,中年时期一定要避免出现这些情况,不然经济状况就会亮起红灯,给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一、降薪裁员 再难找到工作 年轻人,老板敢甩脸色,就敢顶回去。 中年人,考虑家庭开支,不到万不得已,都是默默忍受。 据某招聘网站相关报告:35-45岁群体求职周期较五年前延长2.8倍,薪资预期普遍下调34%。 似乎也不能怪企业,当90后总监开始用AI工具生成年度策略,70后高管还在重复五年前的PPT模板;当00后,在职场大杀四方,80后打工人,还在忙孩子的琐事。 中年人,当遇到降薪裁员的时候,默默的算一算每个月的房贷,算一算孩子的开支,看看自己还能扛多少个月。 一定要“未雨绸缪”。 选择可持续、有价值的领域。绘制个人-赛道匹配矩阵:在兴趣、能力、趋势的交集处落子,既感兴趣,做起来不会懈怠,也有能力实现,还能符合行业的趋势。 积极去布局第二赛道。 二、健康黑天鹅:中产到赤贫只需一场大病 身体不比“当年”。 当看着体检报告时候,中年人往往都沉默不言了。 这个偏高,那个偏高。 如果一个家庭,遇到健康方面的问题,那么多多少少对会家庭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因此,不管我们工作情况如何,我们能做到的坚持锻炼,养好体魄。 好的身体,在无形中就是一笔资产。 有的人可能会说,实在没时间锻炼。 那么,可不可以选择早起十分钟,哪怕锻炼十分钟也比不锻炼好。 三、伪创业潮 什么都不懂也学别人投资 《论语·卫灵公》中有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工匠想要把工作做好,必须先把工具准备好,类比到生活中,就是做事情前要先做好准备。 如果想要投资,是不是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可能有的人,确实是到了中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就想到把之前积攒的资金,用来投资。 无论是实体还是虚拟,都要慎重。 实体方面,如果之前没有做过相关的投资,可能会误估需要投入的资金,而且,这个一旦开工,短期就没有回头箭。 股市方面,也要多学习基础知识,先小额试错。 四、代际反噬:养老与育小的双重绞杀 某机构调研发现,二胎家庭老人参与抚养率达93%,但因此产生的医疗支出激增47%。 那些为带孙辈过度劳累引发的慢性病,正在掏空本应用于养老的积蓄。 一方面是代际抚养的蝴蝶效应。 另一方面是鸡娃、卷教育的开支。 3年幼儿园+6年小学+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学=19年 如果再上三年研究生。 好家伙,22年时间过去了。 这对有孩子的家庭都是巨大开支,如果卷教育,花费甚至没有上限,可想而知,对一个家庭的重担。 结语 在这个黑天鹅与灰犀牛共舞的时代,中年人更需要理解一个残酷真相:返贫从来不是突发事故,而是认知缺陷的慢性病变。 当我们停止用战术上的拼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才能真正构筑起对抗风险的护城河。 记住,在财富保卫战中,清醒的认知比盲目的努力重要100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