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炮台】藏在闹市之中,原来以前是澳门的岸边?

 贵阳改哥 2025-03-12

有一种公共设施,在以前的澳门社会有重要地位

在一些澳门古地图中可见它的身影

例如以下绘于十七世纪的《澳门防务图》

图片

猜到是甚么吗?

答案是 炮台

图片

仔细一看,城墙、大炮等都描绘得非常细致呢!

以前的澳门,炮台密集程度,超乎想象...

 还没填海的澳门半岛,昔日面积只有不足3平方公里,比现在的花地玛堂区还要小。

图片

 *古地图中可见昔日澳门半岛轮廓与今日不尽相同

曾经同时存在不同历史时期修建的十几座炮台,分处半岛各区。

图片

    *古地图中依稀可见依海岸而建的炮台及城墙

它们大部分面朝大海,建于高地之上,火炮朝外海方向放置,用以防御海上来犯,协助抗击外来入侵者和海盗。

时至今日,炮台用途早已转变,部分得以保存下来。大家都很熟悉的大炮台及东望洋炮台,就是个好例子,不仅是知名旅游景点,亦是澳门世界文化遗产。

大炮台

盘据半岛中央,建于大炮台山(柿山)之上,可控制半岛的四面八方,曾经是澳门规模最大、最具有军事实力的炮台,亦是澳门城防的总核心。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其中军需库储备足以应付长达两年嘅包围。

图片

*图中山顶位置为大炮台

东望洋炮台

位处澳门半岛最高的山-东望洋山(松山)的山峰,居高临下。值得一提的是,东望洋山东南麓昔日与海相连,陡崖直逼岸边,不过今日因填海工程,已经与海相隔。

图片

不过,有更多的炮台,早就因时代变迁而被拆毁,湮没在历史进程之中。以下两个炮台,所在位置今日已经成为闹市一隅。

圣伯多禄炮台

亦称为南湾炮台,位于南环旧法院前,即今欧华利石像前。这座炮台不大,刚建时,仅有3门大炮。至1934年,因南湾填海被拆除。昔日这座炮台与附近的嘉思栏炮台、烧灰炉炮台以城墙相连,联合防御南湾沿海地区。

图片
图片

腊一炮台

亦称十二月一日炮台,位于嘉思栏海滩的尽端、嘉思栏炮台的下面,当时控制了澳两地和内港的海上交通要道。到1934年,同样因为南湾填海而被拆除。

澳门的炮台名字基本取自地名,但这座炮台例外,因始建于农历十二月初一,农历十二月俗称腊月,而十二月初一俗称腊一而得名。

图片

*1880年的嘉思栏炮台与腊一炮台

图片

*这面石墙为嘉思栏炮台的台壁

除了曾提及的四个炮台,剩下的炮台,它们现在所在何方,就等大家一起来探索啦!

资料及图片来源:

网站:文化局、澳门博物馆、澳门保安部队事务局、“澳门记忆”、澳门街道网

书籍及刊物:《澳门杂志》、澳门知识丛书《澳门城墙与堡垒炮台》、《澳门编年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