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000年古传·大禹禽步秘练法(通气血·活腰腿)

 药王学徒 2025-03-13
图片

2025大吉

NEW YEAR

图片
图片
图片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图片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图片
图片

生 食补胜药补·练功百病消

图片
图片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大禹禽步(亦称禹步三式)相传为上古帝王大禹所创,其起源与治水传说紧密相关。据古籍记载,大禹治水期间目睹洪水肆虐,虽筑堤围坝却收效甚微。某日于南海之滨,见巨禽以奇特步态驱动巨石疏浚河道,遂模仿其动作,终获治水奇效。此步法因此得名,并被后世赋予导引气血、调和阴阳的养生功能。

关于禹步的起源,文献记载存在两类解释:其一认为大禹因长期劳苦导致“偏枯之疾”,步态蹒跚,巫师效仿形成特殊步法;其二源自道教经典《洞神八帝元变经》,描述大禹观察神鸟施咒踏石后创制此术。羌族至今保留禹步传统,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在大禹祭坛以踏禹步、跳莎朗纪念先祖,汶川地区更存有大禹故里等历史遗迹。

禹步以螺旋动势导引气血,通过腰腿联动刺激足三阴经与三阳经,其核心在于呼吸与动作的协调:

1. 龟息式呼吸:强调“吸不用力,呼不用意”,依靠肢体开合自然调节气息。苏轼《东坡志林》记载的“龟蛇导引”传说,印证仿生呼吸法的养生价值。现代研究认为此类呼吸可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促进气血平和。

2. 刚柔相济:动作需沉稳缓慢,注重“气感”体悟,兼具柔韧性与内在张力。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详述禹步与气息配合之法,指出其可调理脏腑功能。

3. 专注持续:要求心神合一、循序渐进,避免间断练习。道教典籍强调禹步需“神意气合”,通过长期修习达到“三才合德”的境界。

大禹禽步,又称禹步三式,相传由我国古代史前三大帝王之一的禹帝所创。在大禹生活的时代,洪水肆虐,百姓深陷苦难之中,生活苦不堪言。禹帝心怀壮志,立志治理洪水,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他带领民众全力以赴,筑堤修坝,却收效甚微,这让雄心勃勃的禹帝一时陷入了困境。

一日,禹帝在南海之滨苦苦思索治水良策,正当他绞尽脑汁、毫无头绪之时,一只身形硕大的禽鸟映入眼帘。只见这禽鸟姿态奇异,步伐独特。令人称奇的是,伴随着禽鸟的动作,一堆堆巨石竟自行滚动起来,在挖渠筑坝、疏通河道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禹帝深受启发,当即模仿起巨禽的步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汹涌的滔滔洪水竟渐渐退去。此后,禹帝遍历四海,最终成功制服了洪水,百姓得以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由于这套独特的禽步由禹帝所创,故而得名大禹禽步。

这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传说,从侧面彰显了大禹禽步的神奇之处。当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无法像神话里那般施展神奇法术,但通过练习大禹禽步来进行养生锻炼,却有着诸多实实在在的益处。

有歌谣云:“朝夕百岁君须记,腰腿转动寿延年。”大禹禽步十分注重对腰腿的锻炼,借助一种独特的螺旋动势,引导人体血脉与气道的运行,调节阴阳平衡,进而达到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在修习这套养生功法时,需留意以下几个要点:

1. 呼吸诀窍:此功法强调“吸不用力,呼不用意”,呼吸完全依靠动作的开合与挤压自然进行,这种呼吸方式与“龟息”颇为相似。《史记》记载:“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龟能行气导引。”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东坡志林》中也曾记录:“落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坠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蛇无数,每旦辄引吭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随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由此可见,模仿龟吸的方式对人体健康极为有益。

2. 动作要领:动作需做到浑厚沉稳、自然流畅且缓慢,刚柔并济,从而真切地感知体内气息的运行。

3. 练习态度:练习过程中要全神贯注,心无旁骛,秉持持之以恒的精神,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顺应身体的自然节奏,切不可半途而废、三心二意。

大禹禽步备受历代众多养生家推崇,其基本架构仅由三式构成:

1. 禹步一式:起始时自然站立,随后右腿向前迈出一步,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上,此时左脚从身体后侧沿弧线摆动,从右脚右侧靠近右脚。完成动作后,身体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之上(参考图1 - 3)。

图片

图片

图片

2. 禹步二式:先将身体重心移至右脚,接着左脚从体后画弧,向前迈出一步,身体重心随之转移到左脚上。然后,右脚从身体后侧画弧,从左脚左侧靠近左脚,最终身体重心再次落于两腿之间(参考图4 - 5)。

图片

图片

3. 禹步三式:身体重心先移至左脚,右脚从体后画弧向前迈出一步,此时身体重心转移到右脚。紧接着,左脚从体前画弧,从右脚右侧靠近右脚,身体重心稳定在两腿之上(参考图6 - 7)。

图片

图片

就这看似简单的三式,却能有效地锻炼足三阴经和三阳经。

接下来介绍的这套养生方法,是模仿灵禽的日常习性精心演绎而来,旨在通过肢体的巧妙引导,实现养生益寿的目标。在练习时,若能想象自己正面对浩瀚无垠的大海,静静伫立在海岸边,将有助于提升养生效果。

1. 第一节:预备式:自然站立,保持身心放松、宁静,轻轻闭上眼睛。想象天空细雨纷纷,清凉的水珠从头顶缓缓滑落,顺着身体流淌,带来透彻的清凉之感。片刻之后,进一步想象四周雨雾弥漫。双臂缓缓向体前侧平举,同时缓缓吸气,想象那茫茫雨雾通过手掌的劳宫穴,徐徐进入体内。然后徐徐呼气,将体内的浊气经由劳宫穴排出,想象浊气消散至地心深处。如此循环往复,过程中双手可微微上下浮动。直至感觉双臂仿佛被一股强大的气场轻轻托浮,向下按压时,能真切地感受到气场的支撑,双臂似有千斤重,难以落下(参考图8)。预备式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杂念,放松身体,让大脑保持清醒且宁静的状态,肌肉松弛却不失活力。对于工作压力大的脑力劳动者以及过度疲劳的体力劳动者而言,仅仅练习这一式,便能够起到良好的调理养生效果。

2. 第二节:灵禽涉雾式:维持预备式的自然站立姿势,双臂向前水平伸直,手心向下。首先进行禹步一式,躯体向右侧转动至极限位置,将体内的浊气尽可能地排出体外;随后躯体向左转动,恢复至起始状态,此时气从劳宫穴吸入体内。接着做禹步二式,反向进行旋转,动作与之前一致。最后做禹步三式,双臂缓缓向后收回,双手到达乳中位置时,气吸入体内;双手手心向内,手指向下,缓缓向下推至腹股沟处,将体内的气体排出。在整个过程中,双手在体前侧进行纵向的圆周运动。如此反复操作多次,以个人感觉舒适为宜(参考图8 - 9)。

图片

图片

3. 第三节:灵禽探海式:双手合十,在身体前方平举,高度与肩部平齐,手指向前,拇指向上。做禹步一式时,上肢随着躯体向右侧转动至极限,借此压迫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躯体向左转动恢复原状的同时,气从劳宫穴吸入体内。做禹步二式,反向旋转,动作同前。做禹步三式时,双臂向后收回,双手四指相对,向内展开,放置在膻中位置,气吸入体内;双手手指集中注意力,缓缓向下推摩至气海,将浊气排出。在此过程中,双手在体前进行纵向的圆周运动。反复操作多次,以舒适为度(参考图10 - 11)。

图片

图片

4. 第四节:灵禽飞翔式:双臂在身体后侧水平伸直,手心向上翻转,躯体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即将展翅翱翔。做禹步一式时,躯体和双臂一同向右侧旋转至极限,压迫体内浊气排出;躯体向左转动恢复原状时,气从劳宫穴吸入体内。做禹步二式,反向旋转,操作相同。做禹步三式时,双臂做圆周运动,下落至长强(臀部尾骨下方)。两中指集中力量,其余四指辅助,沿着脊椎向上推至命门。如此反复进行多次,以个人感觉舒适为准(参考图12 - 13)。

图片

图片

5. 第五节:灵禽静养式:首先,双手交叠放置在神阙(肚脐处)。按照禹步三式行走几步,每完成一式,都要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揉按神阙若干次,以身体感觉舒畅为度(参考图14)。

图片

然后,双手自然下垂,放松整个身体,依次再次进行禹步若干次。此过程中,动作要平稳、缓慢、柔和且放松,切不可僵硬用力,务必把握好身体的平衡。

有言道:“穷尽数理无妙处,唯有禹步至真诠。”大禹禽步深受历代养生家的喜爱,被视为“推演百端之基石”。其确实蕴含着奇妙而独特的养生奥秘。热爱养生的朋友们不妨亲自尝试练习一番,感受其中的独特魅力与益处。 

此养生体系融合仿生学、经络理论与道教修炼思想,2019年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练习者需注意:急性关节疾病患者应避免大幅度旋转动作,高血压人群需谨慎练习倒气式呼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