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捷,宋词里的孤篇与独白

 hmjf 2025-03-15 发布于上海

春愁深似海,流光把人抛

✨ 一剪梅·舟过吴江 ✨
南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雨两滴三四滴,七根八根九十根,可怜白发生

✨ 虞美人·听雨 ✨
南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寒鸦可归柳,老翁但摇手

✨ 贺新郎·兵后寓吴 ✨
南宋·蒋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著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遗民&孤篇

有别于文天祥的壮烈,赵孟頫的妥协,蒋捷以隐逸者的清醒,把那个时代,国家的凋零和个人的重生,镌刻入厚重的历史。'


遗民是蒋捷的身份特征。

在元朝铁蹄下,蒋捷以区区布衣之身,选择了一条比殉国更艰难的路。

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

《贺新郎·兵后寓吴》中的寒士形象,实则是遗民文人的集体写照。

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

《贺新郎·兵后寓吴》中的讨份生计的对话,何尝又不是坚持某种东西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清代学者刘熙载赞叹其词“视梅溪较贞,视梦窗较清”,堪称宋词最后的脊梁.


孤篇是蒋捷的才华和精神特质。

《一剪梅·舟过吴江》,以植物颜色变化: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把时光流逝浓缩到,你自家门口的樱桃和芭蕉树上。当然,不仅仅是时光,还有家国和惆怅。
而《虞美人·听雨》,则通过“歌楼、客舟、僧庐”,把纸醉金迷的个人和腐朽颓败的国家折叠到一起,个人生命史与王朝衰亡史,在此刻,得到统一和融合。


当然,也不乏有如此的说法:

  1. 现存整个《竹山词》体量略小
  2. 叙事略显单一,主要集中在“家国-个人”
  3. 亡国哀叹、隐逸生活多过哲理纵深
    ......

从喜欢词的角度来说,上述都不重要。

老子平生,辛勤几年,始有此庐。

我喜欢。

月有微黄篱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

我喜欢。

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干。拍遍阑干。

我喜欢。

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

我喜欢。
我喜欢,就已足够。

困境照进现实

我们是另外一种遗民。

全球化的遗民;

工业化的遗民;

化内卷的遗民;

物质化的遗民;

......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

当焦虑升起时,是身留,是心留?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