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血压调养新思路:中医整体调理,标本兼治

 中医罗华昌 2025-03-15 发布于江西

/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众多人的健康。在现代医学中,高血压常通过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数值,但中医对高血压的理解和治疗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中医认为高血压并非单纯的血压升高,而是人体整体脏腑气血失调的外在表现,是一个长期积累的结果,与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状态等密切相关。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虽无 “高血压” 之名,但依据其症状表现,多将其归属于 “眩晕”“头痛” 等范畴。人体的脏腑犹如一个精密的协作系统,当这个系统出现失衡时,就可能引发高血压。

  1. 情志失调
    长期的焦虑、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上炎,就会扰乱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上冲于头目,导致血压升高。正如《素问・举痛论》所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过度愤怒使肝气上逆,血随气升,从而引发头晕、头痛等高血压症状。
  2. 饮食不节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食物,或酗酒无度,会损伤脾胃。脾胃乃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脾胃受损后,运化失常,水湿内生,聚湿成痰,痰浊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可致血压升高。此外,长期高盐饮食,会使血行涩滞,加重心脏负担,也易引发高血压。
  3.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都不利于身体健康。长期过度劳累,易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清阳不升,脑失所养,可引发眩晕;而过度安逸,缺乏运动,会使气血运行不畅,脾胃功能减弱,同样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为高血压的发生埋下隐患。
  4. 年老体衰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脏腑功能逐渐衰退,肾阴亏虚,不能滋养肝木,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血压升高。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若肾精不足,髓海空虚,也会出现头晕、耳鸣等症状。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原理

中医治疗高血压,并非单纯着眼于降低血压数值,而是注重整体调理,从根本上改善人体的内环境,恢复脏腑的正常功能,使气血运行顺畅,阴阳达到平衡。

  1. 平肝潜阳
    对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中医常采用平肝潜阳之法。肝阳上亢是高血压常见的证型,多因肝肾阴虚,阴不制阳,肝阳偏亢所致。此时,选用石决明、天麻、钩藤等药物。石决明咸寒质重,归肝经,能平肝潜阳、清肝明目,其重镇之性可镇潜上亢之肝阳;天麻甘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可有效缓解因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钩藤性凉,味甘,归肝、心包经,清热平肝、息风定惊,能清肝热、平肝阳,抑制肝阳上亢导致的血压升高。通过这些药物的配伍,使上亢之肝阳得以下潜,气血恢复正常运行,从而降低血压。
  2. 清热泻火
    若高血压是由肝火亢盛或其他火热之邪上扰所致,中医则以清热泻火为治则。夏枯草、黄芩、黄连等药物常被选用。夏枯草性寒,味苦、辛,归肝、胆经,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能直接清泻肝火,使上炎之火得降;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上焦及肺火,降泄肝火,改善肝热上扰引起的血压波动;黄连大苦大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善清心火及中焦之火,调节机体阴阳平衡,辅助降压,对心烦失眠、口苦等兼症也有改善作用。通过清热泻火,消除体内的火热之邪,减轻火热对气血的扰动,从而稳定血压。
  3. 活血化瘀
    高血压患者往往存在血脉瘀滞的情况,血液运行不畅。丹参、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丹参味苦,性微寒,归心、肝经,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能使血脉通畅,减少因血脉瘀滞导致的血压升高;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为 “血中气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其既能活血,又能行气,使气血运行更加顺畅,辅助降低血压。
  4. 滋养肝肾
    对于肝肾阴虚型高血压,滋养肝肾是关键。枸杞子、女贞子、桑寄生等药物可滋补肝肾之阴,使肝肾阴虚得到改善,从而达到 “滋水涵木” 的目的,平抑肝阳。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明目;女贞子味甘、苦,性凉,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明目乌发;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可补肝肾之虚,间接平抑肝阳。通过滋养肝肾,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血压趋于稳定。
  5. 祛痰化湿
    因痰湿中阻导致的高血压,治疗时需祛痰化湿。茯苓、半夏、白术等药物常用。茯苓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可促进水湿代谢,减轻痰湿之邪;半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能燥湿化痰,消除痰湿阻滞;白术苦、甘,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杜绝痰湿生成之源。通过祛痰化湿,清除体内的痰湿之邪,恢复气血的正常流通,稳定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与疗程

  1. 中药治疗
    中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信息进行辨证论治,制定个性化的中药方剂。如天麻钩藤饮常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该方以天麻、钩藤、石决明为君药,平肝潜阳;黄芩、栀子清热泻火;牛膝、杜仲、桑寄生补肝肾;夜交藤、茯神宁心安神。药物的剂量和配伍会根据患者的病情轻重、体质强弱等因素进行调整。中药治疗高血压一般需要持续一段时间,通常一个疗程为 1 - 3 个月,具体疗程因人而异。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血压变化、症状改善情况等适时调整方剂。

中医调护之饮食与生活作息

  1. 饮食调理
    合理的饮食对于高血压的防治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原则。减少钠盐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 6 克,可避免水钠潴留,减轻心脏和血管负担。控制脂肪摄入,少吃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高脂肪食物,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有助于降低血脂,保护血管。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胆固醇吸收。此外,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如芹菜、苦瓜、绿豆、海带等。芹菜富含芹菜素,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苦瓜苦寒,能清热泻火,有助于降低血压;绿豆清热解毒、消暑利水;海带含有丰富的海带多糖,可调节血脂、降低血压。但饮食调理需长期坚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2. 生活作息调整
    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高血压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时间不少于 7 - 8 小时。良好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调整,可缓解疲劳,稳定血压。避免熬夜,熬夜会导致人体生物钟紊乱,影响内分泌和神经系统功能,使血压升高。适度运动也非常重要,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降低体重,改善血管弹性。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微微出汗、稍感疲劳但休息后能很快恢复为宜。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工作一段时间后应适当休息,放松身心。
  3. 情志调节
    情志对血压的影响不容忽视。患者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缓解压力,放松心情。遇到烦恼和挫折时,要积极面对,寻求合理的解决方式,避免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长期积累。此外,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也很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控制血压。

中医治疗高血压的真实案例

案例一: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的调理

李先生,48 岁,企业高管。因长期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饮食不规律,还嗜好烟酒。近一年来常感头晕目眩、头部胀痛,尤其在情绪激动或劳累后加重,同时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去医院检查,血压为 160/100mmHg,被诊断为高血压。

中医诊断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治疗以平肝潜阳、清热息风为主,采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 15g、钩藤 20g(后下)、石决明 30g(先煎)、黄芩 10g、栀子 10g、牛膝 15g、杜仲 15g、桑寄生 15g、夜交藤 20g、茯神 15g。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同时,嘱咐李先生调整生活作息,尽量在晚上 11 点前入睡,减少熬夜;饮食上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工作之余多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爬山等。

经过3个月左右的治疗,李先生头晕目眩的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有所改善。血压降至 140/90mmHg。继续巩固治疗两个月,血压稳定在 130/85mmHg 左右,其他不适症状基本消失。

案例二:痰湿中阻型高血压的康复

王女士,55 岁,退休职工。体型偏胖,平时喜欢吃甜食和油腻食物,不爱运动。近半年来常感头重如裹、胸闷、恶心、肢体困重,偶尔还会出现头晕症状。测量血压为 150/95mmHg。

中医诊断为痰湿中阻型高血压。治疗以祛痰化湿、健脾和胃为原则,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药用半夏 10g、白术 15g、天麻 15g、茯苓 20g、陈皮 10g、甘草 6g、枳壳 10g、竹茹 10g。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在饮食方面,建议王女士控制甜食和油腻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如芹菜、冬瓜、玉米等。每天坚持散步 30 分钟以上,逐渐增加运动量。

经过5个疗程(每个疗程一个月)的治疗,王女士头重、胸闷、恶心的症状消失,肢体困重感明显减轻。血压稳定在 135/85mmHg 左右。后续继续通过饮食和运动调理,定期复查,血压一直保持稳定。

中医治疗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从整体出发,综合调理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平衡,不仅能有效降低血压,还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配合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生活作息,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中医治疗高血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治疗,定期复查,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杏仁弘道公众号。未经授权,严禁私自转载或使用,侵权必究。

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弦道》及《华康中医馆》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 版|权|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