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大陆曾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平坟灭墓运动,农村支部组织党员民兵带头进行了平坟灭墓活动,富人先人撒骨荒野,棺木拆卖,墓碑被砸,墓地垦田,成为共和国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 ![]() ![]()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平坟灭墓增加了部分土地,似乎对人多地少缺吃少穿的矛盾有所缓解,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许多地方过着缺吃少穿的日子。 令人意外的是,后来实行土地承包,尽管退耕还林的土地比当年平坟灭墓的面积多很多,却依然粮食多得吃不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为卖粮发愁。 平坟灭墓对民间的文化和风俗有些摧残,以及派生出的问题确实严峻不容忽视的。平坟灭墓导致众多家族碑刻谱谍被毁,导致许多人文历史泯灭,维系华夏传统家族家教传承的文化失去了立足点,方志无从考证,成为历史缺憾。平坟灭墓导致依赖家族林墓地幸存下来的稀有动植物瞬间灭绝,恶化了乡间生态,乡间人文枯燥乏味,再也见不到过去老林那些稀有苗木,见不到老人口中那鸟语伴奏的巨大林木。 当初为了落实平坟灭墓,各村曾划定共公林地,用于丧葬。但随着后来土地分开,村委会又将共公林地包租或出售,承包户不让 丧葬占用,结果导致农民纷纷在自家承包地葬埋亲人。从土地承包至今已经40年,哪家没有人死!导致乡间农田到处荒冢累累,用不多久,将找不到无坟地,影响美丽乡村形象,为现代机耕机种带来严重不便,实际是浪费了土地。 有的村民去外地经商,在城里公墓昂贵买不起,也不想被外人敲竹杠。终老回家,居然无处埋葬,为埋老人,求亲告友,甚至被宰,好不尴尬。老百姓走南闯北,活不容易,死也犯难。 村民说,当初平坟灭墓,看似节约土地,实际是平了私家墓地。又设共公墓地,根本也没节约多少土地,本就是瞎折腾。原来家族墓地,都栽植有不少稀有苗木,谁家也没浪费一点土地。折腾过来折腾过去,才知道,还是老祖宗设家族林墓地的办法好,让人死后有个安息的地方,有作为的,死后立碑树传,让后代慎终追远当榜样,既文明又科学。 美丽乡村建设,应该以人为本,在生老病死上替百姓着想,作为农村还是有块家族墓地好!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