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中医用了40年的经典组方,调理心梗的诀窍,今天公开!

 ltyjsldw 2025-03-16 发布于四川
赵大伯今年68岁,半年前突发心梗,紧急送医进行了溶栓治疗。可出院后,他总感觉身体大不如前,时常胸闷胸痛,稍微活动一下就气喘吁吁,夜里还会因为心悸惊醒,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多方寻医问药后效果不佳,经熟人介绍找到了我。
初次面诊时,赵大伯面色灰暗,舌体胖大且有齿痕,舌质紫暗,舌苔白腻,脉象沉涩。结合他的症状、舌象和脉象,我做出中医诊断:属于阳气亏虚、痰瘀互阻型胸痹。
针对赵大伯的情况,我运用了改良自经典古籍的药方,具体如下:
制附子10g(先煎),干姜10g,桂枝10g,瓜蒌15g,薤白10g,半夏10g,丹参15g,桃仁10g,红花10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注:中医讲究辨证用药,一人一方,此方仅供参考,切勿自行服用)
图片
辨证思路


患者心梗后,阳气受损,无力推动气血运行,加之体内痰湿阻滞,气血不畅,导致瘀血内生,痰瘀相互交结,痹阻心脉,从而出现各种不适症状。治疗关键在于温阳散寒、化痰逐瘀、通脉止痛。
图片
解析


· 制附子、干姜、桂枝:制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能迅速振奋心阳;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辅助附子增强温阳之力;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与附子、干姜相伍,共同温通心阳,驱散寒邪,改善因阳气亏虚导致的胸闷胸痛等症状。
· 瓜蒌、薤白、半夏:瓜蒌宽胸散结、清热化痰,薤白通阳散结、行气止痛,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三者合用,能有效化痰散结、宽胸理气,消除痰湿阻滞,畅通心脉。
· 丹参、桃仁、红花:丹参活血化瘀、凉血消痈,桃仁破血行瘀,红花活血化瘀、通经止痛。这三味药协同作用,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瘀血阻滞,缓解心梗后的心脉瘀阻症状。
· 炙甘草:调和诸药,兼能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使整个方剂的药性更加协调,还可缓解心悸等不适症状。
图片
结果


赵大伯按照这个方子服用7剂后前来复诊,自述胸闷胸痛的症状有所减轻,气喘的情况也有所改善。看到药已起效,我根据他的情况在原方基础上稍作调整,去制附子,加黄芪15g以增强益气之力。赵大伯又继续服用了20剂。
再次复诊时,赵大伯面色明显好转,精神状态也好多了,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基本消失。复查心脏相关指标,各项数据都有了明显改善。为了巩固疗效,我建议赵大伯继续服用一段时间的通心络胶囊,并定期进行复查。
再次强调,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切不可盲目照搬药方。如果您或家人也被心梗相关问题困扰,建议先咨询专业中医,进行详细的辨证分析后,再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授有话说

我是北京公立三甲医院中医科的李瑛主任,是主任医师、教授。五十多年的行医路上,贵在医德,希望有生之年能帮助到更多人,我坚守初心,不乱用药,只开对的,只给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个病人。如果您有血管狭窄,颈动脉斑块,脑梗,冠心病,三高,脑梗后遗症等问题,可以把详细情况,或者检查报告私信发给我。我收到后会一一回复,为您做出专业的指导,制定合理的调理方案。

图片
点分享
图片
点收藏
图片
点在看
图片
点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