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这个中成药治好了大半年的唇炎口臭

 look912fenny 2025-03-17 发布于山东

年前有一位32岁女性患者,本来是看产后抑郁、长期肩背痛(服用抗抑郁药可以减轻)以及当时感冒后剧烈咳嗽,频繁打嗝。

经过一周服药治疗后其背痛、呃逆、咳嗽等问题缓解大半了,抑郁状态也改善了,然后才想起来问一个初诊忘了说的小顽疾可以治疗么。

就是她从去年夏天开始唇部反复发炎大半年,然后也一直口气比较重口臭,经过各种吃药,外擦各种润唇膏都无效。

说真的因为这个唇炎太过轻微,我看诊时并没有注意到图片但女性患者比较爱美,所以对此很敏感,同时也是对于口气非常在意。

图片

虽然之前治疗时,也辨证了有热郁,但因为她其他的更为复杂重的病机,而且这唇炎口臭都很轻微,没有从舌脉发现迹象,也就没有用药治疗。

对于轻微的唇炎和口气重,我以前写过唇周干燥起皮久不愈,可能是脾湿伏火》中的泻黄散就是很有效特异性方药。

《内经》记载“脾...其荣,唇也。”“脾、胃……其华在唇四白”,所以唇反复发炎和脾胃伏火关系密切,而脾胃湿热重,饮食积滞也是口气大的最常见的原因。

治疗脾胃伏火,首推宋代名方泻黄散(参考剂量:藿香15 石膏10 防风10 甘草6 栀子3)其可泻脾胃伏火治疗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渴易饥,脾热口甜。

而伏火是怎么产生的呢?

多是湿浊阻滞脾胃,把阳气郁积化热而成。

脾胃就像轮子一样,一刻不停的在转动,脾主升,胃主降,脾把清气升上去,胃把浊气降下来,脾胃湿浊内阻导致气机升降失常,阳气郁滞久了从而化热化火。

对于这种情况,中医的治法叫“火郁发之”。

用芳香的藿香来理气化湿,来治疗致病的湿浊之本,以及防风解除筋膜挛急,疏散郁滞的阳气,同时用少许石膏直清脾经伏热,再更少的栀子清散心脾以及三焦之郁热。再用甘草调和诸药,同时顾护脾胃。诸药同用则可祛脾胃之湿浊使得脾胃气机恢复正常,同时彻底发散伏火。

这也是为何口唇类的慢性炎症,单纯清热滋润很难完全治愈。

因为滋润则令湿浊更胜,苦寒清热则伤脾胃虽然热可暂清,但脾虚更易生湿从而继续郁而化热

这个方剂有一个对应中成药,藿香清胃胶囊。成分就是泻黄散+焦山楂、建曲

图片

这个中成药加味的非常好,加上焦山楂,建曲则有了很好的消食化积作用,对于积食化热效果更好,也很适合当前社会大量患者食积湿热的情况,也对于口气重的治疗效果也更好。

因为过年了,不方便喝汤药,所以我就让这个女患者买几盒这个中成药吃就行了,然后患者吃了2-3周过完年,带母亲前来就诊,得知困扰她大半年的唇炎就这么轻松的好了,口气也没了恢复正常了

这个藿香清胃胶囊是我平时很常给患者用的一个中成药,因为现代社会各种辛辣重口味饮食以及不良科技加工食品,很容易导致脾胃饮食积滞,湿浊内生而生郁热,所以经常会遇到患者服药途中出现脾胃伏湿化热的情况。

诸如“昨天吃了火锅,窝藿,嘴巴上长多大个疱”,“这两天整了点小烧烤羊肉串/,口气臭的没法见人了,咋个办”,“昨天吃了特辣小龙虾,今天遭了,舌头咋个还是辣的烧呢”等等情况。

一般都是让他们先买点藿香清胃胶囊吃一下,大部分轻微的都能缓解了。

掌握这个中成药,对于好吃嘴们感觉还是挺有必要的图片

图片
袁韬医生是中医各家学说博士。自幼患疾结缘中医,现以文会友,分享自身临床心得体会,愿大家也能受益于中医,文中所列具体中药方剂仅供交流参考,用药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