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荚刺的功效与作用,治什么病及特殊功效,以下是皂荚刺的相关介绍: 来源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别名皂刺、天丁、皂角针、皂针。 性味归经辛,温。归肝、胃经。 功效与作用消肿托毒:能促使疮疡破溃排出脓液,对于痈疽肿毒,未溃者可促其消散,已溃者可排脓,有托毒外出之功。 排脓:帮助疮疡排出脓血,加速疮口愈合,常用于治疗疮疡久溃不敛等病症。 杀虫:对一些寄生虫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可用于治疗疥癣、麻风等皮肤病。
用法用量内服:3 - 10g。 外用:适量,醋蒸取汁涂患处。
主治病症及特殊功效常用方剂仙方活命饮:由白芷、贝母、防风、赤芍药、当归尾、甘草节、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的功效。皂荚刺在方中与穿山甲共奏活血消肿、溃坚透脓之效,使痈疮肿毒得以消散或溃破排出。 透脓散:由黄芪、山甲、川芎、当归、皂角刺组成。功效为托毒溃脓,主治痈疡肿痛,正虚不能托毒。方中皂荚刺辛散走窜,能直达病所,透脓外出,与黄芪、当归等药配伍,扶正托毒与透脓散邪并用,使脓成而能溃破排出。
配伍炮制副作用皂荚刺性辛温走窜,用量过大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孕妇慎用,因其有活血通利之性,可能会对胎儿造成影响,导致流产等不良后果。 少数人可能对皂荚刺过敏,使用后出现皮肤瘙痒、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抗过敏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