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罗丹的《思想者》凝视人类灵魂时,在东方,一位老者用一把紫砂壶重塑了泥土的哲学。 顾景舟(1915-1996),这个名字如同紫砂史上的孤峰——有人称他是传统的最后守卫者,也有人发现他刀锋下藏着颠覆性的现代密码。或许我们从未真正读懂他:一个用壶身曲线书写数学公式,用泥片厚度丈量文明厚度的“叛逆者”。 顾大师的艺名是真的多。拿自己的名字来说,出生伊始,父亲顾炳荣给他取名为“锦洲”,后又名“景洲”,33岁时他自改名为“景舟”。 后来的艺名有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还有自号壶叟、老萍等等,印款众多,综观现代壶艺大师顾景舟的壶上用印及所出现的艺名,无不反映出顾景舟各个历史时期的思想活动、艺术追求、抱负理想、心境爱好,而且每个名字仔细咂摸都能品出浓厚的文化韵味,可谓是个取名小能手了。 ![]() ![]() 1955年的某个深夜,顾景舟在工作室墙上画下一组三角函数图。 ——这不是数学家的草稿,而是一把提璧壶的诞生前夜。 ![]() 顾景舟 大提壁壶 17年春拍1550万 由顾景舟精心设计(高庄共同参与设计),精心制作、精心修改的“国之瑰宝”提璧壶,是顾景舟一生中花费精力最多,耗费时间最长、制作工艺最精湛的经典代表作。 大提璧壶顾老只做过三件,另两件都由博物馆入藏,作为民间的唯一一把,藏家收藏后再无露过面,。北京匡时拍卖今次推出的这件提璧壶,出版、证书俱全,履历傲人。除了有顾景舟1990年12月亲笔题记的作品照片,明载此壶为1956年首制三件之一的珍稀原作;也有1993年为《壶艺宝典》亲笔书法题签、钤章的「提璧壶,一九五六年制,顾景舟」。 ![]() 2014年上海春秋堂拍卖 最终成交价:16,330,000元 ![]() “提壁壶”,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高庄教授参与创作设计。从构思的草图到打坯成器,历经数度修改,知道1978年才最后定型,前后耗时二十年。1988年,又将盖面改为玉璧装,创作了“玉璧盖提梁壶”。 玉璧提梁为顾景舟先生融合古今之巨作,于公元一九七三年以中国玉文化为主题,并请徒弟高海庚收集自汉代以降之相关玉璧图样,重新构思了提梁紫砂壶。当中针对壶盖的部分,采用双层次的设计,盖面以汉玉璧为主题作为编饰,中间开一篓空璧钮以作为壶钮,下层底部开一小圆孔以利出水吐纳,夹层以中空形式呈现,烧制十分困难。 整只提梁壶型制朴质而富有灵气,壶盖以汉玉为饰,加以精炼的泥料,呈现紫玉般的气质。在壶身的部分,以玉带作为构思,多一分嫌厚,少一分则嫌薄,光彩精炼而饱满,将中国人藏精于朴、心怀天地方圆的特有内涵显露无疑。 壶嘴以非常流利的线条自壶身拔地而起,并与壶底收拢的线条和而为一,出水苍劲有力,流水及杯而溅起水花,在古璞的壶身添增一道灵气。提梁部位采方形设计,夹角部分辅之以圆弧,与壶身玉带接合处融以简单的光面线条,使得整把提梁除结合中国人玉文化的璞、真、实、美之外,每个细节都融入了大师的巧思与工艺更而充满着灵秀之气。 ![]() 张守智玉璧提梁壶手稿 跨界起义:与吴湖帆合制“石瓢壶”,首次将文人画、金石篆刻、诗句题跋熔铸于一壶 。 ![]() ![]() 这只石瓢壶是上海铁画轩戴相明收藏的,后又流传至台湾。这位台湾收藏家带了一批藏品参加拍卖活动,石瓢壶就是其中唯一的紫砂拍品。最后以1232万的成交价为北京一位收藏家拍得。 尺 寸 宽18cm;高8cm 估 价 RMB 2,200,000-3,200,000 成 交 价 RMB 12,320,000 ![]() ![]() 江苏和信 2015秋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42,560,000 ![]() ![]() 2013年北京保利八周年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14,950,000 ![]() ![]() ![]() ![]() 2015年东正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成交价:RMB 28,175,000 ![]() 顾景舟自藏满瓢 争议与突破:藏在壶里的“超前三十年 当安迪·沃霍尔用丝网印刷颠覆艺术时,顾景舟的试验室里正发生着另一场革命: 《鹧鸪提梁》的金属质感壶身与飞翔的鹧鸪线条,苍凉悲伤的心境是它的创作基调。 清华大学艺术史教授 李某曾言:《鹧鸪提梁》的提梁曲线,与康定斯基的抽象画存在惊人几何同构。” ![]() ![]() 顾景舟 鹧鸪提梁壶 高 11.5 cm 中国嘉德2011春拍 成交价:RMB 8,050,000 此壶造型秀美,端庄。以变化提梁的型式及空心盖钮,以虚衬实,塑造了耐人寻味的效果。壶身呈短圆筒状,自下而上逐渐收敛,线条洗练明确,与盖和提梁浑然一体。配以较长的流,更有画龙点睛之妙。底有刻款“相明我兄惠存,弟景洲于沪上,癸未春月”。字体遒劲、工整. ![]() ![]() 顾景舟、韩美林 提梁盘壶 高 12.8 cm 中国嘉德2011春拍 成交价:RMB 11,500,000 此壶为1988年由韩美林设计,顾景舟制作。其特点为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畅。提梁及盖的设计新颖、大方、突出。整体制作形成圆中有方、方中带圆的构图特色,充分掌握运用了雕塑空间关系的美学概念。壶身丰厚扁圆,稳住了上半部的飞扬动势,为整体的造型起到了关键作用。流则浑厚有力。远观此壶有如飞鸟于天之感。壶身刻有篆书“两三点露不成雨,七八个星犹在天”之铭文,为韩美林书写。字体书写流畅、娴熟、功力深厚,为此件作品增添了活力。 ![]() 顾景舟、韩美林 此乐提梁壶 高 15 cm 中国嘉德2013春拍 成交价:RMB 8,280,000 此壶系“壶艺泰斗”顾景舟与当代艺术家韩美林合璧之作,其创作精髓在于高而突出的提梁,动势飞扬,协调呼应。从紫砂壶的工艺角度,提梁越高制作难度越大,需要制壶者对紫砂的泥性有绝高的把握。顾景舟先生将超高提梁的紫砂壶从设计稿变为现实,每一处细节,每一种角度,都处理得恰到好处,增一分则太肥,减一分则太瘦,足见其功力。 ![]() 顾景舟 韩美林 雨露天星壶 钤印:景舟(盖款);历下美林铭:两三点云不成雨 七八个星犹在天 雨露天星壶是由顾景舟与韩美林合作于1988年,制成之后即参加香港紫砂展览,后为台湾名收藏家翦淞阁之黄玄龙收藏,为当代紫砂茗壶经典之作。顾景舟的作品精美绝伦,在今天他的壶价值不可估量,在他晚年每年只做一两把壶,极为珍贵,特别是与韩美林合作的壶集诗、书、画、篆、艺、烧于一身。 雨露天星壶将直线与弧线交错运用,转折处明快流利,提梁及盖的造型设计突出,形成方中有方、方中带圆、圆中含方的构图,远观此壶,仿佛飞鸟于天。 ![]() 顾景舟 提梁茶具套组 高 13.5 cm 中国嘉德2011秋拍 成交价:RMB 4,715,000 此套茶具由紫泥制成,一壶四杯,杯内施釉,并有细碎开片。此壶以三足鼎为式,肩部饰高线,直折提梁,一弯曲流,构思深邃,造型巧妙。杯外壁上沿外同样饰高线二条与壶形成统一。此套茶具整体比例适度,线条清晰,风格严谨,和谐素雅。盖内钤阳文篆书“顾景舟”方印,壶底阳文篆书“荆南山樵”方印,应为顾景舟先生早期作品。保存至今,完好如初极为难得。 ![]() 三线咖啡具组 三线咖啡壶为紫砂胎内施白釉,有壶、杯、碟、糖缸、奶杯,按咖啡具配套的紫砂陶器。是五六十年代为紫砂工艺品出口需要设计打样之作。底钤“曼希陶艺”方印,盖内钤“顾景洲”小章。“曼希陶艺”之印款,曼代表美,希即曙光在眼前,其内涵丰富,展示顾氏的抱负,大显身手的时候。顾氏四十岁以后,完整掌握了从选矿、泥料配制、烧成到成品加工的一整套工艺知识,潜心于紫砂壶造型的研究,终于形成独特的成型技法。三线咖啡壶形制极简,但最见制作者的功夫。壶身直挺,依三条圆浑线分割装饰,尺度权衡,嵌盖式,盖面穹起,桶式嘴型,桥钮,扁圆圈把,玉璧底与壶体统一协调,平淡的造型中透出灵气。此壶制作难度极大,完全靠线面转折周正、舒坦和色调雅合来完善整件作品,壶面不事雕琢,毫无假借、遮掩之处,技艺严正,几乎无可挑剔。 空间诗学:晚年“虚扁壶”系列通过极限压缩器型,探讨“满与空”的东方悖论 。 ![]() 高虚扁 成交价3,000,000 中国嘉德2014秋季拍卖会 钤印:荆山壶隐(底款);壶叟(把款);顾景舟、生于乙卯(盖款)备注:附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与潘持平证书。参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第88页,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年7月。 1993年10月21日,年近八旬的顾景舟为促进海峡两岸的情谊,弘扬紫砂陶文化的真谛,应邀赴台湾参加“宜兴紫砂陶精品展”活动,受到台湾各界人士盛大而热烈的欢迎。这次展览他带去的作品中就有这把“虚扁壶”;壶身似一端正周整的圆扁葫芦,长流的转折呼应重心略向上的环型把,使扁腹向左右延伸,而盖钮巧妙地凸起令壶的重心上移,腹似虚实有通壶显得精实有神,不致扁塌。流、纽、把,这三点搭配也是高明。比智穷工,美轮美奂,让台湾的紫砂爱好者大饱眼福。 ![]() 高虚扁 5,200,000 北京长风2011秋季拍卖会 ![]() 高虚扁 成交价 RMB 11,500,000 北京翰海2012春季拍卖会 ![]() 顾景舟 扁缨 成交价:RMB 7,475,000 2018江苏和信 专场:紫玉清香·紫砂专场 ![]() 2015年11月19日下午,北京东正2015秋拍《献礼》特别专场上,顾景舟1955年为人民大会堂特别制作的松鼠葡萄十头套组咖啡茶具以惊人的8000万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格高达9200万元,明星扬子竞得,刷新了由去年中国嘉德春拍九头咏梅茶具所创下的2875万元的顾景舟制壶拍卖最高纪录。 作品壶身形制巨大,壶身容积达到1400cc,此套作品一壶、一糖缸、四杯、四托,共计十头,不仅杯碟成套,更有造型得西制之意的糖缸成为又一大亮点。壶身起唇口,鼓腹,树枝作壶流,树藤作壶把,虬枝弯折,生机勃勃,木理瘿结刻划清晰逼真。葡萄枝叶自壶把、壶流、壶钮蔓延生长,依附全身,枝头上圆雕有松鼠,或奔或急停,觅食葡萄,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壶盖如帽,内有篆书印款“景舟”二字,顶部置一卷曲的葡萄枝为钮。糖缸盖与茶壶盖形制相同,状如檐帽,亦为一节枝干为钮。枝干与器身衔接流畅,葡萄果叶悄然生长。糖缸周正浑圆,小圆唇,鼓腹圈足,两段葡萄藤对称为耳,形似明代流行的玉质耳杯。壶、缸、杯无论造型、装饰风格统一,松鼠嬉戏其中,妙趣天成。蜿蜒折枝贴附,葡萄甸欲坠,松鼠攀藤而至;营造出一个惬意、和谐、天然为伴的画面,充满了勃勃生机。 ![]() 2018年6月中旬,北京东正春季拍卖会,顾景舟与范曾合作的,仿鼓壶(扁腹)以3450万元的高价成交,再次刷新了紫砂仿鼓壶的成交记录。 ![]() 此壶为顾景舟大师与范曾合作的经典名作,而且壶上书画是顾老亲自镌刻。由上好紫泥精制而成,胎骨细腻、色泽莹润。壶为扁腹形,壶体圆润,口盖之间为两条子母唇线,骨肉亭匀、比例适度;一捺底、短弯流,圈形柄下留小垂耳,恰到好处,在秀雅稳健之中,增添灵动气韵。 形、神、气三者融会贯通,尽展旷世风华。 ![]() ![]() ![]() 另一面题写铭文“乐夫天命复奚疑”,语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盖面有“景舟大师神品”之赞誉。 多年后,范曾忆与顾老合作时说 “那是我见到的最古朴的紫砂器型,非常让人心仪。而且,顾景舟先生的镌刻功夫,在我看来也是一流的。那不仅是刀法、技法好,而是能领会我善用中锋的笔意,传递我的意韵,不但尽显了画意,且有浓浓的金石味和书卷气息。” ![]() ▲顾景舟与范曾 1992年,日本工艺协会创始人、陶艺家加藤达美来访,顾景舟非常重视。事先,高振宇征求顾景舟的意见,与加藤见面时,拿哪件作品给他看? 顾景舟沉吟半晌,说,就拿“扁仿鼓壶”吧。可见,此壶在顾景舟心中的地位。 案头的扁仿鼓壶,如老僧打坐,一派安详。见到壶,加藤的神态,顿时变得谦恭起来。他走上前去,细细观摩、品味,愈益佩服。 在领略其优良的实用功能后,加藤更加佩服了。说,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世界上最完美的茶具艺术品! ![]() ![]() 顾景舟说:“壶艺的创新如能做到形、神、气三者融会贯通,方可称为佳作。形美了,有神了,壶上所有的附件,就都贯气了;一旦贯气,壶的整体,就有韵了。” ![]() 顾景舟 扁腹壶 中国嘉德2012秋拍 成交价:RMB 5,980,000 ![]() 壶身铭:东坡陶壶,唐贡山茶,玉女潭水,足供高人清赏,乙酉秋月为鸿法兄清玩,范顺琪福赠。民国34年制,鸿法宜兴土地改革所所长,范顺琪宜兴市政委送顾老亲手刻画写。 ![]() 顾景舟 洋桶 成交价:RMB 4,025,000 2018江苏和信 专场:紫玉清香·紫砂专场 顾景舟大师由于早时曾跟有“洋桶王”之称的储铭学壶,所以洋桶壶成了他早年做得最多的一种造型。在抗日战争后期,1944年顾景舟从上海回到家乡宜兴后生活艰难,开始以接受别人定制“洋桶壶”为生计,前后做过多件“洋桶壶”。因此“洋桶壶”也是顾景舟大师心得最为丰富的一种壶型。此壶为顾景舟大师的得意之作,常常被引以为经典。 ![]() ![]() ![]() 顾景舟·子冶石瓢 落槌价:530万 北京匡时2017春拍-可以清心·紫砂及茶道具专场 从壶式上看,壶形上小下大,重心下垂,造型沉稳,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极速有力。 壶身呈“金字塔”式,壶流、壶口、壶把三点形成水平直线,符合科学性,观赏端庄敦穆。此对壶通体不施任何装饰,它以透彻的裸胎之美,展示着紫砂泥质最本真的魅力。 ![]() ![]() ![]() 绿泥中石瓢壶 2011年嘉德春拍成交价:4,255,000 钤印:景舟七十后作(底款);顾景舟(盖款) 此壶由黑泥制成,泥土淘洗精细。其造型为扁圆,壶体上小下饱,斜面过渡自然。壶身、流、把、钮、足搭配恰当,线条利落明快,起承转合交代清楚。显得挺拔精神,沉静而深意隽永。 ![]() ![]() ![]() 平盖石瓢 平盖石瓢是景舟石瓢的一个改样款,其做了扁平压盖的一个处理,壶钮亦较子冶的相似,不似景舟半明半暗的处理,扁平压盖也是此壶最大的特点。底足围棋足(圆足)。顾景舟先生晚年作品。阔口,短直流,三角形壶把。壶盖采用压盖式,桥形钮,斜腹,圆底饰以三鼓钉为足。石瓢壶制作难度大,全凭流、把、钮及壶身的比例搭配来把握作品风格,比例稍有失当,则风格迥异。此壶造型挺拔,加之以上好紫泥制成,观之光芒内敛,韵味深沉。 ![]() 矮石瓢 ![]() 顾景舟 高井栏 高 5.5 cm 中国嘉德2011春拍 成交价:RMB 7,475,000 此壶为顾景舟1980年所作,造型大气沉稳。壶身二面分别刻有“一九八0年九月十七日过宜兴访顾景舟老友赠此以为纪念,老药”及翠竹数片。字体古朴老辣,如螭松古柏,翠竹却似雨后新枝。是著名美术大师唐云所笔,极为难得。 ![]() ![]() 顾景舟 井栏壶 落槌价:350万 2017北京保利春拍 ![]() 桑扁620万 2018江苏和信秋季拍卖会 早在1991年顾景舟为香港张碧珍女士的展览,就制作过桑扁壶,壶价达60万元。此壶,端庄中自有一种超脱的气质,质朴中不失一股风流雅韵。大平盖压肩,更方便冲泡;壶肚较深,利于叶片自然舒展;直流嘴如珠炮喷薄而出,力度十足,出、断水极其利索; 圈形壶柄略呈方形,与壶嘴的阳刚之气相呼应,大气得体;方中带圆,圆中有方,线条的碰撞与融合,释放东方雅致之美,隐见先生泰斗之大气雄浑,佳器天成。 ![]() 景舟 汉铎壶L15.5 cm. 底款:景舟制壶 盖款:顾景舟 把款:壶叟 成交价价:5,750,000 出版:《紫韵雅玩——中国紫砂精品珍赏》P176-177,天地方圆杂志社。2016北京保利春季拍卖 从壶式上看上部略窄,及至底部渐宽,壶身浑圆饱满,重心下垂,整体造型颇具金铎沉稳之感。平嵌盖,钮呈圆柱状,中部饰以一凸出弦纹,兼顾了其造型的美观性及提拿时的便捷性。壶嘴为有力的一弯直筒形,口部略微外扩,出水畅顺,极速有力。耳形壶把与壶流、壶口三点形成水平直线,观之端庄肃穆。此作壶通体不施任何装饰,泥料细润,置于案上则倍显其窅然高古的气韵,它以透彻的裸胎之美,展示着紫砂泥质最本真的魅力。 ![]() 顾景舟 秦权壶 北京匡时 2014春季拍卖会 成交价:RMB 4,600,000 元 壶形似钟稳重沉着。盖与壶身浑成一体,盖的顺着钟形盖面弧度拱起做桥形钮,流向上微屈力感十足,把则呈大椭圆形,壶底内凹。赭红色泽温和中正,形制朴素敦厚,古雅大方。 ![]() 乳鼎 11年匡时秋拍 7,475,000成交 ![]() 顾景舟 三足乳鼎壶 2012年春秋堂春拍成交价:2185000 钤印【底款】景舟制陶 【盖款】顾景洲【把款】景舟 ![]() 顾景舟 双圈 12年翰海春拍 9,430,000成交 此壶正是当年随顾景舟一起赴台湾参加展览的其中一把。身为圆筒状,过桥式盖钮,套以双环,增加了壶的灵动感。三弯壶嘴捏型精确,出水流畅不流涓滴。把手宽大朴质,整体造型大气而沉稳。 双圈壶,顾名思义是带有双圈的壶,其具体表现在,紫砂壶的桥型钮处套有两个螺纹的双圈,可以自由活动,制作极为精巧。 ![]() 汉云 宜兴陶瓷博物院馆藏 ![]() 半月 顾景舟大师与凌虚、崔护两位书画名家合作的大半月壶。此壶不仅珍罕、难得一见,更是最耀眼的紫砂之月。顾景舟大半月,壶身为饱满挺立的半圆形,壶口凸起一圈碗口线,将壶口隐于其中,弧盖扣合形成镶嵌之势,又富于层次韵律的结构变化之美,匠心独运。这在顾老紫砂壶口盖设计中,是最为特别的。书画名家与紫砂大师的合作,历来是深受人们追捧紫砂珍品。顾景舟与凌虚、崔护两位书画家,以艺交友,将书画与紫砂艺术完美结合,筑出最耀眼的紫砂之月。壶身一面刻“雀舌喷香 景洲先生清玩 崔护”,由崔护以宋徽宗赵佶瘦金体书写,瘦劲飘逸,风姿绰约。崔护(1924-2008年)江苏苏州市人,自幼喜书画,私淑吴湖帆,“诗书画印”四绝。他金石书画、诗词文章、考古鉴藏皆精,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各显神妙,正草篆隶挥洒自如、诸体俱能。崔护的书法渊源于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用笔秀润缜密,刚柔相济,意态端庄潇洒。360多首兰花诗词为他赢得“一代写兰宗师”美誉。国学大师钱仲联曾赞:“崔护先生以画鸣,其题画诗及书法并佳妙”。另一面刻凌虚鱼乐图,大小三条鱼在荷塘中穿梭畅游,在精妙的陶刻技艺下,展现鱼儿悠游的清灵之姿。凌虚,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号万顷、碧浪野叟,师从邓散木学习书法、篆刻。 凌虚中国画兼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尤擅画鱼藻,意境清雅、笔墨精练、情趣盎然、独树一帜,人称“画鱼专家”、“金鱼王”。代表作为国家美术馆、国外美术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收藏。 ![]() RMB 2,000,000-2,300,000 顾景舟·华颖 底款:景舟制陶 把款:壶叟 盖款:顾景洲 本品原藏家早年购自于居仁堂黄阳山先生之手,居仁堂自1983年开始便专注于艺术品经营,其于1996年出版的《紫砂风云——居仁堂紫砂宝典》因邀请顾景舟及汪寅仙两位大师担当顾问而具有极高的权威度及参考价值。 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顾老以一朵半开的花苞为意,基于掇球壶的基础上,加以取舍和扬弃,创出此造型,又与清末陈鸿寿所创曼生十八式中的乳鼎壶相遥相呼应。在古汉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文人将“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即为招展的花意。细观此壶,胎质细腻,色泽饱满,光润如玉,造型秀致挺立,短流,珠钮,小圆把,可爱灵动,半截盖设计,口盖齐整融合。整把壶端庄雅致,比例协调,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角,均通过柔性的曲线,呈现出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壶身紧密呼应,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看似素面素心,体现出顾老深厚的功力和娴熟的技艺。 ![]() 合欢 晚年顾景舟大师与章以谦相识并成为知己。1979年,顾景舟应章以谦之邀,为当时中国唯一的一部紫砂电影《紫砂陶》担任艺术顾问和指导,从此之后两人便开始了长达18年亦师亦友的情谊。期间多有书信往来,亦有心意馈赠。顾景舟曾亲笔书信寄于章以谦,请其为自己画山水中堂。因顾景舟喜设色明亮,住处又正对荆南山,门前有一泓水,故而希望章以谦所绘之画取“撷秀湖山”之意。章以谦不敢怠慢,遂以跋涉过的武陵源为素材,作《撷秀壶山图》以赠。顾景舟收到画后十分喜欢,配以陈曼生楹联悬挂于中堂。而顾景舟亦有馈赠,曾于1989年4月27日亲手将一把合欢壶交予章以谦夫人手中,作为对章以谦盛情之反馈。而此壶正是当时顾景舟赠送给章以谦的作品。该壶名曰合欢,为曼生十八式器型之一,器型端庄典雅,壶嘴壶把从壶身处自然伸出大方得体,弧线优美。壶盖壶身契合紧密,旋转平顺。可以称得上是一件难得的紫砂佳品。 ![]() 顾景舟 牛盖莲子 容量:470cc RMB 7,000,000 江苏和信2016秋拍 创作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此壶选用段泥,全手工制作而成。整器清秀敦厚、胎质细腻、色泽典雅;每一根线的始终、每一接合的过渡、每一棱角的锐钝,都极为用心,各处衔接一气贯通;口盖处严丝合缝、整齐划一;比例协调、柔中寓刚,通器散发出一股扎实有劲的精神气。 ![]() ![]() 1980年,日本著名书法家青山杉雨,率领日本书法家到中国。 以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城市为路线,为研究中国书法史收集资料。他们到宜兴参观,在中国书法史具有重要地位的,离墨山国山碑。 在此期间青山杉雨与顾景舟一见如故,畅谈书法。他们一行到紫砂工艺厂参观,当青山杉雨看见顾景舟作品时非常激动,一定要请一件带回日本,于是青山杉雨以500元人民币外汇劵购得这把壶。 青山杉雨说,顾景舟的壶是中国的国宝,他太喜欢这把段泥壶了,甚至在参观善卷洞、国山碑的时,都不舍得把壶留在车上,亲自抱着装壶的盒子,不假手他人 此后,这把牛盖莲子壶便在青山家族落地生根,如今陈列于青山杉雨之子,青山庆示家的珍宝阁。经过精心的养护,已是包浆莹润,如玉石之光,朴质厚重。似乎在诉说顾老与青山杉雨那段激情洋溢的艺术时光。 ![]() 座有兰言 钤印:顾景洲(盖)、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底) 口延一圈与盖边上下相吻,细腻优雅。流、把顺壶肩弧度自然伸出,衔接无痕宛若生成。流浑厚而精神,与圆把前后对称,更添此壶精实可喜的韵味。壶身两侧均刻有铭文,一侧为“座有兰言”四字,另一侧为“全国省银行第六次座谈会纪念,江苏省农民银行、江苏省银行敬贺”。当时为了表达恭贺之意,江苏省多位工艺师于1946受邀制作此种器形的紫砂壶共100把,顾老也在受邀名单之中,这把壶便是当时的作品。 ![]() 顾景舟 茄段壶 11年匡时秋拍 7,475,000成交 钤印:顾景洲(盖)、自怡轩(底) 把自然界的瓜果蔬菜入壶,似乎是花货作品创意之源。而此尊宝器源意茄段,成以素朴光器,于抽象中得灵气。通体不着点滴笔墨,仅以造型、材质示人,其光华内敛,有丈夫清高内敛之气,令观者叫绝。浑圆素朴的茄段造型,淳朴自然,素面素心,大巧若拙。圆弧形壶盖,壶纽似茄蒂,二弯壶流与耳状壶把以壶身中线呈对称呼应,壶身线条过渡自然流畅,周身光泽温润。 ![]() 顾景舟 匏尊壶 成交价:RMB 5,980,000 2018北京巨力 专场:传古承今——“紫砂人物录”当代紫砂艺术作品专场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苏东坡前赤壁赋 此壶为顾景舟先生所制匏尊,在曼生的基础上改进,壶身高圆状,圆顶压盖。壶钮为一圆珠点缀于壶盖之上,灵动而有生气。 壶把成圆形,壶嘴成拱形,两者相互协调。 ![]() 笑樱 顾景舟在20世纪60年代初制作。选料为上等天然紫泥,色泽温润,紫韵生辉。壶身微扁圆,由上而下渐收敛至圈足,壶底圆盘接底,增添了稳重之感;折腹隆肩,肩部装饰一环线,与口沿、盖沿成“三线”呼应,恰到好处;上下口沿圆润饱满、以压盖式密合;壶盖微微隆起的弧面与壶身弧面衔接自然、圆润有度;壶鋬上设计飞扣,线条优美自然,颇具动感,提拿亦稳。 三弯壶嘴顺势而出;出水流畅有力。此壶式看似平淡无奇,简洁流动的壶上线条,实则对制作者有着极高的要求。通体观之,整器造型简洁、形体饱满,线条流畅,制作严谨,气韵素洁,柔中蓄韧,肌理温润,有坦荡之气、君子之风。 ![]() 顾景舟 掇球 容量:540cc 5,750,000 北京翰海2016春拍 ![]() 顾景舟 上新桥壶 高 8.5 cm 中国嘉德2011秋拍 成交价:RMB 5,175,000 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壶盖上的钮正像一座小桥矗立于湖水之中,上新桥壶或由此而得名。壶由上好红泥制成、色泽莹润、光彩夺目。“上新桥壶”为六十年代顾景舟先生制作而成,为一代经典之作。此件作品盖款“景舟”底款“中国宜兴”,其时代特征明显,为顾老中晚年之作。 ![]() 匏瓜壶 成交价:RMB 5,750,000 2018江苏观宇 专场:天地方圆 匏瓜即葫芦,属肖形之作。壶鼓腹,下大上小,过渡自然口盖截面平直,使之浑然一体。此壶整体造型古朴、大气。没有任何多余装饰,恰到好处。 ![]() 莲荷呈祥 1994年10月16日,在金陵’94秋季书画陶艺精品拍卖会上,经数十轮竞拍,最终以28万元被香港大藏家购藏,创当时陶艺部分的最高成交价。 荷莲呈祥壶,尺寸 182 毫米×135 毫米 ×113 毫米 ,壶上钤有“武陵逸人(壶底)” 、“景洲”印。 此壶著录于《金陵’94秋季书画陶艺精品作品集》,是顾老唯一的以荷莲为题材的紫砂壶作品,除紫砂壶外,顾老还制作过紫砂莲蓬水洗。 ![]() ![]() ![]() ![]() 顾景舟 矮僧帽壶 12年保利春拍 7,820,000成交 僧帽壶是紫砂壶历史上最流行的一种造型,特别是在明清时期,该壶式成为了当时的最流行。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紫砂壶艺人对该种壶式情有独钟。顾景舟制作的僧帽壶把形、质、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底款:生莲居大彬 壶内款:景记 该壶属矮僧帽壶,底部刻有“生莲居大彬”款,壶内暗处藏有“景舟”小印。这虽仿时大彬的壶样,但我觉得顾老对该壶的制作更加严谨,从壶身内外的工艺水准可看到顾老在方器制作上过硬的功力和法度。壶身上下线条变化丰富、比例恰当,特别是壶颈肩部用收紧的云肩线,使壶的节奏感更加强力。莲花瓣的比例及畅开的角度,有一种莲花正在开放的态势。壶嘴壶把的大小粗细与整体比例协调得体,壶盖面层次有序加高,正托起了花顶摘手,使其更显端庄、内敛,制作精致,用温润的紫红调砂泥制作,更使人爱不释手,这是顾景舟先生超越前人的精神之作。 ![]() 顾景舟 高僧帽壶 落槌价:400万 此壶1989年经香港入藏台湾,由于僧帽壶式最能展现顾景舟的方器成型功力,因此备受藏家珍爱,近三十年来辗转庋藏于几位收藏大家手中,锦盒所钤收藏章计有:“王度欢喜”(著名收藏家王度先生)、“盛和堂收藏印”(翦淞阁主人黄玄龙先生)、“石瓢斋、九鼎文物”(著名收藏家陈增鼎先生)。 1993年十月,由鹤峰陶艺、盛和堂连手擘画,唐人工艺黄怡嘉社长执编的《壶艺宝典》出版,书中收录顾景舟作品凡十一件,包括著名的吴湖帆“大石瓢壶”及本拍品“高僧帽壶”在内的每件作品,都由顾老亲自逐一题字,签署盖印,并明载创作年代,作为永久鉴证。 ![]() 墨绿泥八方2012匡时春拍 RMB2875000 此为民国绿四方抽角,抽角之后壶面成八方直角、直顶盖,至壶腹下收至圈足均是八方直角。壶纽为扁八方,与壶体形式相呼应,壶流、壶把均有棱线装饰。 线条挺拔过渡自然,壶流、壶把与壶体线条互相呼应,流畅美观。在八方之中透以圆意,使人观之有成熟大气、方正不阿之感。 ![]() 顾景舟 均玉壶 高 8.5 cm 中国嘉德2013春拍 成交价:RMB 5,175,000 此壶为绿泥制成,其色青绿温婉,包浆自然古朴,如石似玉。壶身为圆角方柱体,口呈圆形,短坡颈。曲流、耳把、桥钮、圈足均方中见圆,巧妙延续。圆形盖配以方桥钮,别致精美,大有古意。此壶结构严谨匀称,质地细腻润泽,技艺娴熟老练,构思巧妙。造型深谙方圆和谐之美,沉稳中见灵动,方圆中寓天地,给人一种端庄、宁静的大雅之美,是顾景舟先生的传世精品之作。 ![]() RMB 4,480,000 汉君 顾景舟 和信2016春拍 此壶选取墨绿泥为原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此壶色泽亮丽夺目,器型舒展大方。细节处处体现顾老制壶造型精美、做工精细的特质,是一件适合握于手中把玩的器物。此壶流、把与壶体上肩线连成一线,整体线面明畅,修饰讲究,一气呵成。 ![]() 顾景舟 四方抽角三件组茶具 高 9 cm 中国嘉德2011秋拍 成交价:RMB 4,600,000 此组茶具为1942年顾景舟的作品。以紫泥制成,二杯内施白釉,其色温润古雅。壶身、曲流、环柄、圈足均以四方侧角构成,实为八方。从钮上分布自上而下的八根线条将壶身分为八个块面,四个弯角与壶身、盖面既协调又稳重。壶身有瓦当、钱文“长乐、十泉五十”等铭文,耳杯刻“清心”二字,均为蜀山同仁和监制松道人镌刻。篆书、行书、隶书字体娴熟、功力深厚。可谓珠联璧合、锦上添花。 ![]() 藏六方 2011和信秋拍成交价:5376000元 钤印:得一日闲为我福(底款);顾景洲(盖款) 此壶是顾景舟大师的经典代表作之一,泥料为大师自调自用之泥,壶体砂质温润,色呈紫红。壶身略成扁圆状,由钮、盖、口、身以至圈足皆贯以六棱,线条明晰工整,转折合度,筋囊饱满圆润,圆中见方、方中寓圆。此壶成型难度高,造型挺拔,做工严谨,极具收藏价值。壶腹、圈足、流、柄均作六棱形,盖面呈六棱形拱起,上置一六方形钮。由于具备鲜明的几何元素,极具视觉冲击力。“藏六方”底钤阳文款识“得一日闲为我福”,此为顾景舟先生中年时期所用印款,标志着其壶艺已趋成熟。 ![]() ![]() 础柱 2015秋季拍卖会——“天地方圆”宜兴专场 铭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落款“友石”。 诸葛勋(1897-1957年),号友石、卧龙,又号云石、玉如,民国陶刻高手。 ![]() 六方井栏 2011嘉德秋拍 RMB1840000 造型以六方为主,壶身、壶盖、壶钮皆为六方组成,壶流为直,四方上收,柄以四方折角为型。 整体、采取镶身筒方式制作。线条清晰规整、一丝不苟、制作精细,比例均等、和谐。 口盖密合且通转无碍,工经技巧,可见制作者功力非同凡响。 ![]() 诗文瓦方 ![]() ![]() 顾景舟 “玉露”诗文五头茶具 2018,江苏和信春拍卖陶瓷专场1500万 茶具一壶四杯,器仿簋型,或正或倒置,整体协调,极具动感。 以壶身为主体,盖、嘴、把、钮都见刚见柔,君臣相配。虽然是方器,但仍然给人以珠圆玉润的感觉,触感棉润的享受。 ![]() 顾景舟 宝菱壶 11年长风秋拍4,830,000成交 此壶为顾老的原创筋囊器之一。该壶底钤为“曼晞陶艺”。 顾老此壶在线条设计上的特点是『等分和对称』,壶身菱形形状的线条与壶盖相互呼应,壶的圈足与身筒也是通过线条在形状上相互呼应。 壶盖、壶身、圈足三部分的线条因为菱形的分割,虽短却不显琐碎,线条多并不繁复,使层次感更强。 ![]() ![]() ![]() 顾景舟菱花套组 北京远方国际2015春“走进无锡”艺术品拍卖会成交价:19320000 采六瓣菱花式造型,桥形盖钮与口、身、圈足协调统一成一只六方菱花,筋囊向口收缩与盖上菱花纹路紧密吻合,毫厘不差。底微内凹。整体制作精细规整,线条简洁流畅,色呈赭红温润雅致,可称佳品。 ![]() 大集玉 此款为顾老与周桂珍老师合作之集玉,周桂珍老师制坯,顾老成型并精加工而成,底部矜印景舟手制方章,这也是唯一一件落景舟款,景舟手制的集玉。 这件作品于顾老来说,不仅是一件他细心雕琢的作品,更寄托着他与高海庚老师之间的如同父子般的情谊。 ![]() 灵芝 盖款:景舟 底款:顾景舟 北京翰海2016春拍 900万 此壶造型古拙、姿容挺秀,线条明承暗合,转折适度,自有韵味。 壶嘴自然胥出,壶把简洁有力,形态灵动自如;纽盖塑形别致,口盖严丝合缝,尽显功力。 整器布局巧妙,别出心载,气韵端庄稳重,转合之间极尽精微又浑然天成,借着陶都窑火的艺术铸成永恒,文人情怀跃然而出。 ![]() 民国·顾景舟制石生刻红泥碗灯壶款识:景洲(盖款);武陵逸人(底款);石生(刻款)镌刻:质而洁,胜金玉,饮且乐兮,寿而福。乙亥夏,石生书。说明:此件作品为顾景舟大师与壶刻名师蒋永西合作之物,创作于1935年夏日。景舟先生在传统碗灯壶的基础上,通过精心的设计赋予此壶新的面貌和神韵。壶体作扁碗灯状,泥色红亮,胎质细腻,触感温润。壶肩、壶流、壶鋬周连而成,在圆势中妙接棱角,具有形的深度与气的连贯。壶一面由蒋永西刻隶书诗文,书体方圆相济,轻重有致,秉承古式,妙契纸墨,足可见其笔墨功力与刀法之精深。另一面刻“风竹图”,竹节舒展,清雅风扬,笔墨在境象之外,气韵又在笔墨之外。壶底落顾景舟“武陵逸人”标准四字篆书阳文款,为其1932年始用章款。做此壶时,顾景舟方才20岁,仅随其祖母邵式学艺三年不到,尚未形成其独有的做壶风格与特点。因此可以说,此壶是具有独特研究价值的一件大师早期作品。 ![]() 顾景舟 云肩如意三头茶具 11年匡时春拍 10,235,000成交 刊于《紫砂风云》 该套壶造型简练有致,以细部雕琢刻划加以变化。扁鼓身,直颈,管状流微曲,做蓄劲吞吐状,环形把,下有三只鼎状足。肩上堆塑云形图案、壶口与盖圈刻以仿古图形,盖钮成莲花微放状,起线造型隐见大师泰斗之大气雄浑,为顾老的代表作之一 。 ![]() 民国 顾景洲朱泥倒梨壶 2013 远方秋拍 RMB 1,840,000 此壶乃是顾景舟早期所制,作品采用朱泥所制,泥料质地细腻,表皮平滑,色泽红润,光芒内敛,视觉触感极佳。壶身造型圆润丰满,呈现出匀称丰腴的宝相。一弯流细长有力,于壶身之上,拔势而出。 圈把曲折有度,富有力感。截盖上穹,上镶一粒朱钮,与壶身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整体点、线、面处理圆融流畅,淳朴古雅。壶身虽小,但以矮圈足支起使得全器显得气度不凡。 ![]() 景舟制朱泥线圆壶 2011 春秋堂秋拍 RMB 345,000 此壶底款章“武陵逸人”,因为顾景舟先生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所制作品。 此时,顾景舟先生已技艺非凡、令众多制壶人刮目相看,跻身于壶艺名家之列,选用原矿朱泥所制,尤为珍贵。 ![]() 顾景舟 芭乐水平壶 2013 嘉德春拍 RMB 1,380,000 此壶采用朱泥制成,造型极为小巧可爱。壶身似梨形,圆润饱满,配以直形嘴,耳把圈足,压盖珠钮,线条流畅优美,形制匀挺柔和。 水平壶的壶嘴与壶把重量须严格相等,故能在水中保持平衡,其讲究的工艺和致密的结构,均要求制作者具备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功力。 此壶触感细润,色泽光洁纯正,兼具精巧与实用性,为顾景舟大师早期作品,实为水平壶中之珍品。 ![]() RMB 1,725,000 2011 嘉德春拍 此壶为朱泥制成,为顾景舟早年之作。其壶造型精美,制作精细。 虽为传统造型在壶嘴稍见改动之后,使之焕然一新,器物虽小但舒展大方。握于手中实有“紫玉金砂”之感。 ![]() 供春 2013年该壶在拍卖会上以5,175,000元成交 壶形藩名的「供春壶」,即取老树瘿为形,树皮斑驳满身,纹理缭绕,以瓜蒂形为盖。泥色黄褐,朴质古拙,壶身轻巧端握舒适,出水流畅。化老丑树瘿为壶,大有返璞归真之意境。 ![]() 竹段 《绿泥逥纹竹壶》为一九四二年顾老为国民党将领陆连生将军(宜兴人)订制而作,当时正值顾老转型期,对定制壶格外认真。底款钤印“足吾所好玩而老焉”为顾景洲成名後所用艺名印款。那一时期他与沪上书画名家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王仁辅、来楚生等开始交往并受其影响,萌生出很多文人情怀的想法,因而作品中也更多的透露出儒雅之气,加之在沪上仿制时大彬《僧帽壶》、陈鸣远《四方壶》获得成功,这一时期是其创作的巅峰期,对紫砂入迷,爱不释手。此件作品既在那个时期创作的,充分展现了年轻时期顾大师的摹古的传统功力。此壶用绿泥打制而成,当时绿泥极佳,壶嘴、壶的子和壶把都用立体扭曲的竹子表现,辅以钢筋有力的逥纹竹做装饰,泥料和形式完美融合。整壶气度温文尔雅,但又不乏竹子秀逸有神,完美的展现了紫砂壶形、神、气、精的美。众所周知顾老以光货出名,此器也展示了顾老精湛的花器技艺,做工极其细腻。观之一遍一遍,更感知其中的内涵。顾大师绿泥逥纹竹壶存世仅两件,另一件为套件,但盖有残缺,所以此件是存世孤品,实为难得。 ![]() 双线竹鼓 2018年5月17日,在中能国拍拍卖有限公司,香港中能八周年大型拍卖会上,顾景舟大师双线竹鼓壶以31,119,900元成交。 以竹为题材,夸张变化成形,壶身塑成主干,竹节简洁有致,成稳。流、把化为新抽嫩枝,动势内酝,生动有力。盖上堆塑屈曲的竹枝为桥形钮,钮下贴塑竹叶纹饰。 ![]() 报春 壶身鸡心状,丰肩敛腹,平口出唇,高颈圈足。枝干生动,伸展自然。壶腹铭唐云先生诗画“用以汲古,助我文澜”。壶底铭文“此壶胚体因把断折弃之可惜故重新复原后捏把以修复之,庚午冬日景舟记” ![]() 顾景舟 木瓜壶 2011和信秋拍成交价:4480000 钤印:景洲、自怡轩 ![]() 双色木瓜壶 容量:900cc底款:『自怡轩』 盖款:『景洲』铭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岩如作,岩如刻』(底) 双色木瓜壶,流行于四十年代抗战时期。顾景舟大师,成名早、一生好学不倦、心气极高。对于出手的作品精益求精,欲与古人比高低!作品钤“自怡轩”、“景洲”两款,是其早年印章 。紫砂市场当时趋于低谷,因为生计,故常往返于上海和宜兴之间。 此壶有以下特色。1、泥色选上等紫砂泥,壶身以紫砂和本山绿泥双色拼制而成,龙窑高温烧制,通体色泽美丽,历久暗光浮现,古韵袭人。2、上刻唐代大诗人王维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背刻秋山溪水图,刀法俊秀流畅,是顾老请当时陶刻高手:“岩如”即邵云儒先生亲自操刀。3、大师将壶身比前人作品骨架放高,使其更加圆润坚挺,柔中带刚。壶嘴曲折有度,布局合理;壶把贴切,注重手感,雕琢肌理效果鲜明,特别是壶把、壶盖上枝叶攀生、叶茎、叶脉点缀相当巧妙,富有画意。壶身只贴一张枯叶:寓意一叶知秋也! 顾老与海上画派吴湖帆、江寒汀、唐云、王仁甫、来楚生等人交谊尤深,受其画风、思潮影响,所制作的紫砂作品书卷气息、秀雅细润、格调高超,往往让人倍加欣赏和珍视!4、壶盖工艺:由三组枝叶组成,手捏聚合,是“画龙点睛”之处,正侧反交差,透发幽静与含蓄的自然美,繁中求简,别具紫砂塑器之内涵;壶盖内部“景洲”方印、壶底“自怡轩”是顾景舟大师年轻时珍贵的印记,十分罕见,亦是其悟道升华的标记。 ![]() 顾景舟在制作天鹅烟缸 ![]() ![]() ![]() 这件烟缸是上世纪70年代为广交会打样的作品,在北京匡时拍卖会上以1,495,000元成交。 长方形,左右两旁各有三条凹槽,方便香烟搁置。烟缸上由谭泉海雕刻松竹梅图案,文雅有致。 ![]() 顾景舟木瓜双耳罐 ![]() 这件笋形水盂带有陈鸣远款,为1958年上海何天麟捐赠。如今藏于南京博物馆,是顾老早期在上海时的仿古作品。 ![]() 莲蓬水洗 ![]() 蝠纹烟碟 这件烟碟也是上世纪70年代为广交会打样的作品。紫泥为胎,表面粉饰红泥,色泽莹润,以泥饰泥,充分体现了紫砂的纯朴本色。 ![]() 紫砂四方筒盆 这件作品在2013年北京保利秋拍以322万元的价格成交,是1983年顾景舟赴沪为妻子治病期间,为了答谢淮海中学顾国栋老师的帮助而特别制作。 ![]() ![]() 盆壁有顾景舟题写的铭文“国栋先生存玩 景舟制赠”,由名家徐秀棠先生陶刻,落款“癸亥之春秀棠写梅并镌”,见证了双方的珍贵友情。 ![]() 双线圆形蒲包口盆,此盆胎质温润细腻,盆身直挺,起伏有致,肩部、颈部立体感极强。是上世纪80年代顾景舟赠上海陈勇先生的作品,陈勇在上海淮海中学读书时与其结缘。 ![]() 该盆底部钤盖的“雯”字记号印,据考证,雯记号印是顾景舟打样或者试制作品时的专用印。 ![]() ▲六方雪华壶 细心的壶友会发现有把顾老的经典器型始终未提及 ,下面就用六方雪华作为全文结篇,也可以从另个角度感知一代大师的人文情怀 这把经典之作当年曾经被人偷了,引起了一场大风波! 山雨携来 这件事还要从1990年的第二届陶瓷艺术节说起,时年景舟先生76岁,主办方准备了一个当代紫砂名家作品展,景舟先生也应邀展出了不少精品。 而就在艺术节开幕的一个月前,陶瓷陈列馆的作品失窃了,顾景舟的多件作品被盗,其中有几件更是孤品,平生只留一件。 当时顾景舟已经做了最坏打算,让学生重新制作,六方雪华壶便是其中一件,也把图纸尺寸都给了顾绍培。 好在几天之后,失窃案被侦破了,嫌疑人是某陶瓷厂的两个小青年,他们赌博亏债,知道顾景舟的壶值钱,便铤而走险偷了去,犯下此罪。照理说案件侦破,孤品失而复得,展会也可如期举行,所有人都能松一口起了,然而顾景舟却有了更大的忧虑。 ![]() 余波未定 原来他听到坊间传来消息,这两个偷壶的小青年,居然要被判死罪了! 夜不安寐,在顾老晚年少有,这件事对他震动太大。 在他看来,偷了他的壶便要被判死罪,未免太残酷,况且,壶也已经追回来了,何至于此呢? 他觉得无论如何都应该给两个年轻人悔过的机会,然而当时全国正处在严打斗阵的风口,顾景舟的壶又已属国家级文物的范畴,定是难以轻判的。 1990年5月4日,他在日记里写到: 今天下午,去厂里找唐伯年厂长,关于我和蒋蓉作品失窃一事,向他表达了对那两个窃壶人陈情网开一面,量刑从轻的愿望。 恻隐之心,经久耿耿于怀。 甚是希望政府执法部门能解救宽缓,亦让顾某积点余德。 ![]() ▲景舟日记 他更是让高英姿起草了一份请愿书,向政府陈情: 顾某之壶,无非抟泥小技;蒙社会错爱,略有虚名。 纵使壶值千金,亦不值一命之屑… 普天之下,生命最为宝贵,若以顾某之壶,夺年轻之命,则顾某寝食难安。 万请政府给他们悔过机会,浪子回头,迷途知返;生命为重,刀下万慎! 然而终究石沉大海,多天都未有消息,顾景舟也病倒了。 家人将他送至南京军区医院调养,但凡厂里有人来看望他,他总是要问起那两个案犯的情况,可是,所有人都语焉不详。 顾景舟在南京呆了近两个月,最后终于传来消息,一个死刑,一个死缓。 景舟先生看着窗外良久,长叹了一口气,说:「我的壶作孽了」 而这件事,也是他晚年一直不能释怀的,在他眼里,壶再怎么金贵,也只是一件器物,又如何与人命相比较呢? ![]() 将心比心,艺从德来,景舟先生一生贯彻了做壶如做人的理念,这是他的追求,也是他的品格。 大师之名,从来不仅仅只是他的壶做的好而已。 一九九六年,一代宗师顾景舟与世长辞,而属于他的传说,才刚刚开始。 曾有香港收藏家 张某某说: “摩挲他的壶,能触到一种冰冷的慈悲——对泥巴近乎残忍的苛求,是对人间的温柔补偿。” 当拍卖行将他的壶炒到亿元天价, 或许顾景舟更期待这样的场景: 某个清晨的茶桌上, 有人突然察觉 手中壶钮的弧度, 恰好接住了窗外的第一缕光。。。。 ~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点个“赞”和“在看”吧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