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泽明看了都沉默!从全员恶人到MeToo困境,法律与人性对决,这两部片撕开社会最窒息真相,为何女性维权比破案更难?

 昭烈名臣 2025-03-22 发布于河南

初步举证与罗生门的终极对决。

 太炸裂了,刚看完初步举证,女主的演技实在是太炸裂了,强烈推荐对法律感兴趣的朋友去看一看,看完之后,你会对法律有个全新的理解和认识。

这其实不算是新电影,原本也是以舞台剧的形式呈现的,总结一下剧情,这不算事剧透,因为这属于小众电影,放一段你感受一下。

就这种单调的形式,就能劝退绝大部分人,但如果你能耐着性子看完,绝对收获很大。

这本质上,是一部对法律深度反思的电影,我不想称之为女性对法律的反思,因为这本质上是所有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女性,只不过是用女性的视角来呈现。

这部影片以英国顶尖刑辩律师泰莎为主角,讲述了她从法律捍卫者到性侵受害者的身份撕裂与觉醒历程。

泰莎出身工人阶级,凭借过人才智跻身精英律师行列,擅长为性侵案被告辩护,注意她原本的长项,是为性侵犯罪的被告做辩护,而且还非常成功,她坚信法律基于“证据至上”的理性原则,坚信这才是自己的信仰,而不是情感上的共鸣

但这一切突然改变,当她在庆功派对上遭同事朱利安性侵后,被迫从辩护席走向证人席,直面法律体系对女性的结构性压迫。

作为受害者,泰莎陷入双重困境:一方面,她必须用自己曾娴熟运用的法律逻辑自证受害,却因醉酒、无目击者等“证据漏洞”被质疑可信度;另一方面,她发现法律对“同意”的界定本质是男性视角的霸权。

尽管她以专业素养赢得诉讼,但长达782天的煎熬、社会污名化与程序正义的冰冷,彻底击碎了她对司法系统的信仰,当年的回旋镖彻底打在了自己的身上。

影片以泰莎败诉却公开控诉的独白收尾,借其个体悲剧批判法律体系的性别盲视,呼吁社会正视性暴力中权力与证据的失衡,并反思女性如何在程序正义的裂缝中寻求觉醒与变革。

这种总结是苍白的,你如果去看影片或者刚听到这个故事,一定会充满了愤怒,能够深切感受到女主所遭遇到的不公平,那种情绪的波动,让你恨不得,立刻马上去把性侵她的男同事揍一顿。

尤其是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女主要一边边复述自己的经历,不仅要应对法庭上对她的质疑和攻击,还要面对社会对她的流言蜚语和道德审判。

每复述一次,都是又一次的回忆和伤害,女主用女性受害者的视角,用直白的语言,对法律体系进行了质疑,尤其是对于所谓的程序正义提出了灵魂拷问。

实际上,电影是最高级的魔法,充分利用了各种人类所能感受到的内容来刺激人的大脑,尤其是面对女演员那炸了表演的时候,你的情绪完全就是被他调动的。

完全就是站在她这一边,代入感非常强,仿佛一个人在对抗全世界的感觉,自己甚至能鉴定的站在她这一步,这就是魔法的力量。

女主原本擅长以“合理怀疑”为性侵嫌疑人脱罪。她将法律视为“证据链构建术”,通过质疑受害者证词的逻辑漏洞(如记忆细节偏差、创伤反应的非线性叙述)实现程序正义。

影片结尾,女主虽诉却发出“Something has to change”的呐喊,直指程序正义沦为父权制再生产的工具。

当法律程序以“无罪推定”庇护道德瑕疵明显的施害者,而将受害者创伤解构为“证词参数”时,实质正义在技术迷宫中窒息

巨大的感染力,震撼着我的心灵,深度一度对这么多年的法律信仰也发生了动摇,当再次直面阳光,却在太阳上面发现了黑子,另一部电影界的巅峰之作《罗生门》。

罗生门这部电影有多牛,牛到文化底蕴如此之厚的中国,在1945年之后,又一次被小日子文化入侵,罗生门三个字,你写出来不用交代背景,就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它所有的含义,全都都来自于这部电影和它原本的小说。

当你觉得,初步证据让你义愤填膺怀疑法律的时候,电影罗生门则用更强大的魔法,给你破了一盆冷水,告诉你世界的复杂性。

这部电影名气太大,但很多人可能还是没有看过,简单说一下这部电影讲了什么,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探讨,事情真相的电影。

简单说发生了一件事,一个武士死了,到底是怎么死的,影片围绕四个人的对话和回忆展开,他们的身份分别是强盗、武士妻子、武士亡魂樵夫,他们对同一事件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证词,真相在矛盾叙述中愈发扑朔迷离

强盗说自己是勇猛的征服者,声称与武士激烈决斗后获胜,并强调女子对其倾心

武士的妻子则说,受辱后因丈夫的冷漠而晕厥,醒来发现丈夫身亡,塑造了无助的贞妇形象

武士通过巫女之口,说自己因妻子背叛而悲愤自杀,试图维护尊严,最后的樵夫,说出了自己看到的,揭露强盗与武士的懦弱缠斗

这里每个人的叙述,都是栩栩如生的,你听完一个认为这就是真相,但再听下一个人的叙述,你立刻就怀疑前一刻自己的想法。

樵夫、强盗、武士妻子、武士亡灵四人提供矛盾证词,观众需自行拼凑真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角和利益。

甚至你以为樵夫就是客观的正义,但实际上他同样掩盖了他是个偷刀贼的事实。

四个人讲述同一事件的不同版本,展现了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冲突,强调了真相的复杂性和主观认知的局限性,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讲述自己的客观事实。

强盗象征欲望、武士象征尊严、妻子象征脆弱、樵夫象征旁观者的懦弱,这些综合起来,才是复杂世界的真实,任何的单一视角都可能是严重偏离真相的。

尽管相隔70余年,两部作品均以“真相的不确定性”叩问制度缺陷,尽管罗生门已经从根本上探讨了真相和复杂性,但初步举证依然从情感上,质疑了程序正义。

程序是必要的,我们听了初步举证里面女主的大段独白之后,就干脆把侵犯他的男同事,直接丢进监狱,这样行不行。

很显然不行,你又不是上帝,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给你了上帝视角,但又必须按照凡人的规则办事。

但凡你电影里感受到程序的繁琐,都是因为你开了上帝视角,但别人没有,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尽可能的还原程序,通过一些列被反复验证过的程序,来确保能尽可能里真相更近一点。

我们很容易被情绪左右,尤其是这种被侵犯的事情,但就算是真实的世界里,起码在中国性侵类犯罪中,男性被冤枉的比例也是很高的,比如那个多次被延期的大同订婚强奸案,在经历了多次的延期之后,有消息称,终于要开庭了,这就是现实中,一起非常典型的,事实复杂,观念撕裂的事件,但法律必须给出裁决,而很显然,我们不能只听某一方的。

好的电影其实都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现实就是这个样子,法律无法完全承载道德理想,却又必须与之对话,在迷宫中寻找光的努力,或许正是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达成和解的起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