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皮毛囊炎验方

 张玉龙医论 2025-03-23 发布于广东
       春夏季节是头皮毛囊炎多发季节,表现为头皮内脓性疙瘩,顶白肉赤坚硬,瘙痒如火燎,疼痛如锥刺,挠破则见脓血。西医认为此病多因化脓性病原菌(主要为葡萄球菌)感染而成。中医将头皮毛囊炎称之为“发际疮”。传统中医认为,此病的发生多因为湿热内蕴,外受热毒,湿热之毒郁于肌肤而成。本病如不及时治疗,常反复发作,损害毛囊,容易引起脂溢性脱发。西医一般采用局部涂抹用药、全身治疗或注射丙种球蛋白及菌苗,效果欠佳,容易复发。中医治疗本病以清热解毒、除湿消疮为基本原则,通过内服外用中药调理,常常会收到显著疗效,值得引起重视,应该被推广。今日在此,特分享治疗头皮毛囊炎的效方,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毒消疮方(张氏验方)
      处方:金银花12克,青连翘12克,皂角刺12克,蒲公英12克,紫花地丁12克,香白芷12克,山栀子12克,川黄芩12克,野菊花12克,京赤芍12克,薏苡仁30克,茅苍术12克,黑升麻9克,白鲜皮15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日一剂,早晚温服。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疮。
      主治:发际疮,颈项、发际处及头皮内出现大小不等红色丘疹及小脓疱,瘙痒如火燎,疼痛如锥刺,基地潮红、肿胀、发硬,顶部有白色脓点,脓点中央有毛发贯穿,破溃后有脓血渗出,此起披伏,迁延难愈,伴口苦咽干,食欲不振,腰酸腿软,烦躁不安,舌质红苔黄腻或薄黄,脉滑数或弦数。
      加减:①肿块坚硬者加夏枯草、浙贝母、炮山甲、生牡蛎、生鳖甲、猫爪草、昆布等;②红肿灼热甚者加乌玄参、生地黄、生石膏、水牛角、紫草茸、淡竹叶、白茅根等;③瘙痒显著者加苦参片、木芙蓉叶、白花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蛇莓、重楼、路路通、土茯苓、忍冬藤、乌梢蛇、白花蛇等;④疼痛剧烈者加制乳香、制没药、醋五灵脂、生蒲黄、炙蜂房、大蜈蚣、淡全蝎、延胡索、徐长卿、威灵仙等;⑤病程较长者加京三棱、蓬莪术、紫丹参、燀桃仁、生黄芪、炒白术、北防风、西洋参等;⑥日久不愈者适当加用虫类药物如大蜈蚣、淡全蝎、炙蜂房、土鳖虫、乌梢蛇、白花蛇、白僵蚕、净蝉衣、蛇蜕、守宫等;⑦大便秘结干硬者加生大黄、玄明粉、火麻仁、炒牛蒡子、乌玄参、生地黄、麦门冬、苦杏仁等;⑧情绪烦躁,口苦咽干者加北柴胡、龙胆草、川黄连、川黄芩、木通、盐黄柏、肥知母、广郁金、广木香等;⑨食欲不振者加焦三仙、炒莱菔子、布渣叶、花槟榔、广木香、鸡屎藤、广陈皮、春砂仁等;⑩痰湿壅盛者加淡竹茹、法半夏、胆南星、白芥子、紫苏子、广陈皮、茅苍术、浙贝母、山慈菇等。
          发际疮外洗方(张氏验方)
     处方:大皂角15克,苦参片15克,侧柏叶15克,苏薄荷15克,白鲜皮15克,香白芷15克,川黄柏15克,紫草茸15克,金银花15克,木芙蓉叶30克,旱莲草15克,蛇床子15克,水煎洗头,日一次。
       功能:清热解毒,消疮止痒。
       主治:发际疮、痱子、皮炎湿疹、皮疹、头癣、带状疱疹、疔疮疖肿等。
      日常膳食宜忌口辛辣香燥、烧烤煎炸、海鲜、牛肉、腌制食物、醇酒厚味、肥腻等。
      尽量不要熬夜太晚,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情志抑郁、暴躁、愤怒等。不宜久居潮湿环境。尽量不要抠破疥疮以免感染扩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