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从罗振宇身上学到的一个特质:免于自我谈判

 景夜思 2025-03-24 发布于安徽



01 

前两天看罗振宇的视频号,他分享了一个观点,意思是我们很容易陷入天天琢磨事情的情绪陷阱,这个事要不要做?那个事要不要做?天天在心里想着各种各样的事,思考其中利弊,结果导致最终啥也没做,因为精力全都耗费在这种无效的思考和纠结上了。

过度思考,太容易削弱行动力。

罗振宇说,让自己轻装上阵的方法就是“免于自我谈判”,不要多想,把需要做的大事拆解成每天都要做的小事,不需要思考,只需要机械地执行即可。

他引用哲学家尼采的一句话:放弃思考,专注攀登。

这让我想起了王阳明的一个故事。某年深秋,虽已年迈的阳明先生携众弟子攀登险峰。嶙峋山径蜿蜒入云,随行儒生多因久疏体锻,未及半山便瘫坐喘息。然先生步履稳健如履平地,率先踏临绝顶后,竟气定神闲地即兴吟诵长诗,声如洪钟而气息悠长。众弟子骇然相询:“吾等青壮尚气喘如牛,先生何以泰然若此?”

阳明先生拈须而笑,道出八字真言:“山高万仞,只登一步。”

02

凯文・凯利在《宝贵的人生建议》这本书中说:养成习惯的好处是,在行动时,不必再进行内心的权衡。不再消耗能量去思考是否要做这件事。你只管去做。

你不再需要花费精力去决定是否要做某件事你只需习惯性地去做。你一旦养成了一个习惯,就不会去追问它的目的。比如每个人都有刷牙的习惯,但我们每天刷牙的时候,并不会去琢磨为啥要去刷牙这就节省了很多心力。

人脑相当于一个20w功率的灯泡,整天想着既要、又要、还要,就会内耗自己一事无成。

其实写作也是一样,如果每天总想着写作太难,太复杂,找不到灵感,选不好主题。心里总是在琢磨,写这个主题容易掉粉,写这个主题又没人看。

想着想着,反而是忘记了去执行写作这个具体的动作了。时间一长,干脆连想也不想了,算了,不写了。

就像我现在写作一样,其实草稿文档里有几十篇没写完的稿子,但总感觉不太满意,修修改改,然后又放弃,去看看网页,去听听歌,最后想捡起来继续写,发现又到了要洗洗睡的时间了。

但今天晚上我改变了策略,不去多想,甚至也不去搜集很多资料,就这样直接写,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

第一段写不下去,就先空着,从第二段开始写,然后再回过头来补齐第一段文字。这样不纠结选题,不纠结文字质量的状态,好像给自己赋予了一股力量一样,在键盘上不停敲击。

免于自我谈判,“放弃思考,专注攀登”的感觉,真好。

03

我们会羡慕《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他想打乒乓球,就认真打乒乓球;想跑步就跑步,想停下就停下。

我们会欣赏《当幸福来敲门》里的主人公克里斯,他在证券公司实习6个月,没有任何收入,20人只能留下1人,而且实习期间所学的东西还不适合其他公司的情况下,毅然投入进去,奋力一搏。

我们会佩服《肖申克的救赎》里的主人公安迪,既然确定了越狱的目标,便不慌不忙,每天挖一点点墙土,不着急,不慌张。

别想那么多,别内耗,不管我们是走投无路,还是选择太多,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像汪国真的诗歌里写的那样:“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记得有一年,我和家人去某个景区游玩,山底下有瀑布、湖泊,据说很好看,于是我们就沿着山间的台阶一步步走下去,走到腿酸,才到底。

风景确实很好。休息了一会后,要重新爬台阶回去,这就比较头疼了。还没爬呢,就感觉累得不行。后来我和家人说,要不我们数一数这山里的台阶到底有多少个吧。于是,我们就这样心无旁骛,边走边数,每爬50个台阶就休息一下,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数错。

后来,当我们数到1200多台阶的时候,发现突然到达山顶了,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好像比下山的时候用时更短。

当我们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好像给我们设置了一个隔离罩,既帮我们屏蔽了外界的感染,也屏蔽了内心的迟疑。

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成佛在西天,更在去西天的路上。

写作最重要的是坐下来写,一个字接着一个字敲击,它们会排着队出来和你见面。

心动不如行动,干就完了。

到此,我便写完了。

图片
其他精彩文章,点击下方标题阅读:
持续写作,增援未来的自己
别为小钱损失了大情绪
降低期待是获得幸福的捷径
维护友情的一个小方法
时间管理的两个核心方法
如何克服嫉妒的毛病?
普通人如何提升自控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