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上这5个部位出现青筋,可能是大病信号,很多人还以为是身体好

 DrX说 2025-03-25 发布于安徽
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哪种肌肉壮硕、青筋暴起的人,第一反应就是这些人不但肌肉力量强大,而且身体还比较健康。而当看到那种身上青筋不明显,甚至看不到青筋的人时,就会下意识地认为这种人比较“虚弱”,甚至身体不是特别好。

事实上,我们平常所说的“青筋”,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络,而是皮肤下可见的静脉血管。青筋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健康状况,只是和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完全相反。

特别是当一些部位青筋暴起时,就要引起重视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大病发出的信号。

为什么有的人身上青筋暴起,有的人却几乎看不见?

青筋其实就人体皮肤下的静脉血管,其主要作用便是将身体各个部位的血液输送回心脏。由于静脉的血管壁十分薄且位置浅,所以更容易被看到。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明明血液是暗红色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却是青色的?

这是因为皮肤在吸收光线时,还会在浅静脉附近的皮肤反射光线。因为红光的穿透性比较强,能射到血管中,被血红蛋白吸收,而蓝光又会被更多地反射,所以我们平时看到的静脉就很接近青色。

微信截图_20250324123643

明明是静脉血管,每个人身上都有,那为什么有的人身上青筋暴起,有的人却几乎看不到青筋呢?

这主要和几个方面原因有关,首先是年龄。年龄越大,脂肪就会越萎缩,皮肤便会越薄,再加上肌肉的萎缩降低了对静脉的支撑与限制作用,因此年龄越大的人青筋就越明显。

其次和个人情况有关,比如有的人长期锻炼或者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由于运动量大,所以血流量就更大,静脉壁便会变得更加粗胀,所以青筋就会更明显。

最后和个人的体型以及肤色有关。比如有的人体型比较瘦,那么皮下脂肪往往也比较少,因此静脉血管就会十分明显。同样的道理,有的人皮肤白,导致皮肤的透光性更好,那么静脉血管也就更容易凸起。

当然,身上有青筋和没青筋到底哪个更好、更健康,我们是无法单纯通过青筋数量以及青筋是否明显来做出判断的,主要还是要看青筋的具体位置,以及是否有其他并发不适症状等等。

d8ceaa238fe54430a47b908a4708f796~tplv-obj

这4个部位出现青筋,可能是大病信号

①腹部出现青筋

由于肚子的皮下静脉血管位置比较深,再加上还有层厚厚的脂肪,所以一般很难看到青筋。如果腹壁静脉出现肉眼可见的曲张,那很有可能是疾病发出的信号,尤其要警惕肝脏疾病的可能。

因为肝脏发生病变后,会导致腹部静脉回流阻力增大,进而出现又粗又直的青筋。所以腹部出现青筋凸起,要警惕肝硬化、腹水以及下腔静脉血栓等问题。

②头部出现青筋

如果太阳穴处出现青筋,青筋扭曲凸起,且伴随着头晕头痛等症状,要当心脑动脉硬化的发生,要是青筋呈紫黑色,则很可能是脑中风的信号。

额头上偶尔青筋暴起不用过于担心,很可能是没休息好或者压力过大导致的。如果额头上经常青筋暴起,要考虑是否患有糖尿病以及甲亢等疾病。

③脖子出现青筋

脖子上的青筋通常是颈外静脉,颈外静脉的充盈水平一般作为成人颈静脉怒张的标准,颈静脉怒张又是各种心脏疾病的重要观察指标之一。

比如双侧颈静脉怒张的同时还伴随着肝肿大、下肢浮肿和肝颈回流征阳性,那么很有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等。

④手部出现青筋

拇指根部出现青筋,可能是心脏疾病的信号。因为大拇指侧是反应心和肺的区域,所以这个部位青筋暴起要重视。

微信截图_20250324124302

手指出现青筋,可能提示患有习惯性便秘和痔疮等问题。虎口出现横向青筋,尤其是女性朋友,很有可能是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以及乳腺纤维瘤等乳腺疾病的信号。

中指出现青筋,则可能预示着脑血管疾病等问题。手背处青筋暴起,一般被作为血管硬化的一个常见信号。因此50岁前,如果手背处经常出现青筋暴起的现象,建议最好进行一些血管的影像学检查。

⑤下肢出现青筋

对于经常久坐的人,如果下肢出现青筋,那很有可能是下肢静脉曲张。

如何判断自己腿上的青筋是不是下肢静脉曲张呢?一般下肢静脉曲张早期能够看到青筋,但不是很明显,可能会有瘙痒和发胀等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变得严重,站着时腿部能够见到隆起、扩张的静脉

微信截图_20250324123736

不要觉得下肢静脉曲张不严重,不需要管。事实上血液长期淤积在下肢,会影响到凝血,皮肤上会出现色素沉着,甚至皮炎、溃烂等。尤其是当下肢静脉曲张演变成下肢静脉血栓时,一旦血栓从浅静脉转移到深静脉,随着血液回流到心脏,进入肺动脉,很可能出现肺栓塞,引发猝死。

虽说下肢静脉曲张一般进展都比较缓慢,病程能够达到数十年,但在早期没有很严重的临床症状时,其实是最好的手术时机。

关注Dr.X  

每天多一点健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